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飛速的發展,現在社會已進入到了立體聲時代,在運用立體聲去錄制節目這方面,我國還是在初期階段,剛剛開始發展,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因此,抓緊提升立體聲錄音工藝水平是一個亟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篇文章將重點進行立體聲錄音工作上的技術難點的發掘和分析,進而去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語言類節目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同時語言也是非常簡單的發聲方式,所以在語言類節目的錄音時,需要特殊對待,針對不同的人和事去進行布置規劃,通過了解表演者的語言色彩和發聲條件,去實施有針對性的方法。一般來說表演者與傳聲器的距離應掌握在20公分的距離左右,但如果有特殊的情景發生時,像環境嘈雜的場所,就可以將傳聲器放在離表演者更近的地方,去減少因環境帶來的干擾。最后的時候,通過工作人員對調音臺精細的再一次調控,將每個音的表達都達到完美,讓音高和頻率調整至合適的范圍,給觀眾呈現出高品質的聲音,聽到更清晰的聲音,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在進行室內的立體聲文藝節目的錄制時,需要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的知識和操作的專業人員才能錄制出更好的節目,因為每一種樂器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音色,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所以每個樂器的頻率分布是不一樣的,因此需要對傳聲器的要求更高,所使用的傳聲器應具有高靈敏度,對不同頻率可以明顯區分,信噪比和指向性適合室內錄制的傳聲器。
在我們進行錄音前,需要選出傳聲器的制式,根據本文所研究的內容,應使用A-B制式,因為這種制式2的時間差較明顯,如果需要將單聲道與立體聲兼容起來時就需要用X-Y制式。當我們確定了使用何種制式后,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準備了,下一步的準備就是思考傳聲器之間的主次關系了,我們需要確定主傳聲器和輔助傳聲器的分配,在一場演出中,主傳聲器決定著演出的場面寬度、聲音深度、音量動態、音量層次。而輔助傳聲器的主要作用是對主傳聲器在各個方面沒有充分表現出來的各種特色因素等方面進行點綴和補充,是演出效果更佳高質量。關于主傳聲器和輔助傳聲器之間的音量和時間關系,將會在下文中進行介紹。
在音量方面,主傳聲器的輸出電頻要比輔助電頻的輸出電頻高6-9dB。且大量的使用輔助傳聲器會讓其與主傳聲器之間的點評差增大。當主輔傳聲器的型號相同時,通過調節傳聲輸入值,可使它們彼此之間擁有相同增益,再調整拖拉衰減器,就可以將輔助傳聲器的電頻降低6-9dB。當主輔傳聲器型號不同時,在演奏音量相同的情況下,將主傳聲器打開,讓主傳聲器的指示顯示為0VU,然后再打開輔助傳聲器,讓輔助傳聲器也同樣顯示0VU。最后同樣用推拉衰減器來對電頻進行調節,使其也下降6-9dB。
主輔傳聲器相比較來說,輔助傳聲器需更靠近生源,所以主輔傳聲器收到聲音的時間是一樣的,調音師就要根據相關數據對輔助傳聲器給予延時,這就是主輔傳聲器的時間上的關系。因為在進行模擬錄音時,無法將各反面指標完全進行精準延時,所以使用調音臺才能將各方面的效果達到最好,提高了輔助傳聲器的效率。
進行調音臺使用時,需先把輸入信號控制調整到現行放大區域。只有這樣,才能在調音臺允許的最大不失真工作電平之下的范圍內,接收到信號時而且是最大信號時,才能在調音臺上自動轉變,轉變成一個符合要求的音響。此時就需要更加精準地調整,如果調整的程度不精準的話,會得到聲音不飽滿,信噪比差的音樂,甚至可能會讓音樂失真。所以,調音臺的操作是極為重要的。要將調音臺的調音效果達到最好,我們應該要將輸入通道和輸出通道的推拉衰減器調至0dB,將傳聲器放大器關閉,這樣再進行增益調整,在調整時要保證聲源的音量達到最高值,并不斷進行各種細小的微調,保持音量表在不失真的臨界點上,這樣就是最好的狀態。
通過各種工作經驗來看,對調音臺操作、聲音錄制方案、傳聲器使用方式及介紹可向立體聲錄音提供經驗和技巧,讓立體聲錄音發展的更好,促進其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1]楊偉,楊剛,賴麗花.人工仿真頭與傳統立體聲錄音聽覺空間感差異的研究[J].電聲技術,2017,41(06):63-67.
[2]陳光曦,楊戈方.立體聲錄音技術分析及輔助音樂教學研究[J].科技通報,2017,33(02):250-254.
[3]畢宏瑞.傳聲器在音樂廳錄音中的作用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