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衛 東
(昌陸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混凝土結構成為當今我國城鎮中應用量最廣泛的結構形式。混凝土結構具有抗震性能好、空間布局好、整體性好、承載能力高等優點,在混凝土框架結構、框剪結構、剪力墻結構中,業主可根據自身需要將填充墻拆除或增加,以改善居住空間。在混凝土結構中填充墻主要起到圍護作用,具有隔聲、保溫等作用。但在施工過程中,填充墻為二次結構,施工單位和相關技術人員對其不夠重視,導致施工的填充墻與混凝土構件連接部位處理不當或填充墻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從而影響結構的整體施工質量,不能滿足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為以后因房屋質量問題隱患埋下不安定因素。在填充墻中,經常產生問題的是外墻及內墻裂縫問題。外墻中常產生的問題是居民入住后發現外墻上存在規整的水平或豎向裂縫,若居民家中墻體粘貼壁紙或壁布的話,會發現沿裂縫處存在發霉印記,影響居住質量;內墻中存在的裂縫處往往僅有裂縫,并無發霉印記等現象。外墻裂縫處存在發霉印記是由于外墻混凝土構件與填充墻間連接處未處理到位所致,也是混凝土結構外墻滲漏的主要表觀現象之一,同樣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之一。本文主要對混凝土結構外墻防滲漏的施工技術進行研究,以達到提高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效果,從而提高施工單位和相關施工技術人員的施工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提高居住者的居住環境[1-4]。
混凝土結構外墻產生滲漏現象的主要原因按照主要產生因素可分為三種:自然環境因素、材料因素和人為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結構外墻是由混凝土構件與填充墻兩種材料拼接而成,在兩者間本身存在縫隙,隨著氣候變化、室內外溫差影響、日照影響,兩種材料的溫度膨脹系數不同,在溫度作用下兩者的間距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肉眼可見的裂縫出現,最終受雨水侵蝕在室內反映出滲漏現象。
2)材料因素主要體現在外墻窗戶材料較差,易變性,受溫度影響變化窗框發生變形,最終導致自然降水巖窗框處滲漏。
3)人為因素主要是由于在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澆筑振搗不密實,在后期檢查中也并未對施工缺陷進行修補,而在混凝土構件中存在連續孔洞,自然降水時沿孔洞滲漏;其次是在填充墻施工時預留的孔洞未處理妥當,沿預留孔洞處滲漏;再次就是施工人員在安裝外窗時,窗框與墻體連接不牢固,兩者內部密封膠涂抹不均,內外側也并未使用密封膠進行密封,最終導致沿兩者間縫隙滲漏。
在施工階段,為補救混凝土結構外墻滲漏現象,可在主體施工階段進行處理,也可在裝飾裝修階段進行處理,具體如下文所述。
施工單位聘用農民工時,往往會對農民工進行技術培訓和安全培訓,并進行考核,但這些工作往往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做,并未將培訓做到實處。除此之外,施工單位在對農民工進行培訓時,僅在農民工進場時進行培訓,而在后期并不注重相關技術培訓,因此農民工在進行實際施工時往往是零經驗、零技術施工,最終導致施工質量不能滿足相關驗收要求和使用要求。由于受記憶方面和理解能力方面的影響,施工單位在對農民工進行技術培訓時,應階段性進行培訓,如農民工進行主體結構施工時,應主要培訓混凝土結構施工方面的內容,并進行相應考核等;進行二次結構施工時,應主要培訓二次結構施工方面的內容;使用某建筑材料時,施工單位應講解該種建筑材料的性能及相關的缺點、施工注意事項等,從而在根源上杜絕施工質量較差的現象。
施工人員若發現主體結構外墻等構件上存在孔洞、空洞、裂紋等表觀缺陷時,應將缺陷記錄并標識,安排施工技術人員對缺陷處進行修補;發現填充墻中存在預留孔等應安排專人對預留孔處進行加強處理;發現填充墻與混凝土構件間存在縫隙,應安排專人對縫隙處進行密封加強處理,以提高連接節點的密封度,避免沿這些部位滲水,從而影響結構耐久性及使用功能。
目前混凝土結構安裝窗戶時多數是采用打膨脹螺栓固定,之后在窗框與墻體間使用泡沫膠進行密封,密封完成后使用砂漿進行封邊,之后再進行裝飾裝修工作。這種情況下多數會由于施工人員偷工減料等情況而未將泡沫膠灌滿縫隙,砂漿抗滲能力又較差,最終導致沿窗框處滲水。因此在施工階段,使用泡沫膠灌縫后,在窗框與墻體之間使用細石混凝土進行澆筑,待縫隙處理完成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
在進行混凝土剪力墻、梁支模施工時,往往需在墻、梁兩側模板上安裝對拉螺栓以避免模板膨脹變形,從而達到混凝土構件截面尺寸滿足設計的要求。澆筑完成拆模后,由于個別對拉螺栓已經變形,較難從混凝土構件中抽離,或已經抽離的混凝土構件中存在大量的穿墻孔,若不對這些穿墻孔洞進行處理,則建筑使用后期有可能會沿穿墻孔洞處滲水。因此在拆模完成后,施工人員應對穿墻孔洞進行如灌膠等密封處理,對無法抽離的對拉螺栓也進行密封處理,通過打氣的方式檢驗孔洞處理效果,若檢驗合格則該項驗收通過;若檢驗不合格則需再進行相應的密封處理,直至檢驗合格為止。
在混凝土結構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若未對易出現滲漏的部位進行加固處理,則應在裝飾裝修施工階段進行相應的處理。外貼面磚是混凝土結構建筑外貌的關鍵工序之一,在進行面磚粘貼工作中,施工人員需對外墻面基層進行清理、找平等工作,之后再進行粘貼工作。在進行找平工作中,施工人員需保持外墻處于濕潤狀態,避免找平層因失水較快而發生起鼓和開裂,從而影響找平層的密封性,最終造成自然降水沿起鼓和開裂處進入外墻表面之后再滲入墻體內。
外貼面磚施工時,由于受混凝土結構外墻面積較大影響,在施工階段應確保找平層和貼磚預留伸縮縫,待找平層砂漿和磚變形受溫度作用變形穩定后,再將伸縮縫處砂漿和磚進行鋪貼。
找平層砂漿是建筑外墻外貼面磚的主要基層材料,因此施工單位在選用砌筑砂漿時應使用預拌商品砂漿,避免使用現拌砂漿,同時對砂漿的力學性能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應用至施工現場,確保外墻裝飾裝修的施工質量,避免外墻外貼面磚工程滲漏。
混凝土結構外墻裝飾面基層是外裝飾工程中的重點工作之一,基層處理是否得當影響外墻的抗滲性能。因此在進行實際施工中,施工人員應根據混凝土、混凝土砌塊的材料性能及各參數,配制出粘結力較強的裝飾面基層砂漿,提高裝飾面基層的抗滲性能,從而直接提高建筑外墻的抗滲性能。為提高裝飾面基層與建筑外墻的粘結力,施工人員應首先對外墻表面進行清理,避免后期裝飾面基層空鼓、開裂等。
裝飾面涂料一般作為建筑外觀效果而設置,同時裝飾面涂料也作為防水材料之一,也具有防水的效果。裝飾面涂料在建筑外側涂抹,常年受雨水沖刷,裝飾面涂料為表面較為光滑的面層,雨水沖刷時不會掛在涂料上,即涂料上不會存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墻的抗滲能力。
在涂刷裝飾面涂料時,一般分為三次進行施工,首先是涂刷底層涂料,其次是涂刷壓網層,最后是涂刷面層。涂刷底層涂料時應使用聚合物砂漿進行涂抹,底層厚度應控制在2 mm~3 mm內;涂刷壓網層時應首先將網格布鋪平,之后使用高標號砂漿進行壓抹,壓抹順序為從中間向四周壓抹;涂刷面層時應在壓網層砂漿濕潤的狀態下涂刷。采用上述三個工序進行裝飾面涂料施工后,裝飾面施工質量較高,且防滲效果較高。
本文主要根據目前混凝土結構中外墻滲漏現象進行分析,分析得到外墻滲漏的原因及危害,綜合施工經驗最終得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盡量避免出現混凝土結構外墻滲漏現象的發生,從而確保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確保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