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要】 目的 分析給予老年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84例老年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42例。對照組行常規治療,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康復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FIM)評分。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MMSE評分(24.58±5.12)分優于對照組的(19.54±6.14)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研究組ADL評分(32.14±3.15)分與對照組ADL評分(33.01±3.42)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ADL評分(84.56±4.78)分優于對照組的(60.14±5.37)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FI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IM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實施康復治療后療效較佳,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老年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康復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116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腦血管意外、中風, 是因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引發腦組織損傷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調查統計, 40歲以上男性是腦卒中多發群體, 且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 該疾病已成為造成我國民眾死亡和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1]。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漸嚴峻, 老年腦卒中患者隨之增多, 患者不但存在運動功能障礙, 還伴有認知功能障礙, 給其正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為了改善患者認知水平, 當前部分醫者總結以往治療經驗推出康復治療。本文旨在分析康復治療對老年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作用, 抽取84例患者進行對比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4例老年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 且經MMSE評估均伴有認知功能障礙。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42例。研究組男26例, 女16例;年齡60~78歲, 平均年齡(67.82±4.32)歲;腦出血14例, 腦梗死28例。對照組男27例, 女15例;年齡61~79歲, 平均年齡(66.98±
4.57)歲;腦出血13例, 腦梗死29例。本次研究經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 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同意參與研究, 排除既往有腦病史和智力低下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行常規治療:降壓治療、血糖處理、腦血腫與顱內高壓管理, 注射神經保護劑、服用藥物改善微循環, 若患者伴有高血脂、高血壓和糖尿病, 必要時給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阻滯劑, 做好并發癥處理和預防工作, 護理人員組織患者進行日常訓練。
1. 2. 2 研究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康復治療(認知功能訓練和運動指導):①組織患者家屬就康復治療進行學習, 準確把握康復訓練要點, 便于將康復訓練從院內延伸到家庭。同時與家屬溝通, 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 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臨床表現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案。②首先組織患者進行簡單的數字練習, 借助身邊的事物進行模擬訓練, 制作練習題循序漸進的加大計算難度;其次, 每日讀書看報, 收聽廣播, 組織患者開展文娛游戲, 鍛煉其社交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每日對前一天的訓練內容進行回顧, 重復訓練, 加深印象??山M織患者開展座談會, 讓患者講故事, 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其思考回答。③指導患者進行運動練習, 如進食、穿衣、如廁、走路和坐位訓練等, 練習時多給予其鼓勵, 定期進行考核, 根據其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 同時可在練習時播放輕音樂, 以便其放松身心, 多與患者溝通, 拉近彼此的距離, 培養信任感, 利于患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康復練習。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MMSE、ADL、FIM評分, 均為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狀態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MMSE評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MMSE評分(24.58±5.12)分優于對照組的(19.54±6.14)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086, P<0.05)。
2. 2 兩組ADL評分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ADL評分(32.14± 3.15)分與對照組ADL評分(33.01±3.42)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13, P>0.05);治療后研究組ADL評分(84.56± 4.78)分優于對照組的(60.14±5.37)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013, P<0.05)。
2. 3 兩組FIM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FI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IM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是腦卒中發病的高危因素, 該病發病急, 病情發展快, 病死率極高, 是當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頭痛、嘔吐、暈眩、肢體或面部感覺異常是腦卒中患者的常見臨床癥狀, 且多數患者伴有運動和認知障礙, 生活無法自理, 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調查顯示, 我國每年新增腦卒中患者高達150萬, 其中85%的患者因病傷殘, 50%~75%的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作為腦卒中常見合并癥, 多數醫者認為認知功能障礙與患者有無合并疾病及病變位置存在相關性, 且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和預后, 是康復治療的重點[3-6]。
以往醫者在醫治老年老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時多采取常規治療, 未對其認知能力進行專項訓練, 療效欠佳, 本院醫生總結治療經驗, 結合患者臨床癥狀, 推出康復治療, 以期改善患者認知能力。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治療的效果, 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MMSE、ADL、FIM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 即患者實施康復治療不僅能改善認知能力, 還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加大康復治療的推廣力度, 結合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優化治療方案, 引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重視培養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 以便其耐心指導患者進行練習, 循序漸進的加大訓練難度和強度, 從記憶力、定向力、計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多個方面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7-10]。多給予患者鼓勵, 便于其積極配合醫生應對病魔, 同時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將院內治療延伸到家庭, 提高治療效果, 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回歸正常生活。
總之, 對老年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實施康復治療療效較佳,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旭東, 王玉梅, 胡喜榮, 等. 37例老年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康復治療研究. 上海醫藥, 2013(5):23-25.
[2] 邱茜茜, 王黎明, 陳惠霞. 早期針灸聯合康復治療對老年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河南醫學研究, 2016, 25(10):1801-1802.
[3] 顧力華, 施紅伶, 陳奇剛. 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進展.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15, 21(6):443-445.
[4] 孫新芳, 肖桂榮, 宋建良. 老年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的關系.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04, 8(34):7806-7807.
[5] 王艷, 唐強, 李娟. 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及其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 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 2008, 5(1):66-68.
[6] 胡昔權, 竇祖林, 朱洪翔, 等. 認知干預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影響的研究//中國康復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 2004:1521-1523.
[7] 趙先偉, 田慶濤, 杜怡峰, 等. 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6(7):740-742.
[8] 朱瑞英, 袁俊亮. 社區醫院視覺訓練對老年腦卒中后非癡呆認知障礙病人認知功能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 15(16):2042-2044.
[9] 常虹. 老年患者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相關因素分析. 河北醫學, 2012, 18(1):91-93.
[10] 范莎莎. 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康復特點以及康復效果的研究. 河北醫科大學, 2013.
[收稿日期: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