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天津市濱海新區公安消防支隊,天津 300450)
突發事件讓人們處于一種心理應激狀態。此時,要求個人立即做出某種反應,使個體被迫進入心理應激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很難在短時間內對事件做出全面、正確的分析,因此表現出對事件有關信息的急切期盼,希望了解更多的有關信息,了解事件本身及事態發展。因而更需要新聞宣傳工作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謀劃最佳的宣傳形式,及時滿足人們了解事件真相和處置情況的需求,消除群眾恐慌和疑慮,增強群眾公共安全意識,提高社會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使新聞宣傳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應。
當前,新聞媒體對突發公共事件關注度越來越高,一旦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特別是重大自然災害或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事件,眾多媒體就會迅速云集到災害事故發生地。新聞媒體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陷入了“新聞巷戰”。要想在眾多媒體特別是同類媒體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除了媒體記者自身過硬的素質和敏銳的新聞洞察力,還需要靠內容的重要性及新穎性,即抓住瞬間出現的新聞機遇。一個重大新聞出現后,各種媒體各顯神通,均用自己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向社會發布。
1.堅持正確導向,維護社會穩定
消防應急宣傳工作,要有利于黨和政府工作大局,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有利于社會穩定和事件的妥善處置。
2.堅持公開透明,積極導控輿論
突發事件信息及時、準確、有效地發布有助于公眾了解事件本身及發展動態,滿足公眾對信息了解的心理需求,讓政府的處置行為更容易得到公眾的理解和配合,為政府和公眾的有效溝通架起橋梁。此外,也能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為政府對突發事件更有效處置提供良好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3.堅持統籌協調,依法規范管理
按照《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依法開展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發布和新聞報道,做到科學、依法、有效管理,促進消防應急宣傳工作的規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災害事故的發生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消防應急新聞宣傳要緊密結合任務特點和救災進程,把握社會關注和公眾心理,既要全面、客觀、有序地展示消防部隊應急救援行動,又要抓住不同階段的重點,合理調配資源開展有針對性的應急宣傳工作。
應急救援任務結束,應急宣傳工作卻不能隨之而結束,一些當時來不及挖掘的人物事跡,都要在行動結束后繼續組織宣傳報道。
應急新聞宣傳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很強,為了保證宣傳的正確方向,必須準確把握宣傳的導向和口徑。特別是處置重大災害事故,要及時與黨委宣傳部門和上級機關做好協調,及時通報情況,接受上級指示,明確宣傳基調和注意事項。
現實生活中,媒體已經成為公眾了解政府、了解新鮮事物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它介于政府和公眾之間,既配合政府傳遞信息,也引導公眾,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是黨和政府與公眾之間信息溝通的平臺和中介。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媒體可以利用自身特點和優勢提供及時、準確、充分的報道,以保證政府(傳播主體)→媒體(傳播渠道)→公眾(傳播對象)這一傳播鏈條暢通無阻。同時要加強各媒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大眾傳媒由于各具優劣勢,面對的受眾對象也不同,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需要利用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優勢進行不同角度的報道,以合力的形式向公眾傳遞信息,同時展示消防官兵的戰斗精神和英勇事跡,樹立消防部隊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良好形象。
各級公安消防部隊要將應急新聞宣傳工作納入各類事故(災害)應急處置總體部署,有意識地加強宣傳骨干梯次培養,把有一定文字或攝影或攝像功底,而且政治敏銳性強、工作作風過硬的年輕干部和優秀士官選拔到宣傳崗位上鍛煉。加強應急宣傳專題培訓,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實地操作、業務比武等,提升宣傳人員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水平。
在對突發公共事件特別是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中,同樣需要開展講評,開展效果評估。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完畢后,宣傳部門應聯合其他相關部門及時對事件處置中的新聞采集、新聞發布、輿論導控、典型樹立、工作運行等環節進行全面總結,從應急預案的操作性、工作運轉的協調性、參戰人員的業務能力、宣傳設備的有效性、宣傳效果的影響力等方面進行評估,總結好的經驗做法,提出改進現狀的建議和對策,更好地指導和服務今后的應急宣傳工作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