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佳
出版行業指的是通過印刷,發行出版物的一種行業。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的巨大成果,信息技術迅速發展,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更多種類的電子產品逐漸沖擊著出版產業。例如,手機的閱讀功能逐漸增加,眾多電子閱讀產品逐漸產生,它們的便捷性和美觀性逐漸地影響著出版行業。傳統的紙質產品的出版產業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除此之外,產業的融合也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產業的融合,指的是在經濟領域內的,為了增加產品生產者的利潤而出現的,在原有的產業鏈基礎上,新生出一些邊界模糊,不能明確的劃分到某種產業鏈之中的新形態。例如,隨著傳統的報紙、雜志的融合,報紙與互聯網的融合,電子書籍的誕生,等等。
思維,屬于心理學的范疇,指的是人腦通過語言來對客觀事物進行的概括和總結,是一種間接反應外界事物的過程。思維基于感知覺,又比感知覺更加的升華。思維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它能夠探索出事物的本質規律和聯系。思維可以間接地反應事物,而戰略思維指的是,在企業管理等問題中,運用抽象思維等思維方式,分析一些連續的、動態變化的條件和因素,得到某些有規律的策略。并且這些策略是適合于企業發展的,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益。
出版行業的融合發展是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從出版物的內容,到出版物的形式、出版物的載體等,都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和創新而變化。出版產業的融合需要考慮多種因素。例如,產品的形態是紙質版還是電子版;產品的開發是多種形式都投入還是單次投入;產品內容是大眾化的普及型的還是精細的、針對性的;產品的產業鏈需要足夠長的還是簡潔短暫的。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到出版產業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是否能夠順應經濟發展。
除此之外,出版產業之間的融合,還應該考慮到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的可能性,融合的機會是不是大,融合是不是有利,融合是否能夠對雙方或者多方都帶來較大的利益,以及融合之后需要往哪個方向發展。這些影響因素都需要慎重的考慮,需要多方會談之后才能夠做出決定,才能夠使得融合的利益最大化。
出版產業的融合發展有多種戰略形式,需要合作者們從宏觀上把握全局和總體的發展方向和形式,也要從微觀上,注重企業之間的個體差異,制定適合產業之間融合發展的形式。
產業之間的融合,與產業之間形成系統,是非常類似的。系統內部的要素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遵循著某種規律,某種聯系。通過某些規則使得系統內部的要素之間和諧相處,達到最優。而對于出版行業的融合發展,形成系統,就要將各種要素恰到好處地組合起來。例如,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基本的要素。對于這些要素進行排列整合加工是最為基礎的分配。通過整理這些內容,使得系統最優,效果最好。而宏觀上的要素,包括印刷、紙品、媒體等行業之間的融合。
產業融合需要創新,出版產業的融合,就更需要創新了?,F階段,伴隨著政府逐漸地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的優先位置上。創新已經成為國家繁榮昌盛的主要動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推動力。產業融合伴隨著產業創新,產業融合需要產業創新到非常適合出版業發展的方向。傳統的出版產業需要利用創新來大力地發展,積極地將傳統的特色傳承下來,同時也要借助于互聯網等媒體技術來發展,促進傳統的出版產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得中華文化能夠源遠流長,走向世界。從而促進世界人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
由于現階段的紙質產品的銷量越來越低,由于手機等電子閱讀器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少的購買紙質產品。所以紙品,印刷等產業的優化升級,也是促進出版產業融合的重要的推動力。相比于以前的廉價的紙質出版產品,精裝的或通過精美設計而生產出來的優質紙質產品,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的紙質產品越來越受人喜愛。并且,這些產品也更一步地提高了出版產業的產品附加值。而且,出版行業也可以和其他行業融合,推出自己的電子閱讀產品等等,以此促進發展。
出版產業在歷史上,是借助于出版物而受到人們的喜愛的。借助于出版產業所傳授的精神,也是能夠迅速地普及。通過出版產業的出版物,人們的精神生活逐漸受到陶冶,人們的知識系統逐漸的豐富發展。正是因為出版者的高素質,才使得人們的文化寶庫逐漸充實。因此,出版者不僅僅是以利益為主要目的,還要考慮到對社會的貢獻和回報。一些新興的出版產業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例如: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等等。這些出版業在傳遞一些實時訊息的時候,也會提供一些觀點和態度,力圖做具有態度的新聞產業。一些傳統的出版產業也逐漸地轉變發展方式,在傳遞精神產品的同時,也開始注重美觀和視覺的享受。例如,人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幾個出版社的幾個系列是非常精美的。
出版產業的戰略思維是有助于出版行業發展的重要思維方式。戰略性的思維運用寬泛的視角,從較大的格局入手來推動產業發展。盡管科技革命帶來了信息技術的發展,但是這些發展還是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的。因此,出版產業的融合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規律。認真地分析,充分地把握,就能夠預測未來發展的方向。
傳統的出版行業是借助于著作權、版權等交易而發展起來的。作者的生產是他們發展的基礎。出版產業的傳播,也是以這些作者的精神產物為主要的內容。但是,這種發展方式極大地受到盜版的沖擊。由于盜版的出版產品具有價格低廉、內容相差無幾的優勢,逐漸的使得正版產品的市場縮小。而盜版的產品又不需要像正規出版商一樣的加工過程。例如,審稿、外審、編輯、評價、出版、設計、宣傳等流程。這些流程都是需要一定的物質支持,都需要計算到出版物的成本當中。然而,盜版出版商則不需要這些開支,只需要紙品的成本和原書、印刷的成本。因此,出版產業的融合發展是必要的。
雖然當前市場變動較大,但是市場發展的規律還是固定的。出版產業的融合也體現在融合的方式和融合的內容是規律性的上。例如,出版產業的融合一般是集中在借助于網絡媒體進行傳播和廣告,通過設計等提高紙質出版產品的精美外觀,等等。并且,出版產業融合的過程中,注重創新發展也是一個顯著的規律。通過創新,使得產品更加大眾化,使得成本更加的低廉,使得產品的利潤更高等。
出版產業融合發展需要做出有利的戰略決策。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找準問題出在哪里,通過創新解決問題,使得產業鏈更新換代,提高產值。
從戰略思維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是需要強烈的問題意識以及持續的進取精神的。出版行業是借助于傳承文化,并且促進文化傳播而發展的,因此,產業的融合、戰略的決策也應該站在傳播文化的角度上。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出版物,需要出版業的精神食糧。文化的傳承,需要出版物的記錄和保存。人們思想文化之間的碰撞,也需要出版產品來寄托。因此,一些傳統的出版行業之間不能融合的,需要他們和新興的出版行業融合。
這種融合方式能夠促進整個出版行業的健康發展。這種組合方式也能夠帶動產業結構多元化,專業化,更新發展結構。對于一些單一發展模式的企業,更應該通過融合來轉變發展方式。他們需要企業之間的相互支持,相互借鑒和互相學習,共同面對企業融合的大趨勢,共同對待新興的出版行業的沖擊。
在面對一些社會影響力,回報社會的問題上,傳統的出版行業比新興的出版行業更具有優勢,更加具有影響力。新興的出版業要向傳統的出版行業學習,擔起社會責任的重擔。傳統的出版行業和新興的出版行業之間的融合發展,以及傳統出版行業內部,新興出版行業內部之間的融合發展,將適合經濟發展的趨勢。這種融合發展的思維,將推動整個行業的經濟發展,也將促進宏觀上的經濟發展。
出版產業的融合發展是順應經濟發展的重要道路,出版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思維是適合出版產業這一行業經濟的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分析出版行業融合發展的戰略思維基礎,能夠發現,出版物還是以精神文化傳播為,而出版產業的融合發展規律則是順應經濟發展的規律的,產業融合的發展形式是新產業和傳統產業相互融合,傳統方式和創新發展方式相結合。而戰略決策則要站在宏觀的視角上,站在較高的發展大方向上來進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