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屹
(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甘肅 蘭州 730030)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出版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編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圖書出版的真正目的并未改變,仍在于開啟民智、傳承文化。曾幾何時,編輯的主要工作還是“手工勞作”,文編審稿,保證編校質量;美編組圖并進行裝幀設計,拿起剪刀、膠水,剪剪貼貼一本書的大樣就基本呈現了。原本以為這種完美的結合方式會薪火相傳,可網絡時代的到來悄然改變著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加上手機的快速普及、手機智能化的不斷推進以及各種電子閱讀器的誕生,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大部分人由傳統的紙質圖書閱讀方式轉變為手機閱讀、PC閱讀等電子閱讀方式。因為網上閱讀的確很便捷、精準、圖文并茂,讀者的體驗感要比閱讀紙質圖書來得更直接。手機閱讀更是打破了很多束縛,場地和時間不再受限,隨時隨地可以閱讀,而且不像傳統圖書那樣需要考慮攜帶是否方便,這樣的對閱讀者來說沒有任何負擔。數字化出版確實給傳統出版帶來了很大的競爭壓力和威脅,導致了傳統圖書出版銷量的大幅下降,并且圖書銷售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原來圖書銷售只能通過地面實體店來銷售,而現在網絡平臺能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拿到自己想要的書籍。
面對現狀,從出版的角度看,我認為紙質圖書并不會被取代,而相反我們作為新時代的編輯不但不能抵觸數字化出版而且還要和數字化出版接軌,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放棄紙質圖書,考慮兼顧數字化出版市場,并且考慮如何讓傳統出版資源以數字化出版形式呈現;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如何使傳統出版物繼續保持獨有的特色——就是數字化出版難以具備的那些優點。這就要加強精品意識,使紙質書精品化,內容確鑿標準,帶有更強的觀賞性,讓讀者愛不釋手,并具有收藏價值。這些都是數字化出版物很難具備的特點或者說是通過簡單復制無法達到的,從而顯示出紙質書獨立存在的價值;當然最終我們要結合經典紙質圖書的文化,發揮數字化出版的優勢。傳統出版和數字化出版的結合,要發揮各自的優勢,數字化出版在設計方面有很多優勢。一本書可以帶給讀者很多種感受,這種感受也是非常直接的。通過設計,編輯可以給一本書增添許多附加值。數字化出版物可以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響、動漫等各種資源充分地整合起來,做成一個全方位的綜合體,讓讀者不僅僅只是通過文字品味內容,而是置身其中,不僅僅是閱讀,而是通過各種渠道向身體不同的器官傳遞信息,從而讓閱讀者得到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感受,這也是傳統出版物所無法呈現的圖書樣式。
不管是傳統紙質出版還是數字化出版,都離不開編輯本身。順應數字化出版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要認識到編輯只看看稿子、查查編校質量的時代早已經不能在當今社會立足了。現在的編輯一定是復合型的,從選題策劃到聯系作者、裝幀設計、編校、印制、營銷等各個環節,優秀的編輯一定是負責到底、親力親為的。在選題的策劃階段,編輯要利用大數據就對自身產品做好全面的市場調研和分析,并且了解同類產品的相關信息,完善銷售渠道。在圖書的裝幀設計階段充分地和美編溝通,讓文圖以最好的形式結合并表達出來,最終還要考慮上架的擺放形式或數字化出版的載體呈現效果。如果有紙質呈現,編輯要對印制環節有足夠的把控,要對用紙的類型、規格、克數有全面的了解,并且親自到印刷廠對印刷的每個環節進行監督。到了圖書的銷售階段,編輯要了解市場區域分布,了解渠道環節,掌握上架情況,還要及時聯系銷售方取得銷售進展情況。
作為一個編輯,關心的永遠都是圖書。除了擁有編輯的基本素質(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深厚的人文關懷、扎實的專業素養、全面的策劃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也要對目前的圖書市場和社會發展有清醒的認知。互聯網時代的編輯,不但要做好以往傳統出版的工作,還要提升數字化出版方面的能力。對于計算機使用必須能夠熟練地掌握,在互聯網時代,稿件的傳遞和溝通基本都是在互聯網上完成的。另外的重中之重還是內容,不管什么形式的出版,最終都要以內容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內容優質我們才能通過紙質或者數字化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編輯在對內容的把控上顯得至關重要。編輯還要有很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在遇到好的選題的時候能夠充分地上傳下達,用認真的態度面對每一個選題,不辜負作者也不辜負讀者,盡量把好的作品用多樣的形式呈現出來。編輯還要有好的理想和社會擔當,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自覺地拒絕文化垃圾,帶給社會正能量,這也是我們經常提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存,社會效益優先原則。
互聯網時代,讓作者和編輯的距離更近了,讓編輯和讀者的距離更近了,互聯網讓每個人的心靈更近了,愿我們所有編輯做好這承上啟下的一環,做一本好書,贏一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