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浩
【摘要】創業是大學生自我展示的重要平臺,高校作為大學生能力培養的主要陣地,需要樹立正確的大學生創業指導思想,創新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從高校創業教育中的哲學思想角度出發,分析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哲學思想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教育 哲學理論
隨著高等學校教育規模的擴大,高校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大學生數量的增多使得大學生畢業后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為此我國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鼓勵大學生創業緩解就業形勢,為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指導,創新高校創業教育的新模式,從哲學理論的角度對高校創業教育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基礎
創新是現階段國家發展和建設的重點內容。只有具備創新能力的國家才能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中立于不敗之地。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機構,其教育理念和教育體制對大學生素質及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尤其是為了滿足社會主義建設要求而提出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科學人才觀,奠定了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理論基礎,創新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內容。首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即將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價值、道德觀念、實踐能力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肯定大學生存在的價值及意義;其次加強高校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才已經成為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和地位的重要條件,現代社會的競爭實際就是人才的競爭,為此高校要實現對大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培養高質量的人才為己任;再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人才觀念中還指出人人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教育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最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高需要樹立實踐教育思想,即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建立公平、公正的創業評價機制。激發大學生的創業興趣。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對創業課程的關注較低,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仍舊停留在理論指導上。無法發揮創業教育的價值及意義。使得大學生創業課程停留在表面。當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一方面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定位不準確,很多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時,仍舊采用傳統教學思想,教學方式落后,教學目標不明確,使得整個創業指導課程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創業意識不缺,缺乏積極向上的創業精神。目前我國很多大學生安于現狀,認為只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就能在畢業好找到穩定的工作。毫無進取精神的存在。同時一部分大學生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然而由于自身創新能力的不足,導致很多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半途而廢,由此可見,大學生個整體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三、創新高校創業教育的思路和對策
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是現階段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未來建設和發展的主人翁,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優秀的創新能力,為此高校需要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的實施,樹立正確的大學生教育指導思想,實現大學生創業意識的整體提高。
第一,改變傳統的創業教育思想。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知識,而傳統的高校創業教育課堂上,教師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忽視了創業教育的實踐性,為此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首次要打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充分挖掘大學潛在個性,以引導和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讓大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提高其創新能力,進而為其今后的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創新高校創業教育模式。高校創業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提高高校創業教育的水平和質量,是現階段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為此我國教育部提出了從馬克思主義科學人才觀的角度創新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并將其貫徹和落實到高校創業教育的全過程,激發大學生創業興趣和熱情,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實現高校創業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第三,建立科學的創業考評機制。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創業考核評價機制,將大學生創業的實踐內容納入大學生素質考評內容,能夠引起大學生對創業知識學習的重視程度,提高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為此高校作為創業實訓活動的舉辦者,需要為大學生提供大量創業實踐機會,如建立高校實訓基地、加強校企合作計劃。此外高校還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勵制度,對表現優異的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好和物質獎勵,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整體創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