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呈祥
摘要:新課程標準主張教材資源多樣化,鼓勵教師參與課程資源建設,以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習語文、使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銳意進取、積極探索,取得了大量成績和經驗。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是課堂人際關系與課堂結構形態都要發生深刻變化的課堂,是教學內容與教學視野都要發生深刻變化的課堂。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培養全能型人才。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探索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銳意進取、積極探索,取得了大量成績和經驗。現筆者結合自己進行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教學的實際,談談對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幾點粗略的看法。
一、課程改革中的困惑
(一)為了實施新課標中“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一建議,我力圖將課堂還給學生。于是,課堂上活動多多,形式多多,我使出渾身解數,力求通過創設熱鬧、活潑、多姿多彩的課堂氛圍來實現新課程的改革,一段時間以后,問題隨之而來:“繁華”落盡,學生的課堂收獲卻少之又少,紛繁的活動形式吸引了他們更多的注意力。
(二)為了“重視語文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我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聯系實際,談談感悟”等環節,力圖引導學生在課文學習之余,通過談自己,談人生,談社會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誰知,問題又來了:語文課堂變味了,意境沒了,語文味淡了,課上得沒勁了。
(三)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激活他們的思維,我在課堂注入了大量的課外相關信息,我讓學生信馬由韁,暢所欲言,對他們能想別人所不能想,說別人所不能說大加贊賞。對每一篇課文,我讓他們把握自己最喜歡、最感動的內容,他們的理由就成了我課堂的“標準答案”,都能得到我的贊揚和認可。可有時,做老師的我就會被學生的與課堂風馬牛不相及的觀點牽著走,盲目討論,結果背離了教學目標和思路,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而字詞標點、重點句段的具體分析,文學創作手法及規律的講解在語文課堂上漸漸隱退了。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作文中別字、病句比比皆是,一學期下來,他們分不清什么叫表達方式,什么叫寫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的結構與順序有什么區別。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在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收效甚微。
二、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所需的條件——良好的教學環境
進行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也需要合適的條件,需要寬松的、自由的有利于教學者大膽創新的教學環境。這教學環境可分為“硬壞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指新課程改革實驗所需的一些設施、設備,它包括錄音機、電腦、投影儀等一系列多媒體之類的設備,也包括語音室、電腦室、學校信息網等設施。
但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卻是“軟環境”——教學評估評價機制。而新課程改革能不能順利開展,新課程改革能不能實現課程標準的要求,關鍵就在于教學評估評價機制。因為教學評估評價機制是新課程改革的指揮棒。不僅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靠教學評估評價機制為導向,而且新課程改革的成果也需要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來驗證。沒有新的靈活開放的教學評估評價機制,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將很可能只是將傳統教學換了包裝——穿著新鞋走老路;沒有新的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人們就會用舊的傳統的評估評價機制去衡量、去評價新課程改革的成果,最終會使新課程改革半途而廢,不了了之。可見,教學評估評價機制這“軟環境”在新課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措施
(一)新《課標》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目標,即重視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也是一百年來語文單獨設科的根本原因。語文新《課標》繼承了百年語文教育的實踐經驗,強調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課程總目標和各階段目標中分別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方面提出要求。雖然表述的重點在語文能力方面,但也對相應的語文知識提出明確的要求。包括“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等。
(二)新《課標》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熏陶感染。豐富的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又一特點。語文課程的內容都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表達的是關于社會人生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不像數理化課程的內容都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生活相去較遠,也比政治、歷史等課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因而語文教學更能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的特有優勢,也是語文課程理應承擔的重要任務。而且,語文能力包括語言文字能力又不單純是語言文字能力,閱讀文章要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寫文章則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語文能力的高下與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與學生自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也是必須重視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重要原因。
切實改變這一現狀是這次語文新課改的重要著力點。語文新《課標》將“過程與方法”列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之一,強調不但要重視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要研究和關注學生在什么樣的過程中、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準主張教材資源多樣化,鼓勵教師參與課程資源建設,以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習語文、使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是課堂人際關系與課堂結構形態都要發生深刻變化的課堂,是教學內容與教學視野都要發生深刻變化的課堂。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培養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