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1966年,我國在西北導彈試驗靶場實施了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史稱“兩彈結合”試驗。
在“兩彈結合”試驗前,周恩來總理對發射試驗的進展極為關注。他告誡靶場領導和技術人員:“在我國大陸上進行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是個創舉,只能成功,不能出事,出了事不單是個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個政治問題。你們一定要有嚴格的科學態度,認真對待,大力協同,首先要把合練搞好。”
按照總理指示,靶場各專業、各系統實行了定人員、定設備、定崗位、定動作、定相互關系的“五定”制度,開展政治思想預想與技術預想相結合、操作人員預想與技術人員預想相結合、訓練時預想與測試操作預想相結合、戰前預想與階段預想相結合的“預想”活動,分析整理出各種可能出現的故障及異常現象1865條,并對影響全局的21條重大預想故障制訂了處置方案,有的專業還準備了兩三套預案。
在一次中央專委會上,周總理對官兵們的這些創造性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這些有效的方法,不僅保證了“兩彈結合”試驗的順利實施,同時也為后來的科研試驗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
承擔這次重大發射任務的有發射團二中隊。
在誓師大會上,二中隊向靶場黨委宣讀了決心書:“一言一行向人民負責,一舉一動讓祖國放心,保證不誤發一個口令,不誤讀一個數據,不誤做一個動作,不放過一個疑點,不漏過一個隱患,以優異的成績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熱試驗”測試過程中,操作人員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扳一個開關,按一個電鈕,檢查一個螺帽、一個焊點都不敢有絲毫馬虎,力求每個環節都絕對可靠,每項設備、每個參數都達到最佳狀態。
在進行彈體內外檢查時,操作員王長山發現彈體內部24號插頭第五節點里有一根約5毫米長的小白毛,他怕造成通電接觸不良,就試著用鑷子夾,用細鐵絲挑,反復了好多次都沒能取出來。最后靈機一動,用一根豬鬃,費了很大勁兒才把這根幾乎看不見的小白毛挑了出來。
正在發射場參與組織領導試驗的錢學森聽說后,鄭重其事地把這根小白毛要了去,小心翼翼地包裹好,對大家說:
“我要把它帶回北京去,這是作風細致的典型事例,是每個科技干部都應該受到教育的。”
時光荏苒,靶場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就是勝算的理念已經成為官兵始終堅守的信條,“不下錯一個口令,不做錯一個動作,不減少一個項目,不漏掉一個數據,不放過一個異常現象”成為發射場官兵的自覺行動。
背景:質量是航天發射的生命。“兩彈結合”試驗中,戰士王長山從彈體內挑出小白毛的故事,是航天人嚴慎細實試驗作風的典型代表。正是憑著這種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的精神,一代代航天人確保了歷次重大任務的圓滿成功,實現了祖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又一次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