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巽
(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江蘇 南京 210000)
微信公眾平臺是在微信APP的基礎上開發的一款產品,微信公眾平臺借助于其廣闊的用戶人群,在幾年的時間內就成長為當下移動互聯網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從2016年企鵝智庫對2016年微信影響力做的調查報告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群對公眾平臺的了解只是為了更加方便的獲得相關資訊,由此可見,媒體和社交平臺已經開始逐步融合了。在如今新媒體的發展形勢下,傳統媒體也開始逐漸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搶占先機。但是,有些新媒體客戶對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技巧還有很大的不足,沒能剖析微信公眾平臺的媒體功能。所以電視臺在運營微信公眾平臺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營銷手段,使之提高電視臺的收視率。
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其內容是非常核心的,內容的好與壞決定了公眾平臺的對客戶的吸引力。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同樣的,客戶在選擇方面也有非常高的自主性,因此,電視臺在運營微信公眾平臺的時候,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對內容做及時的更新和調整,雖然很多電視臺節目展示的微信公眾平臺內容的形式比較多樣,但大多都是將原有平臺的內容直接搬過來,沒有個性化。從長期來講,這種模式非常不利于電視臺未來的發展。從運營者的角度來看,微信公眾平臺還屬于比較新鮮的事物,很多電視臺并沒有運營微信公眾平臺的經驗,傳統的編輯模式對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運行并不適用,反而會顯得內容空乏無味,甚至淪為電視臺節目資源的回收站,沒有特色。對于電視節目原創的打造,筆者從兩個方面來進行挖掘,首先是將電視臺現在的頻道和內容綜合起來,對于一些未能播出的節目可以在公眾平臺上進行播出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也能對于電視頻道節目進行充分利用。其次,可以借助于電視臺資源的優勢,打造原創精品節目,將新聞性和娛樂性能都融入進去。
現在微信和微信公眾平臺開始逐漸轉變成人們對于外界知識獲取的重要方式之一,現在很多用戶每天都會玩微信,刷朋友圈,這種生活方式開始成為時代的主流。現在公眾號數量有成千上萬個,要怎么在這些公眾號中樹立自己獨特的風格,去吸引更多觀眾的眼球,是公眾號運營者最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推送頻率的選擇也是內容推送的重點,客觀上體現出了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密度。內容發送的頻率應保持在相對穩定的范圍內,如果發送的頻率過低,就會降低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效果,然而發送的頻率過高則又容易引起用戶的不悅,會大大降低用戶對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滿意度。電視臺應結合目標受眾的個性,制訂出相應節目內容進行推送。過高或過低的推送頻率對傳播效果有一定的副作用,每一個推送內容都要分開。
雖然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方式比較靈活,沒有固定模式,但應該準確地把握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在對平臺內容進行分類的時候,應該要根據內容特點,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資源分為幾個類型,把內容進行細分,以促進微信公眾平臺的良性發展,這是非常必要的。一些公共平臺僅僅是每天自動向用戶發送大量內容,這種推送模式已經不合時宜,不僅無法得到用戶的肯定,也很難在互聯網上獲得競爭優勢。電視臺節目可以通過打造自己個性的微信公眾平臺,將節目資源進行細分。
以往的電視節目在傳播中,觀眾屬于被動接受的一方,雙方不能進行很好的溝通與交流,但是電視臺開設微信公眾號后,這種情況就能夠改變,由于受眾群體比較龐大,公眾號除了向用戶推送精彩的內容外,每個消息上還設置了點贊和評論的互動功能,這就能夠有效地對用戶的反饋進行收集,這種方式能夠大大提高電視節目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的服務性,與用戶形成更好的溝通。
微信公共平臺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媒體形式,已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微信不僅是新聞媒體的一個新的內容推送渠道,也是一個探索用戶資源、將傳統媒體品牌優勢延伸到新媒體的難得機會。電視臺應充分挖掘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推廣自身媒體優勢資源的潛力,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的高效整合作用,打造微信公共號,擴大媒體影響力,提高和助推電視節目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