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碩 李 瓊
(廣電網絡漢中分公司,陜西 漢中 723000)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2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末全國內地總人口13.8億,其中農村戶籍人口為5.9億,占比達42.8%,農村人口一直以來是我國常住居民中很大一部分。相關調查還顯示,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不少地方的有線電視和寬帶入戶率低于30%,在一些偏遠地區和山區甚至幾乎為零,這給廣電網絡在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我國農村與城鎮地區相比,在地理環境上有著較大差異,往往依路而建或者依水而建,文化娛樂活動相對匱乏,雖然經過近60年的發展,有了較為長足的發展,但是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各地區在進行有線電視網絡建設過程中缺乏一個有效的控制管理機制,使得各地區農村廣電網絡建設標準不統一,導致資金浪費等現象的產生,項目實施后缺乏一個嚴格的驗收和管理工作,很難保證農村廣電網絡建設質量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在政策上,中央決定“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縮小城鄉數字化建設鴻溝。設想通過農村廣電網絡發展的帶頭作用,滲透到農業生產過程、田間管理和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傳播的領域來,實現基于農村廣電網絡的農村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推動如農產品、農村旅游和農家樂等新的農村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推動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大發展。
根據當前農村廣電網絡建設的現狀,在建設方式上遵循著構建和完善廣電網絡建設標準,在規范管理機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制訂各地方的廣電網絡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強化農村廣電網絡系統運營和管理方的職能,建立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使得建設方案落實到實處。加強對于農村廣電網絡從業人員技能和素質的培訓工作,讓他們熟悉自身職責和工作的基本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農村廣電網絡建設工作有序開展。
根據國家廣播電視局的規定,要從農村廣電網絡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盡快制訂出《農村廣播電視網絡建設技術操作標準》以及《農村廣播電視網絡建設管理方案》等,大力推進城鎮到農村有線光纜和寬帶數字網絡的發展和建設,改變傳統的忽視農村市場和農村網絡建設投入較小的錯誤思路和工作方法,同時注重分析行業內其他競爭對手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克服建設上的對困難認識不足和過度畏懼等不良心理,從科學管理和高效控制等角度準確掌控建設資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力度。農村有線網絡市場是一個非常廣闊和發展潛力巨大的新型市場,它與城鎮網絡市場有著很大的差異,如農戶分散較為不規則,沒有具體的規模和層次,市場的市場效益并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我國有線電視業務經過了近十年的布局和發展,在農村市場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在寬帶網絡業務上與行業內其他企業相比還有著一定的差距,如聯通網絡公司在開展數字通信業務的過程中,一方面大力發展移動網絡和移動通信服務,在農村市場隨處可見各種聯通公司的營銷廣告和海報等信息,而廣電網絡公司往往忽視了農村市場的投入,片面地布局城鎮市場,但在當前該市場已經非常飽和的情況下,缺乏進一步市場開發和挖掘的空間,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
農村廣電網絡市場的發展主要把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思路,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從效益出發,主要考慮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農村居民的收入情況、農村區域內的電視業務發展情況和有線寬帶具體需求情況。如:湖北省十堰市在進行農村廣電網絡建設過程中,積極爭取政府對于鄉村寬帶電信服務項目的補貼,資金一旦獲批,立馬開展對農村網絡建設和改造的工程,結合當地實際,利用舊有廣電桿路或租用電力桿路的方式來建設網絡線路設施,在線路入戶設計上,電視線路遵循到自然村百分之百覆蓋,寬帶線路百分之五十覆蓋的原則,在農村中心區域,建議采取三網融合的方式進行廣電網絡建設,實現有線電視產品和互聯網產品的有機融合,構建基于DVB+OTT的技術方案,如湖北廣電在2016年開始施行廣電網絡終端的積極融合,開通了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絡,實現了電視直播、節目回看、電視線上購物、農務信息傳播等功能,加強了廣電網絡與農村居民的黏度,從而提高了廣電網絡在農村市場的占有率。在節目質量上,積極開發和編輯農村居民喜愛的節目,設置更加人性化的點播欄目。
在三網融合背景下,農村網絡市場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市場,廣電網絡要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必須抓住這一機遇,結合各地區農村市場的實際情況,制訂出一個科學合理的網絡建設方案,不斷提高工作素質和業務能力,深入農村,從農村居民需求出發,這樣才能取得長期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