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兵
[摘要]公共選修課是高校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優化了高校課程結構、豐富教學內容,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和學習興趣的培養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萍鄉學院為例,從學生的選課動機、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公選課的滿意度以及學生上課出勤率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調查了解公共選修課教學管理各方面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 公共選修課 調查問卷 萍鄉學院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公共選修課是高校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推動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在高校課程建設中不亞于專業課程。作為新建的本科院校,萍鄉學院從2013年建院升本以后,經過幾年的建設與發展,在公共選修課上逐步建立起了以人文精神與人文素質教育類、科學精神與科學素質教育類、師范生職業道德與職業技能教育類、體育藝術知識與專項訓練等四大塊課程體系,完善了學校公共選修課課程庫建設,到2016年底,學校公共選修課校內課程達到80多門,網絡課程20門左右,基本上涵蓋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師范教育、體育藝術等四大課程門類。以2016年下半年的選課情況來看,2016-2017-2學期學校公共選修課共申報40門,實際開設38門,有8784個學生進行了選課,以校內課程、網絡慕課形式課程、《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員》集中培訓課程三類公共選修課進行教學。
本文以萍鄉學院為個案,對萍鄉學院2014級、2015級兩個年級、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學生通過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分析。本次問卷是以2016-2017-2學期學校公共選修課的選課學生為調查對象,我們從選課的8784名學生中進行隨機發放問題進行調查,總共發放問卷1000份,收效回收981份,有效問卷比例達到98.1%。調查問卷涉及學生選課動機、教學質量評價、課堂學習態度、對公選課的滿意度以及教師教學評價等方面。通過隨機調查的方式,旨在從學生層面客觀地了解當前公共選修課在課堂教學、學生選課、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的真實情況,為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與實踐提供一些參考。
二、本次問卷調查的數據與調查分析
(一)學生選課動機與教學質量評價的調查
(1)學生選課動機的調查情況。公共選修課學生選課的動機選項設有滿足學習興趣、完成公選課學分、擴大知識面、提高文化修養、其他原因等5項,在這個多項選擇中,選擇滿足學習興趣、完成公選課學分和擴大知識面選項的人數最多,都超過500多人,但其中有502個學生的選課目的是為了完成公選課學分,占51.17%,這說明有一半以上學生是沖著完成學分去選課的,表明這些學生的公共選修課學習積極性不高,選課的隨意性較大,選課動機不是為了課程的學習目的。
(2)學生對選修課質量的總體評價。選修課質量的總體評價指標分為很高、較高、一般、較差和很差總共有5個選項,學生對選修課總體質量評價很高、較高和一般的比例分別為5%、33%和45%,認為質量較差和很差的分別為15%和2%,總的來說,對公共選修課總體質量評價有83%的學生得到認可,17%的學生認為選修課的質量還達不到他們的要求。
(二)學生對公共選修課滿意度的調查
對選修課滿意度的調查問卷設計主要從教學管理和考核制度兩個層面進行的,選項有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5個。
(1)從教學管理層面上看,非常滿意的學生有82人,占8.62%,滿意的學生有204人,占20.8%,一般滿意的學生有350人,占35.68%,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學生分別有262人和83人,分別占26.71%和8.46%,總體來說,學生學校公共選修課教學管理的滿意度達到64.83%,而不滿意的學生有35.17%。
對于公共選修課教學管理不滿意的345名學生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其對所選修課程不滿意的主要原因,認為選修課的課程內容枯燥無味的學生占28.5%,認為教師教學方法過于保守的占26.5%;認為從選修課程中無法學習到有用的東西的占34.5%;認為其他原因的占10.5%。
(2)從考核制度層面來看,非常滿意的學生有121人,占13.33%,滿意的學生有254人,占25.89%,一般滿意的學生有398人,占50.76%,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學生分別有148人和60人,分別占15.09%和6.12%,總體來說,學生對學校公共選修課考核制度的滿意度達到78.8%,而不滿意的學生有21.2%。對于不滿意的208學生進行分析其不滿意的主要原因,認為選修課考核內容與上課內容不一致的占68.5%,認為教師考核不公平的占16.5%;認為考試形式太死板占15%。
對于公共選修課考核制度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從公共選修課的考核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有36.5%的學生選擇開卷筆試,43.8%的學生選擇以小論文的形式考試,15.3%的學生選擇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考試,只有4.4%的學生選擇以閉卷的形式考試。這說明學生認為公共選修課要根據不同課程的選擇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比較認同開卷考試或以小論文的形式考試。
(三)公共選修課學生出勤與學習情況的調查
從公共選修課的課堂教學情況來看,有些選修課課程學生出勤率低,教學管理比較松散。從本次隨機調查的數據來看,選擇從未逃課的有228人,占總數的25.53%;選擇偶爾逃課的學生有512人,占總數的52.19%;選擇經常逃課的有221人,占22.53%;選擇從沒上過課的有20人,占總數的2.04%。從本次問卷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學校的選修課出勤率還是不是很高,逃課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那么真正讓學生逃課的原因是什么呢?53%的學生選擇了選修課程枯燥乏味,很多人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卻又認為課程枯燥,從而逃課,這要求授課老師應該加強課堂的吸引力。25%的學生選擇公共選修課的老師不點名也不會影響成績,16%的學生選擇選修課沒有實用價值,6%的學生選擇自己根本不重視選修課。從數據分析上看,只有少數學生是不重視選修課的,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是良好的。
從公共選修課課堂學習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后發現,很多學生去公共選修課課堂只是為了老師點名,混個學分。學生到課了,卻不認真聽,學生上課到底在做些什么呢?我們的調查顯示:選擇玩手機的占43%,選擇做作業的占25%,選擇認真聽課只占到了29%,還有3%的學生選擇了與同學聊天。總的來說,學生選了公共選修課,而真正學習的人數比例卻只有29%,表現學生人是到教室了,心卻不在學習上,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效果很難提高。
三、對公共選修課調查結論的反思與啟示
通過本次公共選修課的問卷調查反映出存在的問題比較多,主觀和客觀上的問題都比較突出,對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顯得十分緊迫。我們從學生對學校公共選修課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整理分析,得出一些啟發和思考。
(一)改革公共選修課的選課模式
學校應該從服務學生的意識出發,針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問題,改革公共選修課的選課模式。一是選課前要加大宣傳下學期計劃開設公選課的課程與教師情況介紹,讓學生充分了解課程性質和課程內容,從學生角度出發,選上自已感興趣的課程。二是選課中要分時段下放選課指標名額,對于學生選課比較熱門的課程增加名額和開課班級,建議取消選課人數少于40人就不開課的限制,以充分滿足小部分學生的實際需求;取消公共選修課對學生專業、年級的限制性要求,讓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擁有更多的選課機會。三是選課后要根據學生選課的實際情況,結合選課過程中由于教務管理系統問題、學生操作問題等出現有些學生沒有選上課的情況,動態地去調整選課名額,給學生補選機會,以保證學生都能選上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二)創新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手段,培育一批優秀精品課程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公共選修課的教學也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本次調查中就有學生提出,公共選修課在課程內容上的新穎性不夠,有些內容過于陳舊或者枯燥乏味,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建本科院校不僅要在課程設置上緊跟時代潮流,而且要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上進行創新,要以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為契機,創新公共選修課的管理制度、課程體系、考核方式、評價方法等內容,要定期開展優秀公共選修課評選活動,努力培育出一大批優秀精品課程,并納入到學校的核心課程建設中去。同時也要從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出發,整合學校與地方資源,加強人才對接,突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選修課程建設。
(三)改變公共選修課教學時間和考核方式
從萍鄉學院問卷調查的情況看,公共選修課的上課時間是安排第2至16周的周一、周四晚上,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學資源、教學師資力量有限,專業課程的教學經常與公共選修課上課時間沖突,特別是材化學院、機電學院等一些開設實驗課的學生要經常請假去上實驗課,使得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計劃很難實施。另一方面,公共選修課的考核時間一般都在學期期末,學生那時都要忙于期末的專業課復習,根本沒有時間進行公共選修課的備考,這些需要新建本科高校在公選課的開課時間和考核方式上進行調整和改革,尤其在課程建設、教學管理改革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深入系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