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黎
(新疆庫爾勒市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新疆 庫爾勒 841000)
伴隨著三網融合的進一步深化,網絡機頂盒以迅猛的發展勢頭進入千家萬戶,地市級電視臺不再受傳統電視信號傳輸渠道的束縛,可以通過以寬帶為傳輸渠道的網絡機頂盒將優質節目內容傳送到任何地方。電視的傳輸制式有CATV、IPTV、OTT、DVB-S、DVB-T等,其中以IPTV發展最快,其被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分割業務。地市級電視臺罕有上星頻道,也較少出現在OTT機頂盒中,只有IPTV、DVB-T、CATV三種模式支持。在網絡新媒體以全新姿態加入市場競爭后,如何把握自身優勢,將頻道優質資源送到千家萬戶成為地方電視媒體的當務之急。
地市級電視臺作為城市文化的標簽,相較于央視和地域性主流媒體,其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本土化。在網絡媒體不發達的時期,地方受眾主要通過城市電視頻道來了解本地信息,地方電視媒體的權威性、可靠性要遠超過網絡新媒體。即使地方電視媒體在新聞生產的時效性、信息傳播的互動性等方面稍顯劣勢,但受眾依然依賴電視媒體的信息驗證和權威發布。地方電視臺除了在地方民生新聞方面有優勢,還兼具聯結地方政府和群眾的橋梁作用,肩負政府輿論導向、社會教育、文化娛樂等職責,在地方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的功能,其能貼近地方群眾生活、反映老百姓心聲的電視節目就能受到觀眾的熱捧。
在便攜攝像設備普及和網絡技術成熟的今天,拿起手機和照相機,人人都是記者和導演。新媒體新聞產品、門戶網站、微博、微信都成為民眾分享新聞信息和抒發胸臆的平臺,新聞信息生產和發布的低門檻導致網絡謠言四起,大到國家層面的混淆視聽的謠言、小到街頭巷尾的搬弄是非,受眾在進行信息篩選的過程中焦頭爛額,不得不轉向電視媒體來尋求權威驗證。由于公共電視資源的有限性,地方電視臺就成為本地區的信息傳播的權威代表。
地市級電視臺長期深耕本土受眾市場,在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省級電視媒體和互聯網新媒體雖然在傳播手段、傳播方式上都要領先于地方電視臺,但地市級電視臺對于區域資源卻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尤其是地方電視媒體的“公辦”身份,在當地新聞的采制中總是沖在最前線,新聞記者、編輯從新聞策劃到新聞采制都有足夠的經驗和實力。囿于資源的限制,央視和省級電視臺對地方信息資源的獲取往往要通過地方電視臺。
四級辦臺的發展理念繁榮了廣播電視事業,但基層廣播電視臺由地方政府全額撥款改為差額撥款甚至自負盈虧后,在企業化經營上陷入困頓。因此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要求縣區級廣播電視臺轉變職能,或成為市級臺的派出機構,這樣就出讓了縣級電視臺的原有市場份額,這對于地市級電視臺的發展是個機遇。
要把本地的電視頻道做大做強,要充分借助網絡和各種新技術的力量,把自己的電視頻道展現在千家萬戶的眼前。電視頻道要提高收視率,首先必須要擴大收視群體,大力發展地面數字電視,其次利用有線電視網絡和IPTV網絡及互聯網絡來擴大收視人群。地方數字電視是電視臺直屬的傳播途徑,大力發展地方電視是擴大本地電視頻道的最有效手段。同時,與各種網絡運營商積極合作,將自己的頻道做大做強,實現雙贏。最后,推進頻道高清化。許多地市級臺的播出設備還停留在標清播出上,因此標清頻道的高清化勢在必行。
新媒體低成本的內容生產和形式多樣的傳播方式,恰好彌補了地市、縣級廣播電視臺在資金、設備方面的劣勢。要緊跟時代,強力推進媒體融合,適應傳播方式互動化、移動化的新媒體發展趨勢。融媒體新聞平臺的建設要率先做好“兩微一端”,著力打造“兩微矩陣”,通過電視欄目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電視臺公眾人物的網絡影響力,實現電視節目的融媒體傳播和多平臺互動。在自建新媒體平臺方面,可與新華社、央視新聞等發展勢頭強勁的新媒體平臺合作,或引入民間資本,多向合作協辦公眾傳播融媒體平臺。
制播分離改革對于條件有限的地方電視臺是十分必要的,“拿來主義”顯得很實用。與實力雄厚的傳媒集團聯合制作高質量節目,或者直接引進衛視節目、與同級別電視臺聯合制作,都是豐富電視內容多元化的有效途徑。另外,鼓勵電視臺成立經營性公司,拓展業務范圍,建立廣播電視事業產業統籌協調、分類管理、整體開發、科學運行的制播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