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浙江 衢州 32400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的戰略性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三農報道中,衢報集團通過全媒體平臺的互融互通,線上與線下的互聯互動,進一步擴大報道方式和受眾人群。
地方黨報要推進轉型升級,實現融合發展,就需要創新。衢報傳媒集團在轉型之路上,一邊堅守內容創新,一邊強化技術支撐,不斷創新新聞宣傳的表達和呈現方式,拓展新媒體平臺。
衢報傳媒集團通過“技術驅動”創設了傳播新平臺,重點研發融媒體數字傳播技術平臺,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全平臺互融互通,線上線下互動。在傳播內容拓展上,建立了全媒體數字傳播中心,確立了用戶思維,實現進一步的有效傳播。
衢報傳媒集團作為地方主流媒體,一直以來把“三農”報道作為宣傳報道的重點之一,涉農稿件約占全年所有新聞稿件的三分之一。在新媒體風起云涌的當下,“內容為王”有無過時?如果只是蒼白的內容、單調的形式,相信有再好的渠道也不會受青睞,節目內容依然是核心競爭力。
2017年以來,衢報傳媒集團堅守內容品質,創新創優形成常態。時政新聞中心聚焦農村金融改革、美麗鄉村建設、“一戶多宅”整治、鄉村基層治理等新農村建設中的新問題、新變革,通過融媒體平臺,策劃了一系列鄉村振興系列報道:《生態富民看衢州》《美麗鄉村的衢州實踐》《衢州大花園開春記》《習言習行在衢州》等。
2002年至2007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總書記,先后8次到衢州調研,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為了體現這一主題,衢州日報以高規格、高標準、高質量的“三高”要求,組織精兵強將,歷時數月,采制完成近十篇語言精美、思想深邃的高質量新聞稿件,《習言習行在衢州》選取了十名當年得到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接見的普通百姓,從他們對習近平的回憶入手,再對比現在“兩山”理論下的美麗鄉村建設新風氣,前后呼應。該系列獲得中國報業十九大融合傳播優秀作品(報道類)。
其中《生態富民看衢州》系列通過一個個鮮活的鄉村故事,如“‘種’風景之爭” “一季柑橘種出四種‘創收果’” “一葉白茶‘救’兩地青山”等等聚焦衢州傳統產業的轉型,文章短小精悍,每一篇文章的主題都圍繞一個動詞,突出“變”這個新聞點。在表達形式上,融媒體采用“標題+新聞正文+二維碼+記者手記”的方式,表現形式十分生動,線上線下互動。傳統報紙和互聯網通過形式變化,轉變成一種新的互動報道模式,易懂、悅讀,賞心悅目。
衢報傳媒集團在采制“鄉村振興”相關報道時,真正做到了深入基層、面向群眾。黨的十九大閉幕之后,衢報傳媒集團主動創新,將宣講和報道相結合,既做新聞人,又當宣講員,抓住“現場”二字,突出“夜訪”特色,在全市媒體中率先開展“深化‘走轉改’夜訪百家話精神”報道活動。
這一系列報道聚焦于打造“美麗鄉村”的不同維度展開新聞,給我們呈現了多角度的鄉村實踐。展現了鄉村振興的多樣性。為了能更好地深入了解、體驗鄉村,采訪記者基本上都是連續四天左右蹲點在報道點,和村民同吃同住,為該專欄的每一篇報道打下了扎實的采訪基礎。
數字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吾獻紅,平日主要與網絡技術打交道,此次參與“夜訪”,所撰寫的稿件現場感十足;編務管理中心劉蕓日常主要負責版式設計,“夜訪”當天跟隨小區保安巡邏,次日便完成稿件采寫……在一次次的“夜訪”過程中,一批有思想、有靈魂、有故事的“夜訪”札記得以出爐。
該系列報道涉及的人員多,堅持時間長,采訪對象覆蓋面廣。首篇發出后,除了春節放假的幾天,每天一篇。融媒體傳播大大提升了報道的影響力:這組報道在報紙版面上給予了充分的體現,開始放在日報一版倒頭條,后來大多在二版頭條,位置重要體現了對這組報道的重視。報道在報紙刊發的同時,同步在衢州新聞和掌上衢州推出,同時由于短小精悍、圖文并茂,也非常適合在微信上轉發,這幾個新媒體平臺同時發力,大大提升了報道的影響力,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113個日夜,113位衢報傳媒集團采編人員披星戴月,走進200多個企業、社區、工地、村莊等展開“夜訪”,行程超過4100多公里;刊發文字報道220多篇、圖片報道150多張,報道總字數超過18萬字,網絡總點擊量突破10萬人次……這些數字,體現了衢報傳媒集團“深化‘走轉改’夜訪百家話精神”報道活動的豐碩成果,彰顯了衢報傳媒集團作為新時代媒體人牢記使命的“初心”。在融媒體時代大背景下,我們是時代風云的記錄者,更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在開展新聞宣傳報道的同時,衢報傳媒集團也立足媒體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積極舉辦、承辦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活動,引導廣大群眾了解、關心和支持鄉村振興工作。
在傳播內容上,衢報傳媒集團堅持從單一新聞向“新聞+互動”拓展,注重提升讀者的有效性、互動性、實用性、參與性,強調媒體融合、平臺聯動、滾動推送,進一步提升媒體影響力。衢報傳媒集團把衢州新聞網、掌上衢州和衢州發布等新媒體平臺進行整合,建立全媒體數字傳播中心,實現融媒體產品價值最大化。在新聞推送上,堅持運用“先端、后網、再報”的滾動發布流程,通過全媒體傳播平臺的互融互通,線上與線下的互聯互動,取得了融媒體傳播“新常態”。
推出媒體融合新聞獨家,精心制作推出一批融媒體產品,策劃推出適合網絡傳播的報道,與報紙相呼應,形成報道的合力和氣勢。目前,衢州新聞網已經在首屏首頁開設專欄,集納刊出融媒體三農專題,共15個。通過制作H5、一圖讀懂等形式,進一步加大力度發動手機客戶端推送,努力打造幾個獨家爆款產品,形成衢州三農融媒體品牌。
除了打造互聯網的“融”媒體,衢報集團還連續四年推出“市民觀察團活動”,該互動融合性強,受到了線上和線下的讀者一致追捧,吸引超過二十萬網友點擊,讀者踴躍報名參加觀察活動,下鄉村一線見證發展足跡,感受新農村發展成果。打開電腦,進入百度網頁,輸入“市民觀察團”幾個字,跳出的第一條檢索結果就是“衢報跨年報道:市民觀察團”的專題頁面。繼續往下檢索,你會發現衢報的市民觀察團檢索條數不少。衢報市民觀察團活動2014年10月下旬開始,800多位市民通過96811衢報公眾服務熱線、掌上衢州和衢州新聞網踴躍報名。
在這次市民觀察團的策劃及組織過程中,我們拋棄以往單純通過文字、圖片的靜態呈現方式,以互動、實時、線上線下結合的全媒體融合理念,推出包含14個不同主題的市民觀察體驗路線,邀請市民通過掌上衢州手機客戶端及96811聲訊熱線報名參與。14條路線活動分14天進行,讓市民親身感受變化,并通過報紙、網站、手機客戶端傳遞他們的觀察心聲,帶給市民一次全方位的體驗之旅,給了每位參與者發出自己聲音的機會。
當前,融媒時代已越來越深嵌入傳媒的變革和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傳統的對農廣播需要加快多屏互動,加速與網絡、手機等傳播介質的融合,通過官方微博、微信、手機App等多種傳播形式,增強內容個性化和用戶黏性互動,打造音頻、視頻、網絡全媒體的即時通信和用戶數據聚合播控平臺,實現三農報道的豐富性和受眾的延展性,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靈活的方式來不斷探索創新融媒體報道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