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愛 英
(大同市陽高縣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山西 陽高 038100)
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實施的主要標志是招標管理和代理機構的建立,在全行業中實行招標代理制并得到大力推廣與應用,發揮了較好的作用,推進了項目順利施行。招標管理和代理機構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建筑市場行為,在節約成本、提質增效、公平競爭方面起到了有力推動作用,大力促進建筑市場管理逐步向專業化、規范化邁進,有效杜絕違規行為,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工程各項事業健康蓬勃發展。
我國建筑工程招投標市場肇始于20世紀80年代,三十多年來,招標管理和代理機構在全國各地陸續成立,發展到今天,走過了三大發展階段。
首先是初步萌芽階段:20世紀80年代,我國初步建立招投標制度,從試行到推廣,宣傳成為此時的著力重點,招投標處于探索前進階段。
其次是規范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中后期,招投標制度開始了實質性的發展,全國的招投標體系基本成形。
再次是完善改進階段:建筑工程的公開招標進程,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步實施,在全國各地開始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不再包括議標方式的有關規定,它標志著招投標的發展的完全成熟。
具體表現為:
1)招投標法律法規及地方規章不斷完善、不斷細化,招投標操作程序不斷明晰規范,必須招和必須公開招的范圍劃定明確,招投標的涵蓋面進一步延伸擴大。
2)對工程建設領域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和全面整頓和規范建設市場工作,為招投標工作的更加規范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3)招投標管理的手段和水平已經得到了全方位提高,逐步形成了建設市場管理的“五個配套”:a.專人監管與電腦輔助相配套;b.現場管理與市場管理相配套;c.評優治劣與評標定標相配套;d.行政管理與企業服務相配套;e.全面規范與個別監督相配套。
4)《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詳細研討和正式通過為全國工程招投標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保駕護航,同時指導著招投標工作的長遠發展。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深入實施和公開招標的全面推進,建筑市場必將形成政府部門依法監督,當事人的招標投標活動在各級交易中心依法進行交易,各代理機構提供配套服務的建設市場良性發展格局,我國的招投標制度也一定會更趨完善,它是建設市場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趨勢。
作為實施招標代理業務同時提供相關服務的社會中介組織,隨著我國建設市場的健康發展和招投標代理制度的不斷完善,招標代理機構一定將會在質量和數量上有長足的發展。立足國際市場來看,招標代理機構這一市場經濟和招標投標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機構,同時也一定將會推動我國的招投標制度盡快走向世界,同國際接軌。
市場規則是法律規定或歷史沿襲下來的由法規和制度所規定的市場行為規范,其內容包括:1)市場準入規則;2)市場競爭規則;3)市場交易規則。
市場準入規則確認參與者具備相應的條件,對不再具備條件及采取欺詐行為的參與者應采取剔除和清除制度,加強資質認證和資格管理;
市場競爭規則保證各種市場參與主體在平等的條件下開展競爭,堅決維護市場規則,不能吹黑哨,不能潛規則。監管部門需制定相應的保護公平競爭的規則以及與之配套的法規和規章,并通過不斷的實施進一步具體和完善;
市場交易規則保證交易必須進一步公開(涉及保密和特殊要求的工程除外)、公平、公正。參與者不能搞小動作,不能搞犯規動作,更不能搞黑惡動作。
依法設立的評委專家庫,是招投標代理的有力保證。為了充分發揮評委專家名冊的作用,交易中心制定的評委專家名冊,應進一步專業齊全,管理統一,進一步把評委專家的職能進行強化和優化,充分利用這一有力資源為招投標管理服務。
招標管理機構是法定的對建筑市場招投標活動實施監督的機構,應進一步發展成為獨立的行政管理和監督機構,最好實行垂直管理,避免行政干擾。應進一步強化程序性監督和全方位監督。
市場經濟是完全的契約經濟,保證擔保制度是契約經濟的最佳體現。我國的工程保證擔保制度需要進一步大力推行和發展,投標保證、履約保證和支付保證在全國建設領域廣泛運用,將更加充分保障建筑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減少經濟合同糾紛,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加快成熟。
健全相關制度、完善執行機制、強化過程監督、規范招投標活動,嚴厲打擊嚴重影響市場秩序的行為,是建筑工程招投標健康持續發展的保證。
依法必須招標的建筑項目,招標公告不僅要公布招標核準事項、招標標的公告、中標人、中標記分結果和招標代理機構代理活動等信息,還要及時公告對違規招投標行為的處理結果、招投標活動當事人不良行為記錄等相關信息。同時,擴大公告投放媒體的范圍和投放的時效,以利于社會公眾監督。
為了防止投標人圍標或串通投標,防止過度競爭和惡性競爭,招標人在邀請評標專家參加資格預審評審工作,保證資格預審工作的公平、公正和準確的同時,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渠道收集資格預審單位的詳細情況,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通過資格預審的單位數量,以進一步保障招標工作的公平、公開、公正。
首先要加強對專家庫的充實和管理,避免專家數量不足問題。其次要加強后臺管理,避免隨機操作不隨機的問題。再次要加強對評標專家的培訓、考評和動態管理,避免專家職業素養問題。第四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淘汰機制,對于評標工作未達標的專家,給予適當的考核措施。最后要對在評標工作中有受賄、索賄、違規操作等行為的,應依法公開處理。
加強檢查力度,重點在資質真實性、招標公開性、競標公正性、管理規范性、履約合規性等方面下功夫,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杜絕暗箱操作、低價搶標等擾亂市場秩序的現象發生。重中之重是要依法處理招投標活動中的違法行為,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查處單位內部人員的內外勾結和發包單位的真內定假招標。進一步維護建設市場秩序,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我們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待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的動態發展。隨著建筑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只有不斷總結經驗、補足短板、加強監督、堵塞漏洞、堅持探索管理新方法,通過貫徹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使招投標法律法規更加健全,監督機制日趨完善,招標投標活動中的各種違法違規問題才會逐漸減少,建筑工程招標投標活動的規范化也會穩步提高,才能進一步確保工程質量,提高投資效益,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保護建筑市場,保護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使我國的建筑市場健康有序地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