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瑤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交互式”思維不斷地創造著行業的新高度,尤其是在新聞媒體業。“下文,來自世界的回復。”一句宣傳語就已經引起人們對于這一新聞客戶端的注意,而“下文”則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旗下的新聞客戶端之一,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探索體現。
寫新聞并不難,難的是寫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以央視、《人民日報》為首的傳統媒體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新時代可謂是挑戰重重,以親近的、直接的交流和傳播方式為首的接地氣兒派如今成為主流。《人民日報》推出“中央廚房”式新聞系統,旨在探索新聞產品“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全天滾動、全球覆蓋”的新模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的時代,人們對于新聞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當代社會,不管什么年齡階段的人,獲取信息的途徑都變得多種多樣。老年人閱讀新聞不再局限于紙質報紙,他們也會選擇通過廣播、電視、網絡來獲取信息,而年輕人更是可以利用新媒體成為新聞的“第一作者”“傳播源”。新媒體的發展豐富了原始新聞的傳播途徑,實現多樣化地滿足人們對于新聞的需求,同時也為新聞模式提供了發展創新的機會與空間。人們通過技術實踐發現,往往是科技的缺乏限制了人們的想象力。
“交互式”新聞,顧名思義是互動體驗式的新聞閱讀模式。雖然在學術上對于此種新聞的閱讀模式還沒有官方的定義,但是其地位和影響力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在不斷提升。新媒體時代,人們越來越注重信息獲取的主動性與便捷性,我們既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新聞,也可以成為新聞的“發布者”,人人都可成為“自媒體”,這種主觀能動性的新聞意識不可替代。幾年前,英國曾研發出交互式新聞紙——在報紙上可上網、可觸摸操作。“把紙放在物聯網之中為整個產業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改變了我們講述故事和收集信息的方式——我們終于可以統計:讀報的人是誰,以及他是如何與報紙交互的。”中央蘭開夏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說道。
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人們獲取新聞的途徑、速度有了很大的改變。交互式新聞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連接著科技、創新以及新聞信息的多重平臺。
“歡迎你,來到下文的新聞世界。”作為對話式新聞app——“下文”親切的開場白,這象征著我們迎來了一個具有創新性的新聞閱讀時代。對話式新聞是什么呢?對話式新聞就是將新聞以聊天對話的形式展現給用戶,提供擬人化的對話場景。“下文”app采用聊天的形式來提供新聞資訊,相比官方媒體的形象顯得更加個性化和接地氣兒。進入界面,是我們喜聞樂見的看新聞模式,對于新聞你可以做出選擇:想知道是怎么回事?還是不感興趣?這決定權全在用戶自己。用戶的選擇構成了我們常見的QQ聊天對話的形式,可以瀏覽文字、圖片、小視頻等。相比起傳統的新聞資訊類客戶端,這一新聞資訊app可以說是一次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創新,帶給了新聞媒體新的發展體驗與空間。
與此同時,由于是新型的人工智能式的新聞資訊平臺,所以其新聞和消息都是單向的傳播,形式創新,人們喜聞樂見,但是信息的獲取量有限,在閱讀了一定數量的新聞后,系統會自動顯示“先聊到這兒,你可以刷刷報紙按鈕,看看其他資訊”。可以說,“下文”也是一個新聞資訊的媒介平臺。這個app的使用人群限于使用手機的年輕用戶,對于新聞需求量大和使用其他新聞閱讀工具的人群來講,這一創新的作用未能完全發揮,但“下文”app毋庸置疑是新聞閱讀創新模式的引領者和示范者。
在國際新聞傳播的舞臺上,我國傳統媒體也在不斷嘗試著新聞傳播的新方式、新媒介、新思想。通過媒介,我們可以有效地進行新聞傳播、信息共享。近幾年來,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展,我國傳統媒體也在不斷嘗試和探索,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不斷提升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對于信息共享,我們更應“走出去”,多方借鑒、融合,取長補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以“下文”app為例的新聞交互模式為我國新聞發展提供了一個新興方向。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國民素質的提升以及世界新聞傳播模式的不斷更新,我國新聞傳播模式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試想在未來,受眾都能夠與新聞媒介成為“新聞摯友”,能夠及時有效溝通、高效獲取資訊,更能夠通過媒介及時反映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狀態,以一種更舒服、更親近的方式進行信息交流與分享,我國的新聞環境與文化軟實力定會更加規范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