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這個詞不陌生也并不算是熟悉,對于廣播電臺來說,要想創新而能做的究竟有多少,能夠做到的又有多少,這是我們目前應當考慮到的問題,對于創新我們并不缺少勇氣,而是缺少經驗,不知道第一步究竟要做些什么。這也就導致了在創新道路上出現了路障,如果能夠成功的越過便會得到應有的獎勵,如果摔倒在半路選擇不繼續向前,便會從此一蹶不振。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缺少的是向前一步的動力,所以這篇文章主要是來講述創新與需要改進的一系列問題。
從聽眾的角度出發來看廣播新聞,大部分人都會反映出自己遇到的問題,而根據調查顯示廣播新聞對于及時性這一問題并沒有完全的意識上去,而電視節目已經早早地將這一問題完美的解決了,這也就是電視節目是觀眾最喜愛的原因,它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作為一個普通群眾,當然更愿意了解最新的新聞報道,而不是別人已經討論過的話題。其中獨家行事重點,如果沒有獨家新聞相比那些記者們也就真的成了無所事事的人,聽眾對那些獨家新聞的興趣遠高于其他,并且在創新中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思想培養,讓他們更具有正能量,能夠帶給聽眾滿滿的活力與動力,讓他們成為聽眾的榜樣,這樣才能吸引更多聽眾對節目的喜愛。
收聽感對于聽眾來說是對于廣播最好的評判標準,而要想做好電臺節目就必須要將收聽感提升,這一點我們仍然可以向前輩學習,當然這個前輩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經常提到的電視節目,前文也曾說過電視節目之所以有所成就的原因,及時發現觀眾的喜好也是其中之一,就拿電視節目蒙面歌王來說,相信有不少人看過這個綜藝,它的展現方式不同于平常的電視節目,他是靠聲音來辨別歌手,而每位選手的歌聲也給聽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享受,在這個節目中沒有過多地修飾,我們單純靠聽覺便可以,從這個節目的觀看率便能看出收聽感的重要性,如果能將這一方法運用到電臺節目中想必也會有很大的成就。
作為廣播新聞節目來說,每一期節目的構成都必須按照節目的流程,這也就體現了節目流程的重要性,而節目流程的編排也就成了廣播新聞編輯應做的核心工作,這項工作不僅考驗編輯的細心還有耐心還考驗編輯的思維方式,所以要想創新就必須改善編輯的技能,使他們能夠將節目流程表現的更新穎,更具特色。
1.新聞節目編排所依照的原則
對于廣播新聞節目的編排來說清晰、層次分明是必須要做到的,只有流暢的語句才能夠使聽眾的收聽感有所提高,同時提高節目的收聽率。
2.新聞節目編排的內容需求
對于廣播所要編排的內容應當具有創新性這樣才能吸引聽眾,也應當提高對于信息的效率,這么改進會使節目的編排更有看點,所以要想節目更受歡迎,必須要加以改進。
1.新聞編排要展現出欄目的定位
要想發展好我們就要從不同的方面改進,先要改變一下節目的表現力,優秀的編輯在編排時會把一些好的都表現出來,這樣我們的傳播新聞才能更好的表現出來,才能做到提升新聞的表現力。編輯在后期修改主要會通過修改聲音,在修改的時候會很小心翼翼,不得出現一些馬虎要把最好的都留給聽眾。
2.體現節目重點,提高信息量
廣播新聞有著不一樣的原則,我們把握好怎么讓廣播新聞更受廣大人民的喜愛,首先我們要把聽眾喜歡收聽的放在前頭,這樣就會吸引來更多的聽眾收聽,我們還要多選一些好的新聞以為這是要放在頭條了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我們不但要吸引聽眾還要做好節目的信息量,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新聞每個都不同范圍很廣。現如今是信息時代,消息傳播得非常廣已經不是我們能想到的范圍了。要想新聞傳播更好的流傳那么就要提高質量,做到符合不同階段人的需求。
3.多點設置,建立聽眾意識,吸引受眾關注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大大的提高了,因為水平的提高對一些東西有了不同的要求,比如原先的新聞會讓聽眾覺得沒意思不想聽,根本不會刺激到聽眾去聽的欲望。所以我們現在要有所改變,現在廣播新聞在編排的時候要換換想法,多去了解一些現在聽眾想聽什么樣的,不同年齡段都需要什么樣的,在編排上多出現一些搞笑的,這樣改變才能利于廣播新聞持續地發展下去,會吸引更多的聽眾來聽。
4.注重確保新聞的節奏感
電臺的編排不是我們想象中那么簡單就能編排出來的,電臺為了多吸引一些聽眾聽能夠注意到這個節目,它們要多次播放確保每一個聽眾都能聽到,播放的有滋有味這樣不會讓聽眾覺得枯燥無味,而且聽眾也都會完整的聽完。
廣播新聞在我國傳播里它是流傳算是比較快的,而且它的內容特別好因此吸引了很多的聽眾。要想做好一檔子廣播新聞節目,我們是離不開編排的,編排這是一個很厲害的工作不是一般人就能做的,他要做到怎么聽眾,由于現在科技很發達出現了互聯網、電腦、手機等一些先進的發展,廣播新聞節目它也出現了危機,廣播新聞的編排要更好的展現一些新聞節目出來,這樣才能讓廣播新聞更好的流傳。
[1]宋素紅.數據新聞:對傳統新聞的完勝?[J].中國記者,2014(08).
[2]劉穎悟,汪麗.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與內涵解析[J].傳媒,2012(01).
[3]宋昭勛.新聞傳播學中Convergence一詞溯源及內涵[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