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中新報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新聞攝影,即利用攝影技巧和技術,將新近發生事實利用圖片攝影方式來報道的一種傳播手段,在1845年5月5日,世界上第一張新聞照片誕生之后,新聞攝影開始成為提高報刊宣傳質量,吸引讀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聞攝影屬于現代報紙的重要組成,具有瞬間性、新聞性、形象性、真實性的特征,能夠給讀者帶來視覺沖擊,從而對內容有深刻的解讀,提高辦報質量。在攝影崗位從業5年多,筆者深感現代報紙攝影的價值,以下就基于筆者的工作實踐談談現代報紙攝影的價值和工作體會。
真實性是新聞報道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攝影可以基于客觀角度,用直觀、形象的方式來展現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新聞攝影,可以吸引更多的受眾,尤其是一些具有極強感染力與新聞價值的攝影圖片,往往是提高報紙競爭優勢的有益方式。
將攝影圖片與報紙融合起來,能夠實現藝術性、真實性的統一,在數碼技術、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下,越來越多的主流報刊開始在報紙中應用攝影圖片,以圖片為主的報道模式大量出現,讓報紙內容更具可讀性。
將攝影作品應用在現代報紙上,在美化、活躍版面上,也有積極的價值。讀者在看報時,第一眼會先關注照片,照片的視覺形象更加突出,能夠平衡板塊,迅速吸引讀者注意力,報紙版面,如果只配以文字,沒有照片的襯托,就會顯得單調、呆板。
近些年來,新聞攝影在報紙中的應用進一步改觀,筆者為金華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浙中新報一名普通新聞攝影記者,在五年多的從業時間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根據報紙的特點來看,要做好現代報紙攝影工作,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著手:
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下,受眾對報紙的主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們開辟了新聞專題攝影,通過文字與圖片之間的融合,讓新聞事件的報道更有深度,強化報道的視覺沖擊力,表達出更多的內容,通過多幅照片,集中表現某個主題,深入、全面的展現出事物的發展過程。在攝影主題的表現上,我們致力于具體人物、小事件,從小的切入點挖掘內容,讓報紙攝影變得有血有肉。
在浙中新報圖片版——《讀浙中·情景版》中,每個版面配備了6-9張圖片,配以簡單的文字,故事和人物一般來自浙中地區,是浙中新報的品牌欄目,深受讀者歡迎。雖然拍一組圖片專題要花大量時間,但效果比普通的報道形式好。以圖片專題《他為消防而生》為例,在鄒寧浩烈士犧牲的第二天,筆者就介入采訪,從戰友到父母,從犧牲地烈士陵園,拍攝了大量詳實、生動的照片,精心組成專題,刊登之后,好評如潮,各大網站紛紛轉載。
近幾年,浙中新報近一半的新聞獎都來自《讀浙中·情景版》,筆者拍攝的《他為消防而生》獲2016年度浙江新聞獎三等獎、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二等獎;《東陽木雕魅力十足法國小伙辭職學藝》獲2016年度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三等獎;《浦江三名失聯兒童回家》獲2016年度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二等獎、金華新聞獎一等獎。
作為攝影記者,無論是在經濟報道、時政報道、還是在社會報道上,都要注意尋找平民角度,以此來思考、選擇報道內容,多從基層中的新問題出發,發現具有全局意義的新聞。在報道重大政策或者重大決策時,要從平民視角著手,利用具體事實來表現政策給百姓生活的益處,這樣,普通受眾便更易接受。如果對百姓的需求熟視無睹,或者報道的不痛不癢,那么報紙攝影很難取得人們的認同。
創新是民族的進步源泉,也是保障國家興旺的動力,新聞事業也是如此,作為新聞的一份子,新聞攝影更要注重創新,在“兩翼齊飛”、“圖文并茂”概念的推行下,以往“多用照片”、“大照片”的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的發展步伐了。報紙攝影創新是一場革命,攝影工作要發揚個性,才能實現創新,做到“萬綠叢中一點紅”。
當攝影記者達到現場后,千萬不要被事件發展和周邊人物左右,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觀察、分析新聞現場,抽絲剝繭,找到最能反映事件本質的瞬間,然后按下快門。力爭拍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好照片。
2015年12月21日,位于義烏香山路66號的美容美發店發生大火,老板娘被困其中。其它媒體攝影記者抵達現場后,都在拍攝火勢、消防員滅火等鏡頭,筆者卻把鏡頭瞄準老板娘被救場景——老板娘脫離火海之后,老板立即上前為她做人工呼吸,展示了人間真情,照片獲地市報年度圖片獎。
作為攝影記者,要做到創新,拍攝出精品,必須要有積累,要多花時間學習國家的政策、方針,對攝影語言和技法進行不斷的鉆研,經常借鑒同行拍攝的攝影精品,尤其是國外攝影大師拍的作品,將工匠精神踐行在點滴之中。
新聞攝影具有瞬間性、直觀性、審美性的特征,是任何傳媒都無法替代的,新聞工作者應當讓鏡頭跟著事件走,跟著思想走,在追蹤熱點事件、突發新聞的時候,能夠有明確的表達目的,同時也做到細致入微、畫面完美。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要主動探索、實踐、思考、學習,讓新聞報道更具生機。
[1]周鄧燕.“新聞攝影”:從文化商品到戰時動員工具(1931-1945)[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8(02).
[2]杜牧文.淺析讀圖時代新聞攝影的隱性失真[J].新聞研究導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