戴鋒
【摘要】審計結果的轉化和利用直接關系到審計實現的價值,是檢驗審計結果的有效途徑。本文在分析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結果轉變的基礎上,研究了內部審計結果轉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審計結果轉變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科學 工作成果
一、引言
審計成果運用是內部審計工作的核心和落腳點,是內部審計價值的體現。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審計部門緊跟審計核心任務,為維護各項業務的運作規范和風險防范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審計結果的轉化和應用仍然是薄弱環節。
二、現狀分析
從靜態分析來看,首先,合規審計一直占主導地位,風險管理審計和績效評估審計工作尚未全面開展,審計結果也缺乏多樣性,對內部審計結果的需求也沒有改善的余地。其次,審計結果轉化的手段落后,審計結果轉化沒有達到可用性、易用性和管理性的條件。中國人民銀行基層機構的審計工作重點主要放在上級機構組織的項目任務上,審計結果主要發送給上級部門和審計反饋機構,審計結果運用在服務組織管理,加強內部控制和推進業務建設上職責不明確。
三、思維方式
舊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基層人民銀行審計工作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審計項目及其實施程序過于規范,沒有創新,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會產生“一生一遇”的感覺,使基層人行審計流于形式;其次,反映的問題是過分強調的是細節和小問題,細節處處突出,重點問題不突出,層次不明確;再次是缺乏系統辯證思考的分析,未能從宏觀角度把握全局[1],這就要求基層央行審計人員要加強理論和審計技能及相關知識,樹立科學的思維方式,學會站在一般高度,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地涉及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創立科學的思維方式。
四、轉化方式
根據目前基層人民銀行內審成果的表現形式及其特點,可以從形態、功能、性質和作用四個方面對內審成果進行轉化:
(一)形態轉化
可將基層人行審計報告特種形態轉化為審計通報、審計簡報等一般形態,根據審計報告內容,分年度對審計問題進行歸納匯總,形成審計問題通報或內審情況簡報,將內審封閉資料轉化為開放資源,借助人民銀行內審司開發的《內審業務綜合管理系統》,把審計活動所獲得的審計情況錄入到管理系統中,使用者經過授權后,可以從管理系統直接瀏覽本級審計信息,使內審部門封閉保存的審計資料向全行開放。
(二)功能強化
將審計確認功能延伸為評價功能,在對確認事實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圍繞“管理+效益”核心內容,開展審計評價。將評價功能延伸為示范功能,對被審計對象評價較高、具有一定推廣價值的經驗做法進行系統歸納總結,形成典型示范材料予以推薦。
(三)性質優化
對基層人行內審問題的“內部性”與“負面性”進行轉化。對“內部性”較強的審計信息,嚴格依照規范程序進行脫密處理,在不違反保密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形成審計分析報告或審計問題通報;對審計中的“負面性”問題,在消除“負面性”之后,在不對被審計單位造成負面影響的前提下,在適當范圍內反饋有必要反映的審計問題。
(四)作用深化
將審計報告、專題案例、綜合分析、總結材料等審計成果進行深層發掘,提升運用層次,形成探討審計方法、解決審計問題的理論研討報告,不斷擴大作用面,將典型個案轉化為普通案例,對審計所發現的新生性、風險性典型問題進行深度剖析,提煉成普通案例,供系統內控管理、風險評估借鑒使用。
五、運用途徑
為使審計成果能夠循環使用、綜合利用、多方運用,可以通過引用、借鑒、交流、咨詢、反饋、報告等多種渠道,實現內審成果跨時段、跨專業、跨機構運用,達到一個項目多項成果,一類項目綜合開發,短期項目長期利用的效果。
(一)循環利用渠道
疏通循環利用渠道,實現內審成果跨時段運用。注重內審成果的周期循環使用,延伸內審成果使用期限,使過去成果可以現在使用、現在成果可以將來使用,前后審計結果能夠分析對比。
(二)多方利用渠道
疏通多方利用渠道,實現內審成果跨專業運用。確保內審成果可以分別運用到管理部門、監督部門和業務部門中的組織治理、內控管理和業務建設等不同領域。
(三)交叉利用渠道
疏通交叉利用渠道,實現內審成果跨機構運用。對于相同或相近審計檢查項目成果,能夠在不同分支行的內審部門之間,以及上下行內審部門之間進行成果交流、交換,互相借鑒,取長補短。
六、外部審計可利用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
(一)重要組成部分
基層央行內部審計部門作為監督機構,不參與內部管理活動,但其監督管理活動符合基層央行主要目標,能使本行的規章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實施。
(二)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一致
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具有相同的審計內容,審計基礎和審計方法,這些標準是基于統一的國家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內部控制評價方法等,基層央行作為一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必須在很大程度上遵循審計機關制定的審計準則,這為外部審計利用內部審計的結果創造了條件[3]。
(三)節省審計成本
外部審計人員在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評估后,根據評估結果全部或部分使用審計結果,可以減少現場檢測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審計費用。
(四)評估的主要內容
首先是看審計內容的實施是否一致,如審計類型,審查范圍,涉及的審計期間,包括下屬單位。其次是看審計準則是否遵循,內部審計是否遵循內部審計專業規范,以及審計業務實施中應遵循的行為規則,如果沒有專業的規范或者規范不嚴的標準不能嚴格遵守,工作質量就不能得到保證。最后是工作成果的可信度,對內部審計工作計劃、工作底稿、審計證據進行審查以確定其工作是否可信,有無質量保證。
七、總結
基層人行內部審計工作可利用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評估結果。由于內部控制評價是一項重要的內部審計工作,結合熟悉本單位業務運作和控制程序的內部審計人員,其內部控制評價結論可信度高,對于內部控制指出的薄弱環節,有必要進行調查核實,看是否真的是薄弱環節,是否采取了改進措施。二是內部審計機構對下屬單位進行審計的結果。如果內部審計機構對相關下屬單位進行全面審計,應當對其工作進行評估,并利用審計后的審計結果,減輕下屬單位的審計工作量。第三,利用內部審計發現的線索來確定審計的關鍵領域。
參考文獻
[1]董曉春.基于制度變遷的中國債券市場結構與行為研究,2006.
[2]吳陵涌.關于進一步深化我國金融審計工作的思考[J].華中師范大學,2004.
[3]劉汝姣.我國利率改革的宏觀效應分析[J].浙江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