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香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 100101)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大量傳媒軟件社交工具涌入人們視野,比如微博、微信等。傳媒已經占據大多數人工作(學習)和娛樂的不少時間,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前提下,將傳媒引入到高校教育中,將校園傳媒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臺,使其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傳播途徑,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現代教育中將傳統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又一種形式。這種新教育形式的發展還不完全成熟。因此,要對它嚴格把關,盡可能排除那些影響因素,進而發揮校園傳媒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校園傳媒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高校借助各媒體平臺(校園廣播、校園報刊、校宣傳欄、校園微博、微信等)來傳播各種時事新聞、國家重大方針和政策,同時開展各種理論討論或征文活動,以此激發廣大師生共同參與的熱情。通過校園傳媒傳播一系列國家政治新聞并開展相關活動,來激發大學生愛國愛校的精神,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通過校園傳媒進行文化傳播,以此建立和諧文明的大學校園,并有效地將學校和社會銜接起來。
校園傳媒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說是對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是以當前社會時期出現的各種媒體作為教育的輔助工具。校園傳媒思想政治教育的優點在于,能夠以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教學效果更加有成效;此外,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利用互聯網傳播,能讓大學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國家時事動態,做到知識及時更新;除此之外,校園媒體還能更多地引起同學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視,并積極地參與其中,因而有效地拉近了學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校園傳媒都是需要人工操作的,因此,影響高校校園傳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因素多在于人為因素。
網絡媒體魚龍混雜、有利有弊,有些高校因為擔心其弊端的影響,而拒絕使用網絡媒體。或者說,有些高校黨委、團委老師對某些流行趨勢接受起來較困難,因而不能及時利用網絡媒體的功能,其校園媒體基本上還停留在校園廣播、宣傳欄、報紙等傳統媒體形式上,只是利用傳統媒體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校園廣播能夠將信息以聲音的形式“強加”給學生,能夠起到一定的政事宣傳作用。其他的校園媒體,如宣傳欄、報紙,是“安靜”地傳達著信息。對于一般的大學生來說,不能主動接收外界信息,那么這部分學生就不能夠接收到傳統媒體傳達的信息,對國家的時事動態不了解。校園媒體無法將信息傳達給學生,就是沒有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科技發展非常迅速,大部分高校學生都能熟知網絡媒體并加以運用。從微博、微信的流行程度來看,兩者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學校黨委宣傳部能夠看到網絡媒體的價值,那么這部分高校的校園媒體就能引進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網絡媒體是有別于傳統媒體的,它是一種高科技產物,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有限,而成效可能事半功倍。比如說,內容死板形式單一是影響校園傳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重要因素。內容死板形式單一極易讓受眾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那么受眾就會對內容反感,因而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且死板的內容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激發受眾的興趣,信息不能順利傳遞。所以,一方面受眾反感死板的內容,另一方面傳播形式又不能吸引受眾,那么信息內容能不能得到傳播也就可想而知了。
世界每天都在發生各種時事,就拿我國來說,政事也是時時更新。如果校園傳媒的信息更新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就很容易被學生忽視。校園廣播、宣傳欄等校園傳媒的信息更新通常是老師安排學生來進行的,一般來講,學生會及時進行內容更新。但是這些靜態傳播信息的途徑現在已經不能作為校園傳媒的主要形式,目前人們都把目光聚焦在校園微博、微信這些正受學生關注的網絡媒體上,大部分學校都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這種傳播性較強的媒體時刻傳達著學校建設形象,學校對此就會很重視。因此,一般高校官方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的管理者都是老師,而老師每天處理繁忙的工作,管理微博、微信的時間相對有限;并且,老師對外界新信息接收的速度較學生慢,不能及時抓住當下時事新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久而久之,校園網絡媒體就會被學生忽視,而不能發揮校園傳媒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幾乎具備一切人類需要的功能。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是當下最為流行和廣泛使用的社交軟件,也是被廣大學生樂于接受的社交軟件。因此,高校傳媒工作者應當充分利用這些網絡媒體來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的優點很多:一是高速性,網絡媒體是依靠互聯網而存在,其信息傳播具有高速性;二是覆蓋面廣,網絡媒體如微信、微博的用戶非常多,其中高校學生用戶也不在少數,事實上網絡媒體是學生社交的常用工具,利用微信、微博可以將信息傳遞給大部分學生。當然,傳統校園傳媒的信息傳播雖然處于靜態,但是它們也有它們的優點,比如說,形式安全,操作方便,比較省事、省力。高校要在做好傳統校園媒體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好網絡媒體,將校園媒體擴大化。高校開設官方微信、微博后要在校園里宣傳開來,讓大學生們知道它的存在,并關注本校公眾號。
開設校園網絡媒體公眾號后,必須發表消息才能發揮其作用,否則空有其表。并且,網絡發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避免空洞死板。死板的內容極易讓大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那么他們就會對傳播內容產生反感的情緒,因而達不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因此,要盡可能豐富校園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增加內容的趣味性,用詼諧幽默的表達方式來發表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先吸引學生讀者關心國家時事動態,同時又能將政治文化回饋給學生。不過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且高校黨委、團委老師政務繁忙,要處理多種事情,在校園文化傳媒上花費的時間有限,這使其難度更是加大。因此可以將微博、微信等校園網絡媒體賬號管理權分給學校負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老師。
目前,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主要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還有大學生每年都會學習的《形勢與政策》。這些老師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懂得如何將這些原本枯燥的知識生動、有效地傳達給學生。因此,可以在這些老師中挑選較受學生歡迎的,能夠詼諧表達復雜信息的老師擔任校園網絡媒體的管理者,負責撰寫文章內容,發表文章,吸引學生關注,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校園網絡文化媒體中關于國家時事動態的新聞必須及時更新,因為新聞本身具有及時性,這樣新聞才能體現它的價值。而老師對網絡知識的接受速度低于學生,當老師反應過來時,新聞已經過了時效。因此,可以在學生群體中挑選校園媒體官方賬戶管理員,專門負責更新國家和國際時事新聞動態。但是,對學生管理員的選擇必須要嚴格。首先,學生管理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學生必須是愛國、愛黨、愛校的學生,能夠自覺維護國家尊嚴;其次,學生對國家時事有較高敏感度,能及時接受外界信息,關心時事動態,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此外,學生還必須具有開朗活潑的性格,心靈不陰暗,能夠發表積極向上的信息。
校園廣播是一種傳統的校園傳媒,它與網絡媒體不同之處是,網絡媒體是學生自愿接收信息,校園廣播是“強制性”地把信息傳遞給學生。不管學生是不是愿意聽,它主動地將信息傳播出來。校園廣播本就是校園文化的一種體現,它的存在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就算是“強制性”,但也是不被學生反感的。因此,高校校園傳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好好利用廣播這一媒體平臺,增加校園廣播播放的文化內容。校園廣播一般也是由學生來完成的,因此,和上面的情況一樣,也可以挑選素質較高的學生來開展校園廣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播放國家時事新聞,激發學生愛國愛黨的熱情。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個大學教育教學必須完成任務,不僅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教學任務,還要利用各種校園傳媒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高校應針對本校教學特點和學生特點,找出影響校園傳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發揮因素,制訂改進方案策略,盡可能完善校園傳媒傳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