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民族出版是出版領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好民族出版不僅是對民族文化的弘揚和傳承,更是對推動民族間共同繁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需求化的多變,民族出版在互聯網時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突破這些發展的瓶頸,還得要先找到民族出版物中到底有什么問題,根據問題再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向。本研究主要集中于苗族出版物中對苗族特色文化的應用,探究苗族特色文化在本民族出版物中的利用,這不僅可以了解當下苗族出版物的出版概況,更能從一系列探究中去發現今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創新道路。
“民族出版,狹義上是指所有以少數民族文字為載體的知識信息的出版;廣義的民族出版除了狹義的民族出版外,包括以漢文為載體的關于少數民族題材作品的出版。”苗族是一個有其本民族語言卻沒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數民族,因此本文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后者,以漢文為載體的關于本民族題材的作品。
本文將研究的所有苗族出版物所包含的特色文化類別總結為五個大類,第一類是藝術類,主要包括音樂、舞蹈、樂器、銀飾等含有描寫藝術的題材;第二類是歷史類,主要包括講解苗族歷史、文化等方面的題材;第三類是習俗類,主要包括描寫苗族的居住、風俗民情、婚嫁、飲食等方面的題材;第四類是醫藥類,主要指寫苗藥類的題材;第五類是旅游類,主要包括描寫苗族地區的旅游開發的題材。
在具有代表性的苗族出版物中,各類苗族特色文化都有所涉及,但目前市場上最多的是藝術類,最少的是醫藥類,而旅游類書籍是基本上沒有的。從時間上來說,目前市場上對苗族出版物的出版仍然沒有停滯;從出版社來說,苗族出版物的出版不僅限于民族出版社,其他出版社對其也有涉獵。
從版式上來說,目前市場上大多數苗族的出版物都是平裝書,只有少數是精裝書。苗族出版物面對的是一個小眾市場,出版社考慮到如果采取精裝,相應的售價要提高,消費者買的可能性在這個本就是小的市場里更是會減小。但是平裝占大多數又會帶來另一個問題,書籍不易保存,書籍將被淹沒在所有書中。
歷史方面。在現有苗族出版物中,涉及歷史的大多是以詩歌題材來歌頌苗族人民的生活和古時候的一些事,苗族在各個時代的發展,其記錄還很少。出版社不僅可以在原本的詩歌題材上創新做精品苗族出版物,還可延伸兒童讀物方面做成歷史故事,以供孩子了解這樣一個民族的歷史。中國的孩子大多從小就接受的是西方神話和西方的歷史故事,而對于本土的了解還很匱乏,在這一點上是一個很好的突破點。
藝術方面。苗族的藝術類文化可謂多姿多彩,從剪紙、蠟染、織布到舞蹈、舞劍、摔跤,在每一個苗族地區都可見到這些最原始的手工藝術和肢體藝術。現有苗族出版物中這一類是最多的,對每一門具體的藝術形式都有專門的書籍,但它還有深挖的地方。作為一門藝術,一本書對其進行歷史、工序等描述時,出版社更應該圖文結合,用更多的圖片作為敘述方式,結合文字的描述,不僅能使讀者清晰可見,更能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習俗方面。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本民族習俗,有些是交叉的,有些又是獨有的。目前習俗類苗族出版物,大多描寫了婚俗,但是除了婚俗,苗族還有很多習俗值得探究,例如喪葬的習俗、過節的習俗、飲食的習俗等等。在內容上進行深挖的同時,可以采取制作視頻結合的方式,不管作為出版物的附贈品,還是作為單獨的銷售品,都會是很好的一條開辟道路。
醫藥方面。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存在著極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族醫藥知識。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與疾病、傷害做斗爭的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醫療經驗,他們對致病因素、疾病診斷、治療及預防等都有較深刻的認識,在疾病分類和命名上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處方用藥方面有著許多的獨到之處,成為我國傳統醫藥寶庫的一部分。但目前對于苗藥的記載及開發還很少,因此在醫藥的內容再開發這一部分很有挖掘價值,不僅可以作為我國現代中醫藥的參考,還可把苗藥的寶貴精髓保存下來。
旅游方面。當下旅游是一個社會熱話題,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以后開始追求精神生活,旅游成為最熱的選擇。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往往成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帶動著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要產業,在當地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代人在出行前也有這樣的一個喜好,先找攻略,因此各大APP也掀起了旅游攻略的熱潮。最熟悉的國外旅游出版物《孤獨星球》這幾年也是非常火,但是本國的這類旅行指南出版物就相對很少了。
當前的苗族出版物大多是平裝,對于版式設計也還停留在一般出版物的水平。苗族的民族特色不僅可以加入書本內容中,在設計裝幀上也可以加入這些元素。將圖騰圖案、刺繡圖案等等應用到封面上,將其做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設計。不僅可以把封面設計成紙質封面,還可以設計成布質的封面,現代人越來越多的在追求內在的同時也開始追求外表的精致,因此精裝民族圖書是拉動消費者的最實在理由。
從另一面來說,精裝書不僅僅是為了封面的美化,精裝書也是為了更長久地保存,經得起人們的反腐閱讀和長期保存,對于苗族出版物這類民族書籍,消費者大多是出于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回頭重復買的幾率很小,因此這也要求不僅要注重外表,更要內外兼修。
全文對苗族出版物的內容和裝幀形態進行整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 在現有苗族出版物中,內容涵蓋苗族藝術、苗族習俗、苗族歷史的較多,而苗族醫藥和苗族旅游的較少,出版社應對前面三者進行內容上的深挖創新,對后兩者著手加大選題的思考,在量和質上都要有所跟進。
(2) 苗族的本民族特色不僅要加進書本內容,更要利用到裝幀設計上,從封面入手,突出本民族特色,形成本民族的出版物特點。
(3) 在銷售上,與其他優秀民族出版物和非民族出版物結合,參與優秀民族出版物和非民族出版物的活動,加大宣傳力度,使苗族出版物走進讀者圈。
(4) 開發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將苗族出版物的銷售和苗族其他特色文化的商品結合,進行互取長處銷售方式。在發展實體書店的同時,少數民族文字圖書工作者也可以通過開辦相應的網絡書店,拓寬少數民族文字圖書的銷售渠道,緊跟上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和網上購物的潮流,便于越來越多的讀者在網絡上關注少數民族圖書、保證資源的共享、打破空間的約束。
總之,民族文化的繁榮是民族發展進步的重要條件和重要內容。繁榮民族文化關系到中華民族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關系到我國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只有各民族的經濟文化充分發展,各民族均實現現代化,才有社會主義中國的現代化。在此過程中,民族出版事業要勇于承擔起艱巨而光榮的歷史使命,為實現我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