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銅陵市立醫院,安徽 銅陵 244000
關節痛主要由關節炎癥或各種原因導致的關節損傷引起的,是臨床常見癥狀。外力牽拉、擠壓、撕裂、腫瘤壓迫、炎癥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關節腔積液產生的機械壓迫是其常見病因[1],均可損害關節結構進而引起關節疼痛。西醫對于該病的治療一般為對癥治療,予以消炎鎮痛,必要時進行手術治療。中醫治療該病有獨特的療效,中藥外敷便是其中的特色療法之一。筆者觀察中藥外敷聯合西藥治療濕熱痹阻型關節痛30例,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銅陵市立醫院以關節痛為主要診斷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共納入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33~65歲,病程9個月至15年。觀察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32~63歲,病程11個月至11年。兩組在性別、年齡及病程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組別例數性別男女年齡/歲病程/年對照組30131742.58±11.987.35±7.77觀察組30161438.66±11.434.79±3.65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中醫證候(濕熱痹阻證)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醫證候(濕熱痹阻證)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歲以上,65歲以下;③病程在1年以上,10年以下;④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有中藥過敏史者;③晚期患者,關節嚴重畸形,關節功能Ⅳ級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口服雙氯芬酸鈉腸溶片 (生產廠家: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11021640)服用方法:25 mg/次,2次/d,連續服用7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5.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予以中藥外敷,外敷方藥組成:大黃100 g,黃柏100 g,土茯苓100 g,元胡100 g,芒硝200 g(后下),銀花100 g,天南星50 g,冰片30 g(后下)。將上述藥物放水5000 mL煎煮到露出草藥時加適量凡士林,攪拌使藥品形成糊狀成品。1次/d,敷藥4h/次,連續7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將患處及周圍清潔后待干,將中藥敷貼患病局部,并用紗布覆蓋,4h后揭下。
1.6 療效觀察
1.6.1 觀察指標 證候積分量化表[2]包含關節疼痛、腫脹、發熱、屈伸不利、晨僵5個癥狀,每個癥狀有輕(1分)、中(2分)、重(3分)3個等級,治療前后均用證候積分量化表測定1次。
1.6.2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進行療效判定。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總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量化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證候積分量化表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治療前后組內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量化表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6%,對照組為76.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關節痛是一種癥狀名稱,由關節本身或全身性病變所引起,主要由骨性關節出現炎癥[3]致關節痛、紅腫和活動受阻、功能受限。關節痛在中醫學中屬于“痹證”范疇,其病機多為正氣不足,營衛失和,風寒濕熱之邪乘虛而入,致使氣血凝滯、經絡痹阻。發病機制主要與風、寒、濕、熱、瘀、虛[4]有關。《靈樞·百病始生》云:“六經不通四肢,則肢節痛”。諸邪入絡,致使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故發此病。治療上應以疏通經絡為主要治則。筆者主要針對該病濕熱痹阻的證型進行研究,以“寒者溫之,熱者寒之”為治療原則,用寒涼的中藥外敷治療關節痛,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方中大黃清熱瀉火、活血袪瘀;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土茯苓通絡除痹、清熱解毒;元胡通經活絡、活血止痛;天南星袪濕止痛;冰片通竅散熱、消腫止痛;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芒硝清熱利濕解毒、活血散熱止痛,另外加上凡士林熬成糊狀以敷貼患處,亦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而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為非甾體類抗炎藥,起效較快,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產生鎮痛、抗炎、解熱作用,對關節炎有一定的消炎鎮痛之效,但由于是通過內服,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不宜長期服用[5]。
綜上所述,中藥外敷聯合西藥治療關節痛的療效優于單純使用西藥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高增久.關節痛[J]. 社區醫學雜志,2007(8):21.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19.
[3]郭金婉,張建中,趙序利. 關節痛的病因研究進展[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6,22(12):881.
[4]曹云強.中醫辨證施治方案治療痹癥46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11):58.
[5]王仰國,李文華,鄒尋.強筋健骨膠囊聯合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治療肩周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