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煥 平
(大同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大同 037000)
從當前我國民用建筑節能設計的發展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急需解決。特別是對于節能設計來說仍然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需要良好的政策支撐才能保證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對于民用建筑節能設計中需要的一些標準化文件與規定,只有相關規章制度與標準完善才能保障整個行業的長久發展。放眼全球,與相關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然有很多技術上和管理上的差距。這些都需要相關的從業人員與專業設計人員,從理論層面進行加強,特別是提高相關的節能環保意識。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講,設計人員的節能意識還有待提高,節能設計效果并不理想。
隨著國家發展的進一步深入,國家對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理念已成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對于建筑行業來說也需要建筑從業者,從設計角度貫徹環境節能思維,加強民用建筑設計的節能發展,建立綠色化的發展目標,將建筑節能思維真正的落實到民用建筑設計中,為改善周圍環境發揮作用。通常來講,對于我國的建筑施工采暖方式主要是通過燃燒煤炭資源為主,這種方式必然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也會帶來巨大的能源損耗。近些年來,由于大氣污染所帶來的問題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發展所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嚴重的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特別是給身體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加強建筑的節能設計將為防治大氣污染做出貢獻,并為節約能源資源發揮重大的作用。民用建筑節能設計在實際建筑行業中的應用與推廣將極大地優化室內熱舒適度,為室內提供良好的熱環境,提高住戶的舒適感,除此之外對于建筑節能進行科學化設計也將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面對當前國際國內嚴峻的能源形勢,需要我們充分認識能源資源的重要性,提高節能環保意識,將節能設計理念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當前,我國的建筑能源損耗較大,而建筑行業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對節能問題足夠重視,降低建筑能耗,才能為建筑行業的長遠發展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從民用建筑設計的角度來看,需要注意建筑外圍的能耗,建筑外圍是否符合節能宗旨,其直接關乎建筑物整體上的節能實效性。近年來,很多設計人員正在關注于引進新型的隔熱材料與保溫材料,此項舉措有助于保障建筑構架能夠達到合理性。然而針對不同區域而言,與之有關的保溫性與隔熱性材料的材質種類也差異較大,因此有必要秉持因地制宜的思路來優化建筑物現有的整體結構。與此同時,對于民用建筑設計還需杜絕消耗過多的不可再生資源。在氣候較冷的地區,應當避免運用過多的落地窗,對于窗玻璃最好選擇輻射較低并且具備吸熱性的特殊玻璃材質。除此以外,在涉及到墻體設計時,可以在保溫夾層的適當位置上填充必要的復合性材質,或者將上述材質填充于墻體骨架。如果有必要運用外墻砌筑的相關操作,那么最好選擇復合墻體來完成全方位的砌筑處理。在此前提下,對于具備優良吸水性的特殊保溫材質應當予以優先運用,最好將排氣孔布置于屋面的相應位置上,針對保溫層存積的多余水分就能夠順利予以排除。
與不可再生的傳統能源相比,新能源具備可再生的特性,其中典型性的能源種類應當包含風能、太陽能與潮汐能等。在上述各類的能源中,針對居民區的日常供水應當側重于運用太陽能,同時還可以視情況靈活運用風能與其他各類能源。可再生能源并不會表現為緊缺的狀態,這是由于其來源于自然界,因此隨時都能夠被調取與利用。因此,對于新型能源如果著眼于全方位的挖掘,那么有助于緩解緊缺的能源運用現狀,同時也顯著減少了建筑領域涉及到的建筑污染。作為建筑設計的有關部門及其人員應當更多著眼于挖掘可再生的全新能源種類,并且嘗試將其運用于現階段的民用建筑領域。
在各種各樣的建筑能源范圍內,建筑水資源具備珍稀性的特征,對于此類資源有必要著眼于合理加以配置。這主要是由于水資源在現階段的能源體系中占據了關鍵性的地位。具體在當前的實踐中,應當在民用建筑的特定區域內布置回收污水的相關系統,運用此項舉措來妥善回收上述區域內的民用建筑物污水。近些年以來,各地都在著眼于建設新型的海綿城市,其中涉及到最大化的水體資源配置與資源運用。通過實現全方位的污水處理舉措,應當能夠在根源上優化配置水體資源。民用建筑物除了需要為其配置水資源以外,還需配備冷暖資源作為建筑運行的保障。但從現狀來看,針對民用建筑安裝的很多空調都表現為持續運行的狀態,因而與之有關的能耗總量也是相對較高的。為了改變現狀,對于冷暖資源就要著眼于靈活加以配置,確保將智能化手段全面融入其中。在外面溫度適中的狀態下,應當避免借助強制性的機械制冷措施來降低室溫,最好能夠將其轉變成自然性的通風模式,運用自然通風更加有助于過多熱量的散發,居室內部也不會流入過多的熱量。
民用建筑不能缺少與之相應的建筑照明體系,針對照明裝置如果能夠加以全方位的改進與優化,則有助于全面突顯建筑照明具備的獨特節能優勢。具體而言,建筑設計人員有必要全面引進BAS的新型照明系統,運用此項舉措來靈活調控室內亮度與室內場景。在整個照明系統的內部,照明系統本身具備獨立性的典型特征,其有助于全面調控實時性的室內照明。因此可見,對于新型的照明系統最好將其布置于空間較大并且集中控制采光的建筑物內部,在此前提下突顯了建筑照明具備的節能特性。
在建筑節能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引入BIM技術,對建筑物的日照室內外的通風環境進行模擬,從而提高光能和自然風的利用率,增強建筑與環境的適應性,提高居住的舒適度。
現階段的建筑設計在根本上符合節能設計的宗旨與目標。面對能源短缺的全新趨勢,作為建筑設計的有關負責人員更加應當意識到能源節約的價值所在,確保將建筑能耗控制于最低限度內。與此同時,建筑設計人員還需著眼于全面控制當前建筑領域的能耗,針對節能設計予以靈活運用。因此在設計民用建筑的實踐中,設計人員仍需致力于歸納其中的珍貴經驗,通過運用綜合性的舉措來降低建筑能耗,依照節能設計的思路來優化建筑設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