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梅風 新疆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伴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運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傳遞和接收信息,包括移動和固定終端等造成在新媒體逐漸興起與發展,從而在傳播技術上,也實現了新媒體傳播的多元化方式。
乘著“互聯網+”時代發展東風,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的政策支持下,新疆加快核心區建設,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新疆新媒體傳播突破性發展,一些傳統媒體紛紛轉向新媒體傳播,以多元的傳播方式宣傳新疆社會發展、風土民情、人文風貌。新媒體在解讀新疆在“一帶一路”中倡議核心地位優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支撐新媒體發展的通信技術日漸成熟,新媒體傳播已經深入大眾生活的各個方面,其發布的內容信息逐漸超過傳統媒體。新疆地處內陸,經濟發展相較中西部地區較為薄弱,受經濟發展和地域的限制,新疆新媒體發展晚于內地,但同時吸收了更多的經驗和新技術,兼具了多種傳播優勢。天山網作為新疆新媒體傳播的領軍者,于2001年12月18日正 式 開 通。2007年5月天山網攜手新疆都市報,打造新疆第一張數字報全面上線,新疆首家第五媒體--彩信手機報試運行。同年8月,手機報正式創刊,這標志標志著天山網實現了向“第五媒體”的跨越。
新疆亞心網于2008年8月正式上線。次年,亞心網在新疆經濟報的平面媒體資源的基礎上,逐步開始探索全媒體、立體化的傳播模式,更加注重發展報網聯營和報網融合。此外,在移動通訊市場的基礎上開發了四款不同類型的手機報、電子報和作者投稿平臺,通過運營的市場化,初步實現新的發展理念,即跨媒體、立體化傳播以及全民記者。2010年5月,亞心網開通運行了新疆首家手機新聞網、手機視頻以及手機互動社區。3G 時代下的新疆首家全媒體記者平臺上線,實現了亞心網全媒體融合播報——“報紙+手機+網絡”的傳播核心理念,進一步提升了新疆網絡媒體信渠道,并將推動新疆傳媒業新一輪的變革。
隨后越來越多的新聞網站、及政府機構成立了官方微信公眾號,在2015年由亞心網首倡,聯合和相關新媒體機構,成立“新疆新媒體矩陣聯盟”,共同宣傳新疆良好形象,促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
新媒體自發展之初,就體現出即時性、互動性、訂制性等特點,幾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讓受眾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促使信息受眾也可成為信息的發布者,而且,伴隨著新媒體功能的越加強大,其提供給用戶的體驗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新媒體也根據用戶瀏覽信息的時間和偏好,人性化的進行篩選信息。新疆因其特殊的地緣優勢和民族成分,除了上述三個特點之外,還具獨特的發展特征。
(一)多語言形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省區,多民族的構成勢必要求多語言的傳播形式,例如:新疆日報網有漢、維、哈、蒙4 種語種的版面。通過長期的發展中,天山網先后開通了漢文、哈薩克文、維吾爾文版面,針對疆外,并開通了俄文、英文版面。
(二)輻射面廣。新疆地域面積16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6,邊境線長達5600 余公里,與八個國家接壤,并且有5 個國家與新疆少數民族為同根民族,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將利用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加強與中西亞、南亞等過的文化交流,意味著新疆新媒體傳播的責任和任務更加艱巨。
(三)鮮明的地域特點。新疆除了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以外,還是多種宗教并存的地區,從受眾分析,文化背景復雜,市場多樣,細查新疆新媒體傳播的內容,發現有明顯的地域特點,而新媒體內容傳播自發展之初就要求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并通過新媒體傳播進而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一)更加注重用戶體驗。新媒體傳播是新的傳播模式,在未來,新媒體傳播將更加注重受眾的實際需要,傳統媒體是通過用戶個人的搜索需要而獲得需求信息。基本是用戶個人搜索需要的信息而獲得。而新媒體是通過大數據對用戶瀏覽過的記錄進行分析,針對用戶的需要,自動推薦給用戶,這種傳播,最終實現了“信息找人”,使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
(二)媒體融合不斷增強。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發展,各種媒體之間的融合趨勢愈加明顯,一方面是傳統媒體的為拓展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急需與新媒體整合。例如,新疆日報自2014年其所屬的數字傳媒中心承擔其轉型重任,2016年試水“中央廚房”,進一步推進融媒體發展。另一方面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利用各種新媒體之間不同的優勢,整合資源配置,最終實現強大的傳播效應。
(三)使用成本更加低廉。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受眾的逐漸增多、媒體資源不斷豐富,未來新媒體發展成本將會更加低廉。此外,媒體資源庫的共享,很多資源的使用降低的標準和費用,由此,未來的受眾,將能享受更加低廉和優質的新媒體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