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師市人民醫院,河南 偃師 471900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多發生于老年人群,且具有致殘率、致死率及高復發率等特點。有關研究顯示[1],對患者實施早期有效診療可延緩病情繼續進展,但由于該病病程較長,預后較差,且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響較大,因此在臨床治療中給予有效措施進行干預尤為重要。中醫養生保健是一種重視未病先防,強調修心養性,動靜結合,同時配合飲食、按摩等途徑的養生保健方案,將中醫養生保健應用于腦卒中患者可增強患者防治意識,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幫助其早日恢復身心健康。筆者觀察中醫養生康復模式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診治的腦卒中患者中8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有睡眠呼吸障礙,嚴重心、腦、腎功能不全以及各類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研究不配合者。將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9.62±5.34)歲,病程2~9年,平均(6.13±1.08)年,合并高血壓13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7例,其他3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齡63~76歲,平均年齡(69.14±5.51)歲,病程2~9年,平均(6.13±1.08)年,合并高血壓14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6例,其他4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早期康復護理。方法為:①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有效掌握其情緒變化情況,并與患者家屬共同配合,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以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及康復訓練;②定期組織患者開展一對一健康教育,同時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康復護理方法,并引導其自主學習;③對于臥床患者,每天應給予患者體位變換,同時對四肢以及關節部位進行按摩,同時給予循序漸進的訓練,以促進從臥-坐-站-走等的恢復。另外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穿衣、進食、入廁、洗澡等訓練,采用多種方式練習患肢功能;④為患者制定合理飲食計劃,叮囑患者多攝入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蛋白類食物,食用果蔬;⑤出院前叮囑患者堅持每日鍛煉,盡力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告知其復診時間。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具體內容為:①首先從中醫角度向患者講解腦卒中相關知識以及發病原因,以讓患者對此種疾病具有一定的認識;②加強中醫穴位按摩,以經絡學說為基礎,實施穴位按摩。患者取仰臥位,選取上肢曲池、合谷、肩髃,下肢取足三里、梁丘、太沖穴位等,反復推展按摩,幅度由小到大,頻次1~2次/d,10~15 min/次,同時注意按摩力度以患者耐受為主;③中醫保健護理,為了預防吞咽功能障礙,可指導患者晨起實施叩齒訓練,一般36次為佳,叩齒后用舌在口腔牙床及牙面進行攪動,并按照先上后下,先內后外的原因,一般以36次為佳。同時還應根據患者體能及愛好指導其練習太極拳、氣功、五禽戲等,每天練習1次,每次30 min,每周3次;④辨證施護,氣虛痰瘀患者飲食上以低鹽、低脂為主,若患者較胖則應避免進食甜食;瘀血停滯患者飲食上應以活血化瘀之品為主;氣陰兩虛患者應避免勞累,起坐動作保持輕緩,多進食山藥、黃芪、百合粥、蔬菜等。中醫情志護理:由于患者多存在抑郁、抵觸等不良情緒,因此需調節患者心神,消除不良情緒,調整患者治療心態。
1.3 觀察指標 ①神經功能評分根據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提出的評定標準進行評定[3]。②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估兩組干預前后運動系統功能[4]。Fugl-Meyer評分標準:評分<50分為重度運動障礙;50~84分為明顯運動障礙;85~95分為中度運動障礙;96~99分為輕度障礙。③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估表進行評定[5],包括身體狀態、心理狀態、自理能力和社會關系4個方面,總分100分,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效果越好。

2.1 兩組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干預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及FMA運動積分均明顯優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相比,#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各項評分均明顯優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相比,#P<0.05。
腦卒中是由腦血管破裂出血或頸內動脈閉塞所引起,臨床表現為肢體活動不協調、睡眠障礙及焦慮等,不僅可導致患者生理功能紊亂,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可延緩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從而不利于患者預后康復。因此在腦卒中患者治療中,還應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才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有相關研究指出[6],對腦卒中患者在病情穩定后開始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可明顯降低組織損傷程度,并可促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恢復。還有研究認為[7],在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給予中醫養生康復模式,將患者視為天人合一的整體,通過疏通經絡,聯絡臟腑以及運行氣血等,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對患者進行中醫穴位按摩和叩齒訓練,并對飲食和心理方面進行調節。穴位按摩主要通過體表相應的穴位進行按摩,以暢通氣血、疏通經絡及平衡陰陽,中醫穴位按摩較于西醫康復護理更能激發癱瘓肢體的功能,增加肢體舒適度,緩解肌肉痙攣,促進患者康復。齒屬腎,常叩齒則筋骨健壯,腎健齒,腎中精氣充沛則延年益壽。中醫情志護理使患者抑郁情緒得到釋放,從而提高了其生存質量。西醫康復護理在飲食方面對患者營養進行提高,但未進行詳細區分,不能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展開針對性護理。
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及FMA運動積分均明顯優于干預前,且生活質量干預后也優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此結果表明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實施中醫養生康復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康復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1]李梅.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 20(13):114-116.
[2]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神經外科學會.各種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 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381-383.
[4]繆鴻石, 朱鏞連. 腦卒中康復評定和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182-183.
[5]N.Schmitz,N.Hartkamp,J.Kiuse,G.H.Franke,G.Reister,W.Tress. The Symptom Check-List-90-R (SCL-90-R): A German validation study[J].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00, 9(2):185-193.
[6]劉曉輝. Snyder希望理論在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7, 33(12):890-894.
[7]張翠娣, 魯劍萍, 黃芳. 中醫養生理論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康復效果的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4, 29(16):1445-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