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遠福
地方高校圖書館轉型是緊密配合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也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部等幾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明確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從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大局出發,切實增強對轉型發展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擺在當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逼淠康木褪且獜娀咝Ec地方行業產業的緊密聯系,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互動,推動學校的內涵建設與特色發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作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如何轉型,如何基于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開啟地方高校圖書館轉型發展,值得地方高校圖書館深思。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指出“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高校圖書館應全面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由此可以看出,人才培養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任務之一,高校圖書館與高校人才培養關系緊密,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地方高校圖書館既是學校的信息資源中心,一般來說也是高校所在地區的信息資源中心。信息資源是高校圖書館開展素質教育、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物質保障。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重要依據就是學校的辦學方向和特色、專業的設置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圖書館所收藏信息資源的內容不僅涵蓋了本校所有專業,而且還涉及相關學科領域,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地域性,信息資源完整齊全、專業性較高,能夠適應學校各學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高校圖書館大多都有獨立的館舍,館內配備了先進信息技術設備與網絡設備,無線網絡覆蓋,自助打印、復印服務,移動圖書館服務等配套設施完善,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舒適的學習環境,優良的學習氛圍,是學生學習的理想場所和第二課堂。
近年來,高校圖書館館員專業隊伍建設受到重視,圖書館員綜合素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館員的專業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高校圖書館擁有了一批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素質館員,他們具有敏銳的信息意識,具備較強的信息檢索、加工、處理和組織能力,能夠熟練使用各種信息檢索工具,他們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領航員[1]。
當前,地方高校圖書館發展呈現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現象,與學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一是應用型信息資源開發不夠,地方特色資源不夠明顯,導致服務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信息資源缺乏或滯后,滿足不了讀者專業化、個性化需求和區域性研究的需要。二是地方高校圖書館大多堅持傳統的陣地服務,整天忙于借借還還,做一些低層次的服務,與學校的學科發展、教學活動缺乏溝通和協調,不能很好嵌入高校教學活動,參與高校的人才培養。三是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脫節,缺少走出館外,貼近地方,不能深入了解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利用信息資源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人民日報》曾發文指出,當今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圖書館的傳統職能逐漸失去吸引力,而圖書館又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單一、館藏陳舊、效率低下等問題,轉型和變革勢在必行。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等信息環境的改變,用戶獲取信息的行為和信息需求的變化都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圖書館轉型迫在眉睫。地方高校圖書館轉型發展必須從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服務手段等方面全面改革,要打破傳統的以知識為中心為主,被動的、獨立的、封閉的形式,轉向以學習中心、文化中心建設為主的主動的、多元的、開放的形式。要緊緊圍繞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了解大學生多元化、個性化信息需求,加強與學校學科建設和教學活動的溝通和協調,走出校外,主動與地方溝通合作,為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服務。
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要有與之配套的各類應用型文獻信息資源,強化應用型信息資源建設。①地方高校圖書館要不斷優化館藏資源結構,調整資源布局,加快應用型資源建設,重點加強應用型數據庫、專業數據庫和地方特色資源數據庫的購買和建設力度。②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加強館藏資源和網絡資源的整合,重視開放存取期刊和機構庫等開放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立多種渠道的共建、共享資源建設體系。③加強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加強與地方政府、印刷出版集團、圖書情報機構等相關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如政府地志辦、地方出版社或印刷廠等,廣泛征集地方各類信息資源,構建地方高校與本地企事業單位、科研情報機構共同參與的體系化的信息資源庫,開發地方文獻,積極創建各類型數據庫。
在信息時代,傳統封閉式書庫、獨立的閱覽室模式已不適應高校圖書館的發展,需要營造一個現代復合式的多元化空間,以滿足讀者的多層次、個性化需求。高校圖書館要充分重視圖書館空間建設和規劃,將圖書館建成高校的資源中心、學習中心和交流中心。一方面,要強化物理空間的設計,打造多功能的空間布局,將圖書館布局成為功能豐富、設施完善、學習環境和諧、研究氛圍濃厚的場所。在內部功能布局上要充分體現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點,既要有大開間、寬敞明亮的閱覽和自習空間,又要有相對獨立,可以自由研討的研修間和學習共享空間。同時根據讀者需求,規劃學習社區、讀者沙龍、博士沙龍、企業專家沙龍、團體研修室等空間,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和學習需要。另一方面,加強圖書館虛擬空間的建設。主要表現在:①整合一站式檢索平臺,將圖書館傳統紙質館藏資源,中外文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和各類綜合性或專業性數據庫等數字資源整合于同一平臺,實現一站式檢索[2]。②實現圖書館無線網全覆蓋,讀者可以借助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移動閱讀設備,暢游圖書館的各類數字資源,觀看視頻,隨意閱讀,網絡自修,休閑娛樂。③建設移動圖書館,依托互聯網和先進的信息技術,提供泛在化服務,讓讀者不用親臨圖書館就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各項服務,利用圖書館各類資源,突破傳統圖書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環境的變化,讀者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專業化,嵌入式服務已成為圖書館學科研究和實踐的重要方向和發展趨勢。圖書館學科服務日益深化,圖書館必須組建一支由圖書情報、信息技術、外語、經濟、法律及相關專業學科館員組成的學科服務團隊,深入學院、職能部門和用戶,開展嵌入式學科和教學服務活動。首先,與學校各個學科用戶群進行交流,掌握各學科發展特點,科學研究熱點及進展情況,了解他們的信息需求,積極參加學科用戶群的會議、教研活動和學術研討,并在其中發揮學科服務團隊知識服務的重要作用。其次,提供網絡教學資源,學科館員與學科教師配合,將與學科相關的資源、教學課件、教學進度、實習作業、習題指南等進行搜集、組織和開發,發布在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再次,嵌入學校教學過程。圖書館員特別是學科館員要積極并全程參與相關課程的設計、教學和評價,與任課教師共同討論教學大綱,分析教學案例,分別講授相關專業知識,采用信息推送和講座培訓的方式,逐級提供專業課嵌入式講座和專業課配套的信息推送服務[3]。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就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地方高校圖書館的轉型發展必須立足地方,與當地社會經濟建設深度融合,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新機制,提高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地方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資源發現、資源存儲、資源組織和資源檢索的優勢,主動與地方相關政府、產業和行業的合作,搭建高校與地方合作的平臺,促進高校與地方政府信息溝通,深入分析產業和企業的內在需求,開發信息資源,推送有價值的文獻,為地方政府決策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支撐。完善圖書館“產—學—研—推”一體化服務模式,促進科研成果迅速轉化和信息快速流通。通過館際互借、原文傳遞、形成定題服務、課題跟蹤、個性化服務、重點讀者服務為一體的智慧型咨詢服務體系,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地方聯合,包括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合作,達到資源共建、共知、共享和共贏的目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