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計算機事業的航船從哈軍工揚帆起航

2018-03-27 09:26:14郭德遜
黨史博覽 2018年3期
關鍵詞:計算機

郭德遜

電子計算機和核能、航天技術是20世紀人類的重要發明。巨型計算機和“兩彈一星”一樣反映了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如果說中國的原子彈、導彈、飛船驚天動地的巨響和所向披靡的沖擊波給中國人民反對一切敵人的入侵增加了底氣的話,那么,1958年9月8日中國第一臺電子管專用數字計算機在哈軍工(設在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的誕生,如同初生嬰兒在產房里的兩聲啼哭,對未來的影響絲毫不亞于原子彈。它拉開了人類科學的新紀元——信息時代的序幕。繼之,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的“天河一號”巨型計算機,以它極高的運算速度大大地促進了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

如果說中國是一個制造和應用計算機大國和強國的話,中國計算機事業的巨大航船就是從哈軍工揚帆起航的。如果說“巨型計算機之父”慈云桂院士門下的康鵬是20世紀70年代的年輕的“數字英雄”的話,那么,為獲得世界速度五連冠的“天河超級計算機”作出巨大貢獻的柳克俊院士、周興銘院士、盧錫城院士,康繼昌、陳福接、金士堯、裘伯君等一大批出自哈軍工-國防科大的計算機專家,更無愧于“數字英雄”的稱號。

陳賡:我們干我們的!不一定都照著蘇聯的辦

中國海岸線長達3.2萬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1.4萬公里)。解放初期,中國海軍艦炮的指揮技能十分落后。要命中處于運動狀態下的敵艦,尤其是艦艇如何對付空中高速運動中的飛機,幾乎全靠一個經驗豐富指揮者的感覺、估算、修正和瞄準射擊來完成。這種憑感覺來指揮戰斗的“本事”顯然不能適應包括艦載導彈、火炮、魚雷和深水炸彈等各種新武器的射擊需要。1953年2月,毛澤東給海軍下達了“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指示。當年9月成立的哈軍工,其海軍工程系(三系)就是為實現“建立強大的海軍”的目標而設立的。其艦炮射擊指揮儀專業的具體任務就是要研制出一種用來替代人感覺的自動化的指揮儀。

1956年,哈軍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搶”到了一個年僅23歲的研究生柳克俊。他1933年生于江蘇省南京市,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1953年畢業后,即到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專業讀研究生。1956年研究生畢業,按原計劃應返回清華大學建立自動化系,但是,他被急需高科技人才的哈軍工“搶”到海軍工程系,成了艦炮射擊指揮儀專業的一名教員。

柳克俊非常注意了解國外科技發展的信息。當他從雜志上看到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有了“電子模擬式”計算機的時候,眼睛一亮,心想,要想實現艦炮射擊指揮的自動化,開發計算機在艦船上的應用是唯一的途徑。于是,他就利用業余時間搜集世界電子計算機的資料,從邏輯代數、自動機理論、數值計算、程序編排、脈沖技術、電子器件等著手,反復思考、研究,開始在圖紙上設計。

1956年5月初,哈軍工的《工學》報刊登一條消息:“柳克俊同志經過一個月來廢寢忘食的勤奮工作,終于把一架新型電子計算機的草圖設計完成了……”

這條消息傳到了海軍工程系的蘇聯專家那里,他們聽說柳克俊帶著一群和他一樣的“毛頭小伙子”要搞軍用數字計算機,聳肩搖頭地勸說柳克?。骸坝嬎銠C不是什么人都能搞的,要有蘇聯科學院列別杰夫院士那樣頂尖的專家才能動手,你們這些同志是不是想得太簡單了?”

1956年6月,家住北京靈鏡胡同的哈軍工院長陳賡接到門衛通報,有一個叫柳克俊的年輕人從哈爾濱來京要見他,陳賡立即應允。柳克俊將自己提出的軍用電子數字計算機設計方案作了簡要介紹后,說有些同志總是認為這是不可能研制成功的事,就連系里的蘇聯專家也都不予支持。

柳克俊堅定地說:“數字計算工具的祖先——算盤,就是中國人發明的。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中國人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搞計算機?非用你蘇聯進口的、昂貴的、龐大的模擬解算裝置!”陳賡高興地說:“小柳啊,你別管他什么列別杰夫,我們干我們的!不一定都照著蘇聯的辦,艦艇上落后的機械拉桿式指揮儀,一定要取代它。經費、材料有困難找院領導,找系領導,讓他們出面去解決?!?/p>

柳克俊從陳賡那兒獲得新的動力。他人勤快,跑到中國科學院請教專家,專家建議用并聯方案解決計算機的記憶裝置。柳克俊回到哈軍工和大家研究,如果按文獻和科學院專家的意見,上并聯方案,電子管要用600個以上,還得是TY-50特大電子管,這么大的體積根本上不了艦。

1957年5月18日,為了學習國外軍事院校的辦學經驗,陳賡代表哈軍工給中央軍委、周恩來寫了一份派遣參觀團赴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參觀軍事技術院校的請示報告,報告很快就得到了中央軍委的批準。這個參觀團的成員主要是哈軍工的院、系領導及專家。鑒于參觀團人數的限制,不可能為參觀團配備類似秘書、翻譯、醫生一堆服務人員。然而,無論如何翻譯是不可缺少的,精通俄文的柳克俊自然成了合適人選。他身兼數職,既是翻譯,又是秘書,還是醫生(臨時學了一點醫護常識),成了團中最活躍、最忙碌的成員。臨行前,陳賡對柳克俊說:“柳克俊啊,你們就要到蘇聯去了,我不久前跟錢學森到蘇聯去過一趟,你們到那兒該看的就看,該弄的就弄,該怎么搞就怎么搞,你柳克俊算是年齡最小的了,就盡力氣干吧,不用怕!”柳克俊意識到陳賡是在鼓勵自己放開手腳干。

對于柳克俊而言,自己還有一個“小算盤”,要看看國際上電子數字化計算機取代當時比較先進的自動機電解算裝置的新動向。他利用擔任翻譯的特殊身份,借各種機會搜集有關數字計算機和數字式指揮儀的資料。由于蘇方的保密控制,在正式場合的收獲并不很多。在一個偶然的場合,他發現了蘇聯軍校一名研究生學習數字指揮儀的畢業論文,其中所談的幾乎都是他一直想詢問的問題。鑒于在現場當翻譯不可能詳細閱讀,柳克俊靈機一動,就借口說首長要了解學生論文書寫的格式,想把該論文拿到賓館研究一下,閱后送還,蘇方不假思索地應允了。柳克俊如獲至寶,用兩天時間通宵達旦地研究該論文,基本吃透了數字機的總體結構、信息流程、軟硬件的關系、晶體管數字電路的基本類型和特性要求,以及數字計算機在數字指揮儀中的功能作用等關鍵技術,并作了必要的記錄。在后續的行程中,他就以這篇論文為基礎,利用各種機會繼續深入地了解和補充細節知識。通過這次考察,柳克俊目睹了國外科技的發展,眼界大開。在參觀團回程中,他就已經形成了數字計算機和數字式指揮儀的總體方案。

“331科研組”的成立

從國外回到哈軍工以后,柳克俊開始了他的刻苦鉆研。1957年8月10日,他向系領導寫了一份《關于發展艦用電子計算機,研究試制供快艇用的快速電子指揮儀的報告》。該報告詳細地報告了數字式指揮儀的技術現狀和未來應用的廣闊前景,提出學院應該進行立項研究的建議和方案設想。報告中又說:“1956年底,結合世界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情況,已萌生想用電子數字計算技術來解決魚雷快艇的問題,經過不斷地實際探索,特建議發展海軍艦用電子計算機?!捎谶@臺機器是在我們學院三系三科,故先起名為33號電子計算機?,F把我設想的該機器的總體方案報上,請審批,呈系首長并轉有關部門。”

柳克俊在寫這份報告時,還特別向系副主任慈云桂匯報了自己的科研計劃,以求得到這位知識淵博的聲吶和雷達技術專家的支持。

慈云桂,1917年出生于安徽省桐城縣。1943年7月畢業于湖南大學電機系。同年8月被保送到當時依托于昆明西南聯大的清華大學無線電研究所當研究生,潛心于微波理論與雷達技術的研究。1946年1月至7月,他被選派赴英國考察雷達技術。8月,分配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從事無線電實驗室的創建。1954年11月,他被選調到哈軍工,任海軍工程系教育副主任。

9月初,海軍工程系政委鄧易非在柳克俊的報告上批示:“柳克俊同志的報告,寫得很好,同意搞。要有中國人的志氣,一定要搞好,相信一定能搞好!”該報告經教研室和三系領導同意后報到院里,得到批準實施。系領導還特意抽調八個專業優秀的人員組成了一個由柳克俊負責的計算機研制小組。

當時,盡管國外出現了晶體管,它以體積小和使用弱電的方式完全能夠取代數字電路中的電子管,給數字計算機的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蘇聯專家仍然堅持中國的“武器指揮專業”只能從“機械-電子模擬式”,最多是從“電子模擬式”起步。他們建議先派人去蘇聯學習,走仿制的路。柳克俊只是謙虛地笑笑,算是予以回答。他信心十足,和同志們一起討論說:“我們并不笨,要搞就搞出自己的計算機!”

1957年底,正式成立了“331科研組”(三系三科第一臺數字計算機)。當然,該科研組主要設計人員是三系指揮儀教研室的教員。他們白天給學員講授電子模擬式指揮儀,業余時間就開展數字計算機的研制工作。

計算機研制組共有八個人,即柳克俊、胡克強、胡守仁、陳福接、盧經友、耿惠民、張瑪婭、盛建國等,平均年齡只有25歲?!?31科研組”的任務就是研制出解決魚雷快艇攻擊指揮問題的軍用電子計算機,要把數字計算機用于指揮儀。根據中國的工業和技術水平,以及魚雷快艇使用要求,經反復研究,科研組提出了該項研究分三步走的設想:第一步是在中國現有的水平上研制出電子管的數字計算機,用以熟悉這門新技術,同時開展晶體管電路的研究工作;第二步將電子管的數字電路改換成晶體管的數字電路,形成數字指揮儀的雛形;第三步形成可用的數字式指揮儀,為183K型魚雷快艇研制數字式魚雷射擊指揮儀,取代艇上落后的機械拉桿式指揮儀。

1958年春,他們一邊開辦講座,由柳克俊講解計算基礎,學習計算機原理,一邊籌集材料,制定方案。經過日夜奮戰,模型試驗告捷之后馬上開始了研制工作。計算機的組裝、調試也都是在海軍工程系雷達實驗室里進行的。

1958年5月,正在北京參加中共八大二次會議的劉居英副院長打來電話,詢問“331科研組”的進展。他讓海軍工程系的黃景文主任轉告大家:毛主席號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請同志們堅定信心,打破一切框框,走自己的路。黃景文和鄧易非經常蹲在“331科研組”,鼓勵大家堅持上專業機這個方向,不要動搖。系領導提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口號,全組同志積極響應,把“十一獻禮”作為大家的奮斗目標。

當時最感困難的并不是蘇聯專家的一瓢冷水,而是元器件奇缺,國內新研制的元器件質量不過關。柳克俊和全組同志不斷重新考慮方案,大家集思廣益,終于搞出一個小管子的串聯磁心方案,電子管降為100多個,解決了上艦的體積問題。

8月底,正式樣機尚未安裝,由于忙亂又燒壞了一些器件。大家總結經驗教訓,理清了思路,整頓了工作程序,工作進度加快。在14天的時間內,焊接完數以萬計的元件和接插件,安裝出一臺完整的機器。

9月16日,鄧小平視察哈軍工,學院領導建議他去看柳克俊等人研制的計算機。此時,“331科研組”正處于緊張的總調階段,艦載電子計算機勝利在望。鄧小平詳細詢問柳克俊有關樣機的研制情況,他甚至蹲下來看示波器,與教員們探討技術問題。當鄧小平得知這些年輕人平均年齡才25歲時,喜笑顏開地說:“好??!不要迷信外國,我們中國人要有這個志氣,攀登科學高峰就要有你們這種拼勁!”

功夫不負有心人。9月28日凌晨4時,計算機開始算題了,青年人一片歡呼。中國歷史上第一臺軍用電子計算機的科研樣機在這個簡陋的實驗室誕生了!

海軍工程系領導聞訊趕來,柳克俊興奮地向他們匯報機器準確計算橢圓積分的情況。大家沉浸在喜悅之中。

9月30日上午,學院政委謝有法、教育長徐立行、政治部主任張衍等都從海軍工程系返回來?!耙磺姓!!敝x有法喜形于色,對劉居英說:“老劉啊,向軍委報捷吧!”

“快拿發報紙。”劉居英吩咐秘書李木迅速草擬電文,簽上字,補寫“加急”兩字,遞給謝有法。謝有法點點頭,對院辦主任杜鳴珂說:“馬上發!”

在辦公室里,聶榮臻拿起秘書剛剛送來的急電,仔細讀著。

報聶總、黃總長、陳副總長、海司肖蘇首長:

海軍工程系自行設計、自行試制的331型艦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經三個月苦戰,已于二十八日完成。經檢驗算題,證明成品完全合乎要求。該機如裝到我快艇和潛艇上,將會很大地提高戰斗力。特電報捷。

軍事工程學院謝有法、劉居英

九月三十日

聶榮臻笑瞇瞇地在電文上簽了字,對秘書說:“好哇!軍工給國慶節送來一份大禮!快把電報送給黃總長和陳副總長吧!”

1958年國慶節前,“331”初見成果,一臺小型的電子管數字計算機開始運行。盡管其運行速度只有每秒幾萬次,而且該計算機的十幾個機柜占用了好幾個房間,但其計算機的基本功能都已具備。通過“331”練兵式的研制,達到了認識數字機和取得經驗的目的。

“一百零八將”擼起袖子向第二代半導體計算機沖刺

1958年國慶節前夕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軍用計算機后,這臺被命名為901計算機的樣機作為向國慶十周年敬獻的禮物從哈爾濱運往北京。在北京展出期間,周恩來、朱德、陳毅等給予了高度的贊揚。陳賡指示:“計算機已經做出來了,三系要建立計算機專業,培養人才?!?/p>

電子導彈指揮儀的研制成功鼓舞了海軍工程系的士氣。柳克俊領導“331科研組”開始了向第二代半導體計算機目標沖刺的時候,海軍工程系領導決定將這個科研組的人員擴大到了108人,號稱“一百零八將”。國防科工委也非常重視此項科研工作,決定把最新研制的晶體三極管提供給這個科研組。

1960年,開始了“331-2”的研制。“331-2”主要要求計算機改用晶體管數字電路,并且要求設備體積和功耗盡量縮小,向數字機能夠被裝艦使用的目標沖擊。

數字機是由使用強電的電子管電路到使用弱電的晶體管電路的技術換代,國外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完成,而哈軍工則要求在1962年底前的短短三年內完成,可想而知其任務之艱巨。

由于專業人才的聚集,計算機研制工作也突飛猛進。這批年輕的科研工作者信心百倍,努力工作,終于又在1961年研制成功中國首臺完全國產化的半導體軍用電子計算機,隨后生產出用于海上實驗的軍用樣機。1962年夏,在旅順海軍基地做了海上魚雷攻擊射擊指揮試驗,以及海上夜間魚雷攻擊試驗,均獲得成功。為使科研成果轉變成產品,在柳克俊的倡議下,武漢無線電廠、撫順電子儀器廠、江西德安潯陽電子儀器廠專門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生產車間,保質保量地生產出了計算機。隨著科研和生產的深入發展,海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各大海區進行試驗,并能滿足各個季節海軍作戰的需求。

1960年,海軍工程系將304教研室改為計算機(數字指揮儀)教研室,由慈云桂任教研室主任,同時又“拔青苗”從1957級(四年級,還有兩年畢業)各專業抽調11名學員骨干,組成了57-323班(這是中國第一個計算機專業,第一個計算機學員班。它逐步成長為我國最大的培養計算機人才和從事巨型計算機研制的基地)。57-323班也同樣由慈云桂直接領導,安排教育計劃和科研任務,邊干邊學,提前授銜,1964年畢業答辯后全部留校工作。

電子管計算機向晶體管計算機的跨越

電子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進了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進步。1961年哈軍工成立了電子工程系,慈云桂任副主任。為了做出適合于各行各業通用的計算機,哈軍工在電子工程系成立了一個研究通用計算機的“404教學組”。這個教學組同樣由慈云桂直接領導。

1961年9月,慈云桂隨中國計算機代表團出訪英國。他敏銳地預感到國際上計算機發展的主流方向將是全晶體管化。然而,在國內由他主持的一臺電子管通用計算機正在研制,并且已簽訂了生產和銷售協議。慈云桂坐臥不寧。他認為,中國計算機事業既以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為宏偉目標,就不能無視世界計算機發展的新動向,要趕超就得不斷地加速。他一面寫信回國,建議停止電子管計算機的研制;一面爭分奪秒,白天參觀訪問,留意先進的機型,通宵達旦地開始了晶體管計算機的設計。終于,他在回國前完成了晶體管計算機體系結構和基本邏輯電路的方案性設計?;貒?,他向國防科委領導作了匯報,得到大力支持。聶榮臻指示:盡快用國產晶體管研制出通用計算機。

慈云桂回到哈軍工后宣布電子管計算機下馬,立即上馬晶體管計算機。然而,許多人并不理解。下馬意味著否定自己用心血換來的成果,還意味著撕毀協議。上馬又談何容易?當時,設計生產晶體管通用計算機的最大攔路虎是當時國內生產的晶體管質量很不穩定,盡管早在1959年,國內就有單位開始用國產晶體管研制計算機了,但是,幾分鐘就出一次毛病,不是管子被燒壞,就是電路出現故障。1961年,機器雖然安裝起來了,但還是不能投入生產。因此,許多專家斷言:5年之內用國產晶體管做不出通用計算機。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慈云桂總是堅定地說“路總是人蹚出來的”,鼓舞年輕的助教和學生聚集到他的身邊加油干。為了克服國產晶體管的質量問題,慈云桂提出在基本電路、系統可靠性設計和生產工藝三個方面狠下功夫。

可喜的是,年僅24歲的青年教員康鵬經過反復試驗,發明了一種電路,叫作推拉式觸發器。它的原理是用振蕩器電路產生的脈沖作用到觸發器的兩個觸發端,一推一拉,使電路可靠反轉。這種高可靠、高穩定的隔離阻塞式推拉觸發器電路,有效地解決了晶體管電路不穩定的問題。哈軍工用這一電路完成了100多臺不同型號的晶體管計算機的改造,供國防科研基地使用。這項發明立即被當時我國數字技術的教科書所采用,轟動了當時的中國計算機界,但是沒有康鵬的名字。

為了表彰康鵬的科研成果,聶榮臻還特地給康鵬頒發了發明證書。然而,“文化大革命”混亂之中的哈軍工沒有人知道這份發明證書的下落,即使康鵬也沒有得到這方面的任何信息。1969年7月的《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追尋中國數字英雄》的文章。文中介紹了五六十年代為中國計算機作出貢獻的英雄人物,其中就有哈軍工的青年教師康鵬。作者不僅在北京查到了獎勵檔案,還查到了發明證書編號,文章稱他為“中國最早的數字英雄”。

一脈相承的哈軍工-國防科大

哈軍工把計算機的研制視為一門很重要的任務,設在各個系,海軍工程系研制艦載機,空軍工程系研制機載機,電子工程系研制通用機。雖然各單位有互通,有協作,都經歷了電子管、超小型電子管、鍺晶體管、硅晶體管的幾代計算機的研制過程,但力量總顯得分散。為此,哈軍工于1965年專門成立了一個計算機系和計算機研究所,慈云桂任主任。

哈軍工計算機系是由電子工程系中的電子計算機專業(當時其標志性成果是441-B計算機)和海軍工程系中的指揮儀專業(其代表性成果是901艦載計算機)的教學、科研隊伍和學員隊伍組建起來的。它集中了除空軍工程系機載計算機以外的全院計算機專業人才,教學和科研力量得到增強,學員班的總數達到4個班,每期培養120名計算機專業學員。由慈云桂直接領導的601教研室為主研制的030型集成電路計算機是哈軍工計算機系成立后研制的第一臺通用計算機,也是我國第一臺國產全集成電路計算機。

然而,電子計算機系剛剛成立不到一年,1966年4月哈軍工接到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全體軍人集體轉業,由原來直接隸屬于中央軍委領導的部隊建制退出部隊序列改為由國防科工委領導的地方建制,學校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隨后,接踵而來的“文化大革命”風暴席卷到哈軍工,柳克俊被打成了“反動學術權威”,慈云桂也成為“重點審查對象”,被關進了“牛棚”。

對于哈軍工“030計算機”研制小組的科技工作者而言,軍裝可以脫下,腦子里的武裝不能解除。當造反派逼著身陷囹圄的柳克俊寫檢討時,他交出來的竟是研制計算機正確性的闡述。哈軍工計算機專業的年輕人只有一根筋,胸中裝的只有國防急需的計算機的研制任務。他們絲毫沒有退縮,滿腦子都是計算機問題。造反派為爭權奪利大打,他們卻在實驗室里大干。為了不影響科研工作,任務組干脆搬到了北京南鑼鼓巷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宿舍。1966年秋到1968年春,他們一直在北京堅持工作,任務組的同志數年里全是“自己領導自己”,自覺堅持工作,沒有回過學校。

030計算機是在北京有線電廠(738廠)生產、安裝、調試的。當時的海軍副司令員周希漢曾到廠視察過這臺機器。機器先后安裝在東海艦隊大謝島潛艇22支隊的03和33型潛艇上,在海上進行了半年多的實戰試驗。試驗證明,其硬件工作非??煽?,軟件適合潛艇作戰指揮需要。

1970年哈軍工南遷長沙,改名為長沙工學院,后改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恢復了計算機系和研究所。慈云桂任計算機系主任兼計算機研究所所長。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上百萬次計算機151機緊急上馬,030組人員服從系里安排,全部調入了151組。其集成電路也全部是在中科院109廠研制的。1976年,計算機系研制人員冒著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在北京738廠調好機器。1980年,中國在太平洋上成功完成第一顆洲際導彈發射試驗,151機功不可沒。

151機是在當時國內計算機界認為“國產集成電路可靠性差,不能制造大型計算機”的逆流聲浪中拼命拼出來的。在研制過程中,計算機系人員個個都像戰場上無畏的戰士一樣堅強勇敢。工作的繁重,生活的艱辛,使得研制骨干幾乎每年都有人去世,而他們又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四十歲年紀。

1983年10月,慈云桂等研制的巨型計算機順利通過國家鑒定:計算速度,超過每秒1億次。張愛萍聞訊,欣然為它命名“銀河”,并題詩一首:“億萬星辰匯銀河,世人難知有幾多。神機妙算巧安排,笑問繁星任高歌。”

猜你喜歡
計算機
計算機操作系統
穿裙子的“計算機”
趣味(數學)(2020年9期)2020-06-09 05:35:08
基于LabVIEW的計算機聯鎖仿真系統
基于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翻譯技術應用與簡介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初探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0
信息系統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的應用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計算機應用軟件開發技術的幾點探討
電子制作(2017年14期)2017-12-18 07:08:10
計算機網絡安全
iLOCK型計算機聯鎖開發中的需求開發管理
計算機聯鎖系統配置軟件設計與實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小视频网站|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色老头综合网|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久久6免费视频| 青青草欧美|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色婷婷丁香| 欧美日韩v|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国产亚洲精|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性爱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色偷偷综合网|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www欧美在线观看| 99性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在线亚洲小视频| 免费播放毛片| 青青极品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婷婷亚洲天堂|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日本欧美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a级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熟妇丰满人妻| 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三级|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