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曉猛
摘要:近年來,由于法律的愈發普及,勞動者們的法律意識也越來越高。當遭遇工傷時,很多勞動者不再是一味地忍氣吞聲,而是選擇積極維權。工傷認定已經成為了勞動者在遭遇工傷時比較注重的方面。作者是一線工作者,始于實際,就工傷工作的要點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工傷認定;行政確認行為;標準;辦法;程序
工傷認定是勞動行政部門依據法律的授權對職工因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是否屬于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給予定性的行政確認行為。這是一項具有行政確認行為的工作,確認的結果有四種:是工傷,非工傷,視同工傷,不視同工傷。這也是一項法律性,程序性極強的工作。下面我從幾方面談一談這項工作的要點。
一、工傷認定工作的標準性。
工傷認定是基于我國法律下的合法工作。根據《工傷保險條例》、最高法院司法解釋、國務院法制辦相關復函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對認定或視同工傷情形的相關規定及答復,歸納于認定工傷的七種法定情形;視同工傷的三種法定情形;高院司法解釋中認定工傷的四種情形;國務院法制辦有關答復中認為可認定工傷的三種情形及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相關答復中認為認定工傷的七種情形。另外還有不得認定工傷或視同工傷的情形。
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和規定,做到依法完成工傷認定的工作,是這項工作的重要前提。工傷認定工作的標準,不容動搖,亦不容許隨意更改。這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
二、工傷認定工作的程序性。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375號,以下簡稱《條例》)及《工傷認定辦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7號,以下簡稱《辦法》)有關規定,工傷認定工作的程序歸納如下:
首先,確認工傷申報的主體。根據《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本人或其直系親屬、用人單位的工會組織或其上級工會組織均有權向所在地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其委托的有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然后,精細化工傷申報流程。工傷申報中涉及到大量資料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所以細化工傷申報流程有利于工傷認定工作的有序進行。
相關資料的收集和保存。其中包括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填寫上述材料時,一定注意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填寫。申請人為單位的,必須在首頁上申請人處加蓋本單位的公章。申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應當提交受傷害職工的居民身份證;醫療機構出具的職工受傷害時初診診斷證明書,或者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職工受傷害或者診斷患職業病時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聘用合同或者其他存在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
特殊情形,需要提交相應證據材料。如職工死亡的,提交死亡證明;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或者其他相關證明;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或者相關部門的證明;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提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證明。
接著,是工傷認定的審核工作。審核工作是核心,也是關鍵。工作人員通過審核工作需要告知申請人,申請材料是否需要補正。而且要做到對申報材料的真偽進行辨別,這就要求工作人員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擬定項目,做到點到點的調查和分析。工作人員要做到不偏不倚,客觀公正地對待兩方面的不同意見,不搞一言堂。如發現有不符合認定管轄范圍和受理條件的,應當撤銷原受理決定,在《工傷認定終止通知書》中說明理由,并送達申請人,告知其轉送其他相關部門處理。
最后,嚴格按照規定時限辦結,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權力義務明確的,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結論;對需進行調查核實的,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結論,堅決避免出現超期未認定情況。
三、工傷認定工作的服務性。
工傷認定工作是面向群眾的窗口性,服務性行政工作。近年來,許多城市都在探索創新型的工傷認定工作,目的就在于方便群眾,讓群眾少跑路,多辦事,快辦事,辦好事。
為進一步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更好地為工傷職工及用人單位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徐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7年10月印發了《徐州市工傷認定分級管理辦法(試行)》。并且用新型媒體,方便群眾辦事,如開通12333電話服務熱線。也可以登錄徐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方網站進行相關事宜的咨詢和辦理,切實做到“用心傾聽,真誠服務。”
四、工傷認定工作的協調性。
工傷認定工作不是一個部門能完全完成和做好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政府資源的配合和協調才可以順利完成。如何提高該項工作的時效性,尤其是在勞動關系存在爭議的案件中顯得尤為重要。工作人員要及時與仲裁,監察等方面的人員進行溝通,形成無縫對接,及時有效地對勞動關系予以確認。對某些特殊案件,需要與人民法院進行溝通和聯系。辦事人員不可以盲目做主,要及時與上級勞動部門取得聯系,及時匯報工作進度,尋求上級勞動部門的可行性意見和建議,交換彼此的辦案意見,保證政策的協調和統一。
綜上所述,工傷認定工作是具有標準性,程序性,服務性及協調性的具體行政工作。其中工傷認定的標準性保證了該項工作的合法性;工傷認定工作的程序性維護了該項工作的嚴謹性;工傷認定工作的服務性突顯了社會主義新時代下,政府部門的公仆意識;工傷認定工作的協調性則進一步證明只有協調統一的緊密合作,才能打造出優化且高效的政府機能。
參考文獻:
[1]《工傷認定條例》 (含工傷認定辦法) 中國法治出版社 2017.5
[2]《工商處理法律全書》 法律出版社法律中心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