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欣 新鄉廣播電視臺
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已成了當代社會的標配,而依托便捷的互聯網和移動終端,新媒體發展勢頭越來越猛,也加速了媒體融合的趨勢。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傳播語言豐富多元,且互動參與性增強。總體來說,新媒體傳播的標題、文字更加言簡意賅,更具沖擊力和感染力,且常出現網絡熱詞和流行語;視聽語言則輕松幽默,多呈現出口語化特點,同時,也孕育了“圖形動畫”這種跨界融合的視聽語言,在新媒體傳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新媒體傳播特點及受眾群體接受信息的偏好,是影響新媒體傳播語言特色的關鍵因素。
新媒體傳播的最大優勢之一便是傳播速度和擴散速度的迅猛。同樣一個新聞事件,新媒體可以在幾分鐘之后就可以傳播出去,而傳統媒體如電視臺,往往要經過報題目、拍攝剪輯、審片等多道程序,在時效性上要弱很多。由于對傳播時效性的高要求,新媒體傳播尤其是新聞傳播的標題和文字信息都不會太長,多以言簡意賅、短小精悍為主,再配上具有現場沖擊力的圖片或一段視頻,以達到吸引受眾眼球的目的。
同時,新媒體的容量大,可以稱為海量信息,而傳統電視廣播媒體都是有時間和時段限制的,表達空間的廣泛性賦予新媒體語言豐富自由的特點。
新媒體是一種交互性媒體,新媒體傳播的受眾也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由傳統的被動接受信息到主動參與到信息傳播中,改變了原有的“點對面”的“填鴨式”傳播模式,新媒體環境下的“一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的橫向縱向多元互動交流的傳播網絡加速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也加速了輿論的形成。但由于新媒體時代的網民并不都接受過系統、專業的新聞報道培訓,從而造成了新媒體傳播語言的口語化傾向和隨意性。
新媒體、傳統媒體的受眾具有共性,也有鮮明的差異。共性在于他們對新聞信息都有強烈的需求,但新媒體閱讀的受眾多以年輕人居多,他們生活節奏快、閱讀時間碎片化,具有追求潮流、新鮮刺激感的傾向,同時喜歡隨時隨地都可以自由閱讀,習慣“快餐式”的信息消費,從而造成新媒體傳播語言風格更隨意、更開放,傳播氛圍更輕松、更自由。
同時,從傳播語言形式來看,相較于文字信息,新媒體受眾更偏愛圖片、視頻、音頻等更加鮮活、更具現場感和互動性的傳播語言形式。
新媒體傳播“短、平、快”的特點決定了圖形動畫篇幅都比較短小,最常見在 30 秒到兩分鐘之間。像比較常見的《一分鐘看懂 XXX》或者《三分鐘告訴你XXX》為題,以“圖形演繹”的形式密集高效地傳遞信息。在說明性比較強的一些新媒體傳播中,圖形動畫多以“語言解說敘述”呈現。
在視覺風格上,圖形動畫不同于傳統動畫有人物有景色,它更講究點線面、構圖、色彩等原則和規律,形成了圖形化的視覺風格。
圖形動畫雖借鑒學習了傳統動畫和電影的藝術語言特色,但在圖形轉換、空間位移等運動設計上,仍以信息輸出為目的來考究圖形的運動。
新媒體的飛速發展,要求從業者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既要學習傳統媒體的優勢,也要順應新媒體發展規律,不斷探索,與時俱進,變“本領恐慌”為不斷學習的動力,為新媒體有序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新媒體時代,媒體傳播越來越需要跨界傳播的“全才”,如果只有一技之長,往往很難適應新媒體的需求。做好新媒體運營,光會寫文章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策劃思維強、審美水平高、新聞敏感性、奇思妙想、對新鮮事物的快速接受能力、良好的綜合分析能力等專業素養,具體來說,從業者不僅要掌握OFFICE的功能,還要會拍照、會攝影、會剪輯音視頻等等。
當下的媒體環境,新舊媒體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媒體從業人員錯綜復雜,有傳統媒體人做新媒體的,也有專業從事新媒體運作的;前者在新媒體運營中,時常受到固有傳統思維的束縛,出現“放不開手”的現象;而一些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的新聞傳播培訓的新媒體人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單純為了抓眼球在選題和信息傳播中出現低端惡俗傾向,同時,新媒體傳播的快速和及時性,留給信息發布者考證其真實性的時間變短,一旦出現虛假信息傳播,造成的影響面之廣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會引起社會恐慌。
在融合趨勢越來越強的媒體環境下,如何保持新媒體的鮮明特色,又能起到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是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