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的物質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加上受到國外的影響,對于文化的消費也開始增加。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文藝消費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人民需要文藝,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是無時無刻的;同樣的,文藝需要人民,文藝源于人民,正式因為文藝在人民群眾中得到了共鳴,才使得文藝得以不斷發展。而文藝編輯,則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需要肩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富裕起來,人們的社會消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基本滿足溫飽到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感。到了今天,人民更多地追去心靈的滿足,圖書、音像出版、電影等文化產業發展迅猛,話劇、歌劇等以往被認為是陽春白雪的藝術形式近年來走進了千家萬戶的生活,這些通通表明老百姓對于文藝作品的內容、質量、風格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從以往的“有得看”到“看得好”。
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追求,我國應該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大力提高我國對于文化的保護、創新以及文化體制的完善。我國可以借鑒韓國的成功經驗,制定“文化立國”的戰略以及成立專門負責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府機構。同時,對于文藝工作者,我國應該完善相關的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文藝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文化創新意識,以及清楚認識到當前我國人民大眾對于文化的真正需求。與此同時也應該積極展開與國外的交流合作項目,讓我國的文藝工作者及時地了解世界的文藝發展趨勢,使我國的文藝文化產業更進一步的與世界接軌,向全世界的人民傳播中國文化、中國精神和中國故事,讓他們更進一步的了解中國。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著上下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從古至今,正是那些文人墨客對于文化藝術的一步步創新以及秉承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觀念才形成了我國現在眾多燦爛、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
當今世界所有的競爭最終都要歸結為人才的競爭,而藝術文化的發展也需要文藝工作者不斷努力地結合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創造出新的屬于我國自己的文化藝術。同時,文藝需要人民,只有把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讓文藝貼近人民,才能讓我國的文化藝術得以源源不斷的發展。
習近平主席于2014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文藝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同時要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重要的力量。而在我國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我國的文化藝術方面卻出現了一些混亂。例如,一部影視作品三分之二的制作費用都用來聘請知名演員;求數量不求質量等等。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我國的文化藝術浮現了一種浮躁的氣息。不管是電視節目還是出版社出版的文藝作品。
在物質如此豐富的時代,周圍世界充滿了各種誘惑,文藝編輯的誘惑包括出版社每年設定的指標,走紅很快但是沒有內涵的作品,各種關系的拜托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文藝編輯更應該堅定自己的內心,堅定理想信念,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等馬克思思想武裝自己,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積極尋找符合新時代主旋律的作品,充滿干勁地從基層挖掘真正接地氣的作品,堅定好的作品終將能流芳百世的觀念。文藝編輯應該秉承著寧缺毋濫的理念,只選取最好的作品,不以次充好、掩耳盜鈴,要用老百姓的眼光尋找新時代的好作品。
從古至今,很多鮮明的歷史事實都說明了文化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了人民的生存、發展和進步,如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歐洲的發展。直到現在,我國進入了新的時代,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文化藝術就顯得極其重要,各國都專注于轉型到文化藝術的輸出上,讓文化輸出帶動一國的經濟發展。
在2014年習近平主席的文藝工作座談會當中,還提到了廣大文藝工作者在文化藝術事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不可替代性。作為我國文化傳播的先行者,文藝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方向。尤其是文藝編輯,在文化工作者中更是處于先行者的地位,作為廣大文藝編輯中的一員,不能為了出版而出版,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必需認真的對待每一份文藝作品,認真的閱讀,大浪淘沙,從中挑選出能打動自己內心深處的,符合廣大人民需求,能引起大眾共鳴的文藝作品,讓我國的文藝作品變得更加具有創新力,具有流傳精神和保存價值;同時自覺成為引導時代風氣的先行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時代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這個時代也是文藝工作者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時代。文化藝術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除了得到應有的重視之外,文藝編輯作為推動文化藝術發展、創新的重要傳播者之一,應肩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重任,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認真品味每一份文藝作品,并將其中的精華展示給人民大眾。
[1]李君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N].文匯報,2018-01-11(004).
[2]袁平.肩負起新時代文藝發展新使命[J].紫光閣,2018(01):70.
[3]易孟林.文藝編輯應肩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J].中國法治文化,2016(10):17-20.
[4]人民日報評論員.人民需要文藝 文藝需要人民[N].銅仁日報,2014-11-04(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