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一些問題也隨著社會進步日益突顯,高校宗教傳播是重大理論問題之一。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對廣西高校學生宗教信仰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數據來源于問卷調查,此次共發放問卷1235份,統計范圍涵蓋廣西桂林、柳州、來賓、河池、百色、玉林、梧州、崇左、欽州、南寧10大城市高校。被調查對象的性別、政治面貌等構成情況見表1。
《大學生宗教工作的特性、原則及對策》[1]顯示16.6%的學生對宗教有點信,1.9%的有宗教信仰。《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分化與大學生思想動向調查》[2]顯示13.58%的學生信仰宗教。《從大學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3]顯示信教學生占大學生總體比例的8%左右。本人的調查結果為:5.83%的學生信仰某種宗教,有宗教信仰的學生中,50%來自農村,18.06%來自鄉鎮,9.72%來自縣城,22.22%來自城市,37.5%是少數民族。文獻表明,大學生信教總體比例不大,但存在區域特征,少數民族集中的地方,大學生信教比例相對較高。當代大學生的信仰主流是科學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同程度信仰危機的情況,大學生信教問題不可忽視。
當代大學生對宗教的認識比較模糊,調查顯示,54.57%的同學表示沒有皈依某種宗教的想法,但在“宗教與科學的關系”這一問題上,45.26%的同學表示“不太清楚”。在對共產黨員宗教信仰的認識上,29.39%的同學認為共產黨員可以信仰宗教,19.92%的同學覺得無所謂。在“你覺得信仰宗教和在學校中所學的無神論及馬克思主義思想有沖突嗎”一題中,35.6%的同學選擇“沒有”,36.92%“互相不影響”。這些都反映出大學生宗教知識缺乏,在對宗教本質、對我國的宗教政策的理解上存在誤區。
據調查,60.32%的同學支持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認為有利于國家的統一,有利于團結少數民族和宗教信仰者。對宗教的態度,表示“有選擇的接納”的占80.32%。對身邊宗教信仰者的態度,表示“理解”的占56.11%,表示“不理解”的占7.21%,表示“無所謂”的占33.68%。在“你怎樣看待大學生信仰宗教”一題中,78.95%的同學表示無所謂。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肯定了宗教的社會功能,對宗教信仰整體持寬容支持的態度。
表1 調查對象分布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0.97%的學生表示經常有人向自己宣傳傳播過宗教,28.74%的學生表示偶爾有人向自己宣傳傳播過宗教。在對“信教的途徑”的調查中,遇到過本校信教的同學向自己傳教的有5.18%,遇到過外校信教的同學向自己傳教的有3.56%,遇到過國內教師向自己傳教的有2.27%,遇到過外籍教師向自己傳教的有1.7%,遇到過校外宗教人士向自己傳教的有8.83%。在“周圍是否有人信仰宗教”一題中,選擇“有,但很少”的占60.4%,選擇“很多”的占2.91%。由此可見,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接觸過宗教,通過身邊的人接觸宗教是較為普遍的途徑。
在對“你在學校是否接受過宗教信仰引導或接受過學校宗教信仰課程教育”的調查中,88.34%的學生表示“沒有”。在對“大學生應不應該加大宗教信仰的宣傳力度并開設相關的課程”問題的調查中,30.77%的學生選擇“無所謂,聽聽沒有壞處”,38.7%的學生選擇“應該,但要適度”,2.27%的學生選擇“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可見70%以上的學生對高校開設宗教相關課程等引導教育持不反對的態度,但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宗教講座或者選修過宗教課程的學生少之又少,可見多數高校都忽視了宗教信仰相關課程的設置。
大學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應該有一種純粹的校園環境,不應該是隨處可見的宗教宣傳單,也不應該是草地上的傳教聲、教室里傳出的禱告聲。良好的校園環境和氛圍對大學生的思想及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宗教傳播在高校的升溫無形中侵蝕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宗教屬于唯心主義的范疇,在思想本質上,宗教對人們的精神起著麻醉的消極作用。大學生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宗教的傳播無疑會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宗教信仰與共產主義信仰是對立的,共產主義信仰信奉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指導思想,是指引我們不斷前進的理論指南,其指導地位不可動搖。
宗教滲透與宗教傳播有著本質的區別。宗教滲透帶有惡意性、侵略性、破壞性。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作為工具不斷對我國進行政治滲透和思想滲透。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國內外極端宗教勢力和敵對勢力把滲透目標轉移到高校,通過各種隱蔽的形式,打著宗教信仰的旗號,有組織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全方面的影響和滲透,嚴重威脅校園、社會乃至國家的安全和政治穩定。
宗教本身帶有神秘的色彩,大多數的普通人都會對信徒的心理活動、行為習慣,對宗教的教義教規、集會活動感到好奇。一些對宗教認識并不清晰和理性的大學生,就有可能因為好奇心理或期待借助神靈撫平創傷而成為信徒。因此,在科學發展觀背景下,有必要加強大學生的宗教認識教育,如開設宗教文化類選修課程或組織有關學術講座等,消除學生對宗教的神秘感,引導其正確看待宗教文化和民族傳統文化。同時,高校要重視理論研究,包括宗教學研究和大學生宗教信仰研究,為更深入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宗教信仰并不一定會導致宗教滲透,對待宗教信仰,我們要加強引導,以預防宗教滲透。宗教滲透利用宗教作為保護傘對國家意識形態進行顛覆和控制,所以,對學生進行防宗教滲透教育歸根到底是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但不可否認地,各種敵對勢力仍沒有放棄在意識形態領域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他們拿宗教作為炒作的幌子,對黨和國家進行否定、造謠、惡意攻擊。對此,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高校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任務很艱巨,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刻不容緩。
首先,高校要根據法規管理大學生宗教事務,建立并完善相關校園規章制度,既要保護信教大學生的正常宗教活動,又要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黨的宗教政策教育,堅決制止和打擊各種勢力利用宗教在大學校園內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再者,成立防宗教滲透領導小組,下設宗教滲透信息組,鼓勵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參與,在健全組織機構的情況下建立及時發現、積極引導、堅決抵制宗教滲透的預警機制。
[1]徐騫東.大學生宗教工作的特性、原則及對策.發布時間:2004-10-21 http://qddy.qdu.edu.cn/view4.
[2]李志英.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分化與大學生思想動向調查[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6(2):47-52.
[3]沈桂萍.從大學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 (5):14-17.
[4]黃金宏.大學生宗教信仰深層次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12):220-222.
[5]宋西雷,陶衛平.論周恩來關于宗教工作的思想觀點[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