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譽耀
當前微媒體的使用十分普及,它作為廣泛介入眾多行業領域的一種新型媒體,其獨特而別致的傳播屬性也影響著傳統編輯工作的方式。其中組稿形態在微媒體環境下便產生了十分明顯的變化,使得傳統編輯工作者在工作方式、措施策略、心理素質等諸多方面,需要做出及時的相應性調整,以創新型工作局面的開拓來應對組稿方式的嬗變。然而,面對微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沖擊,傳統編輯人員在重構組稿工作機制和創新編輯生態過程中,應當重視可能出現的諸多問題,并有的放矢地采取對策化解之。
微媒體是強調運用個體傳播兼顧群體傳播方式,構建以私人交際為導向的信息生態圈,主要依附于移動客戶端,進行推送和傳遞微小型信息內容的一種自媒體,其中典型的代表是微博、微信和陌陌等。微媒體的主要特點在于注重用戶個性化表達思想、自由性傳播內容與即時性交流內容。微媒體的這些特性頗受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和歡迎,為此它集聚了極為龐大而可觀的網絡流量和人氣,成為當前最具影響力和普及度的網絡信息集散地和傳播場之一。微媒體時代的來臨也給傳統性組稿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首先,微媒體超強的用戶黏性構筑起強大的網絡社交環境,同時兼備一定的開放性,例如微媒體的人物查找功能,讓普通編輯有機會搜索、認識和結交名人及明星型作者,有助于提升作者人選的檔次。其次,微媒體由于普通大眾參與度高,擁有數量龐大的用戶群,其中包括不少能說會道、善于創作的草根達人,這為發現和挖掘新作者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十分有利于拓寬組稿渠道、豐富稿源。再者,通過微媒體平臺強大的信息集聚功能,能夠獲取許多信息資源,例如微博設置的熱搜排行榜、熱點話題功能和傳統媒體的公眾號以及朋友圈和陌陌興趣群傳播的信息,便于編輯人員及時掌握讀者的需求動向,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選題策劃和約稿,并能及時糾正組稿過程中產生的偏差。另外,微媒體具有的隱蔽性和有意設置的虛擬交友模塊,利于線下交際能力差的編輯在與作者打交道時,消除溝通上的障礙,培養起良好的社交技巧。
第一,現有的一些作者會在微媒體環境中,與其他編輯構設出新的交際生態,形成新的交際圈子,導致這些作者對編輯的“忠誠”度遭受嚴峻考驗,面臨被其他編輯“挖角”的可能性,存在優質作者資源流失的風險;第二,微媒體存在不少段子手,快餐文化現象突出,信息碎片化特征明顯,對編輯辨別信息優劣的能力要求較高,致使在挖掘和培養新作者上面臨不少風險,稍有不慎組稿就會招來滑鐵盧之敗;第三,微媒體由于環境虛擬化、信息內容短小化、對話同步度較低等原因,社交的穩定性和非正式性都比較差,一些編輯一旦與新作者交流不成功,可能出現焦慮、擔憂和沮喪的情緒,這樣極易滋生挫敗感,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組稿后續工作的開展。
相較于線下傳統環境,微媒體依靠強大的信息集聚效能、宣傳推廣能力和社會交際功能,為傳統編輯人員構筑起嶄新的工作環境。在這種新型環境下,組稿工作機制得到重塑,其方式更靈活、效率更快、策略更加多樣化。
微媒體注重私人交際的個體信息傳播,即十分講究個人在網絡虛擬空間,通過私底下對話、交流構建社會關系,這為個人約稿提供了強大的交流平臺條件。微媒體使用的普及化也讓眾多傳統編輯人員“身陷其中”,如同蕓蕓眾生般成為微媒體的忠實用戶。大多數編輯人員尤其是年輕編輯將微媒體大量嵌入于自身的多種工作任務當中,使得它在編輯工作過程中扮演著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在組稿方面,編輯人員在微媒體構設的網絡交際世界中,由于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涌入微媒體,因此可以認識和結交到大量的新朋友,在鞏固與現有作者之間的聯系的同時,相當有機會接觸優秀作者甚至一線作者,這樣可以保證選題計劃的順利實施,以及獲取一定的優質化稿源。同時,微媒體本身極具個性的信息傳播場遍布多種異樣、繽紛多彩的各類信息,編輯人員在掌握各種資訊、獲悉身邊大小事的過程中,不但能捕獲策劃靈感、形成選題思路,還能挖掘和開發出一些較具個性、富有特色的新作者,例如不少圖書編輯和雜志編輯利用新浪微博的相關功能,來了解當前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群體的關注點,并就地取材向一些人氣較高、有市場賣點的微博達人例如張嘉佳、任志強、葉子等約稿。近幾年微媒體達人“出書熱”的掀起便是明證。
微媒體由于占有數量驚人的用戶群和廣泛的影響力,在宣傳、推介功能的釋放上表現極為出色。微媒體這種突出的用戶黏性聚集了大量的網絡人氣和流量,為社會征稿方式的運用創造了良好的實施環境。許多傳統媒介和編輯人員利用微媒體,構筑起面向廣大作者的征稿宣傳平臺,十分強勁地拓寬了社會征稿的渠道。不但征稿形式十分多樣化,而且所涉及的層面相當廣泛和立體化。首先,在推廣途徑上,編輯工作者主要利用實時互動、轉發獎勵、發送私信、朋友圈推介、官方號(公眾號)宣傳、分享內容等方式。其次,在運用手段上,微信群、評論、私人相冊、留言條、超鏈接、長微博等相關功能模塊,則被編輯工作者大量使用,例如《邏輯學研究》雜志不定期由相關的編輯人員,通過微博的官方號將征稿一事以超鏈接形式向廣大網民發布。此外,在表達符號上,既有文字、圖形、圖片,還有更直觀、更生動的聲音和視頻等符號形式,也被編輯人員大量運用在征稿信息內容中。
微媒體在傳播方式上還兼顧以建立小交際圈子為導向的群體傳播,其具體表現形式便是相關的用戶以抱團方式組建微群,例如微信的聊天群和陌陌的興趣群,便是以興趣、愛好、信任和情感等為紐帶產生關聯的信息傳播圈。而這種傳播方式打破傳統那種一對一交流的藩籬,能夠讓編輯人員一對多地傳遞信息與交流互動,這為其群體集稿工作帶來了較大的便利。首先,改變了過去編輯人員要逐個地與集稿對象交流的做法,節省了不少精力與時間;其次,圍繞著集稿方面較為集中關注的問題,編輯人員可以在聊天室進行統一性答復,提升了組稿工作效率;最后,有利于降低集稿信息發布的不對稱性,大大增強組稿信息傳遞的透明度。另外,編輯人員還可以通過微信群形式集思廣益,通過了解集稿對象的想法、觀點,便于有效回收他們關于集稿的反饋意見,及時糾正組稿過程中產生的相關錯誤。
雖然微媒體給組稿工作注入了活力,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傳統的組稿方式,但也對后者形成一定的沖擊。傳統編輯人員要想充分有效地將微媒體的傳播功能與組稿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需要多方面進行大膽的創新與調整,尤其是編輯工作者本身應當在思想觀念、能力素質、知識結構等方面,身體力行式地首先進行轉型與變新。
對于不少傳統編輯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編輯來說,微媒體畢竟是一種全新的事物,在認知和了解它的方面存在不少疑慮和畏懼的心態,從而產生抗拒的心理。在傳統環境下編輯大多抱著守株待兔的心態,等稿上門、被動“喂食”,而在微媒體環境中,人際關系得到重塑與更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交流與對話明顯加強,編輯人員在這種新的傳播環境中要破除思想束縛,刷新理念、轉變思維和改變心態,圍繞著組稿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升,積極地以“覓食”的姿態化被動為主動。在堅守一定的編輯主體性的前提下,編輯人員應當緊跟時代潮流,走出閉門造車的思想窠巢,根據選題計劃和策劃方向,以積極互動、主動出擊的方式,大膽地在微媒體中結交名人作者和挖掘有特色的新作者。
當前不少編輯在利用微媒體開展組稿工作時,在其功能認知和拓展上表現乏力。目前大多數傳統媒介針對新興的微媒體在組稿時,仍然以傳統的組稿工作為核心,微媒體對它們而言僅是一種交流平臺,或者是擴大媒介影響力和鞏固與作者聯系的一種新場所而已,并未拓展和利用微媒體不同于傳統環境下在組稿方面的新功能。因而傳統編輯人員要充分認知微媒體潛在的各種傳播價值、掌握微媒體設置的各種功能模塊,以優質化組稿為指向盡量識別、拓展出各種與組稿相關的功能要素。例如除了聊天交流功能外,微媒體還有社會交際、宣傳推廣、教育認知、推薦介紹、信息導航、興趣關聯、文化匯聚等功能,都能在傳統編輯人員的組稿工作當中發揮著大小不一的作用。
所謂流程變革是指組稿工作的相關環節、步驟和程序,為適應新環境、新形勢的需要,而進行必要的調整、增加或者刪減。目前傳統線下環境下的組稿工作流程,在微媒體時代表現出一定的違和感和不適性,因此需要進行系統性的變革、改動與創新。在對組稿工作流程實施變革時,要注意微媒體環境與線下環境的聯動與協作,也就是需要很好地貫徹O2O思想(從線上到線下的模式理念)。例如物色作者人選方面,編輯工作者不但要繼續在線下環境里,運用傳統的工具手段和方法聯系作者,同時還要在微媒體的線上新環境中,利用其特有的功能搜索目標作者對象。又再如在征稿層面上,傳統編輯人員既要面向現實的作者群體,又要同微媒體中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尋找潛在的作者對象。這都需要組稿流程進行扁平化、雙線性改造和革新。
知識體系的成熟與否維系著組稿工作的成敗。編輯人員從傳統環境到微媒體環境的角色轉換,知識結構也應需要做相應的調整和完善,才能完成其在組稿工作中的轉型和升華。所以,對于傳統編輯工作者而言,實施知識更新形成微媒體環境下所要求的知識體系是一大任務。具體來說,為適應微媒體的新環境,傳統編輯人員不但需要繼續完善原有的知識結構,而且還應補充、添加新型的知識種類。為此編輯人員要求本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和海納百川的精神,廣泛吸收和采納多種類型的知識、信息,尤其是在微媒體要以平等的心態面對各類人群,以寬容的心理看待各種信息。既要欣賞高雅深沉路線,還要包納通俗流行風格,在大量吸收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兼顧泛化信息的吸取,這樣才能博采眾長、充分更新知識體系。為此編輯工作者不但應吸收禮儀知識、營銷知識、心理知識、社會關系學知識、IT知識等與社交相關的知識,并要涉獵時政、娛樂、財經、民生、生活服務等方面的信息,以作為情感鋪墊和關系聯絡的談資,至少如此方能從容直面微媒體這種十分新穎但有些復雜的環境。
這主要表現在社交技巧的培養和提升方面。在社交技巧上,微媒體環境下的社交活動跟傳統線下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故而編輯人員的溝通和交流技巧明顯有很大的不同。當前,許多傳統媒介在微媒體中關注度都不高,擁有的粉絲數量或者關注人數較少,無論是其微博官方號、微信公眾號還是陌陌的群號等,傳統媒介都缺乏人氣高的優質號資源。這主要跟大多數傳統編輯人員不擅長在微媒體環境下與人打交道有關。這要求編輯人員努力提高網絡社交技能水平,例如編輯人員既應有識別真偽信息的火眼金睛,還要有和風細雨般的熱情和耐心、細心;聯系作者尤其是新人作者時,編輯人員在微媒體中要做到及時交流、實時回復、反饋迅速。通過社交技能的創新和提升,傳統編輯人員在微媒體環境中可塑造出獨具個性的人格魅力,從而增強對各類潛在作者對象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這樣不但提高傳統媒介及其編輯人員的關注度,更能擴大作者對象范圍面,為組稿工作順利完成提供更充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