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由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擔當制作人,以“朗讀打動人心”為口號,每期邀請一位閱歷豐富的明星人物或平凡素人,通過訪談與朗讀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故事、心得。它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以真摯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在每期節目中,嘉賓依據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并通過飽含深情的朗讀,以舞臺視覺語言輔助呈現,讓觀眾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情感之美。這檔傳播經典文化和人文情懷的綜藝節目,已經成為文化類綜藝節目典范。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特征。
《朗讀者》作為文化類綜藝節目,它以塑造人文情懷為基點,從受眾的視角出發,每期節目主題的選擇都很巧妙,選取受眾關注的主題。例如遇見、陪伴、選擇、禮物等,這些主題無疑觸到了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受眾感同身受很容易情感代入,產生共鳴。這些人人皆有感觸的主題,借以嘉賓的朗讀向受眾娓娓道來,用真實的情感打動人心,實現了節目的熱播。它的成功之處在于節目營造出了打動人心的情懷,贏得良好的口碑,值得推廣流傳、不斷延續。
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綜藝節目層出不窮,然而存在過度依賴消費明星、盲目迎合受眾的不良現象,很多節目盲目跟風,缺乏創新。《朗讀者》別具一格,具有獨特的節目形式和內容表達。首先它沒有選擇流量明星刷關注,而是選有經歷、具有內在底蘊,真正有故事的人來朗讀,致力于把文化節目做成有自身特色的節目。此外,節目擁有獨特的內容呈現形式,節目內容由主持人對嘉賓的訪談以及嘉賓朗讀兩部分構成,不僅設置了開場曲演奏及結尾彈唱,而且每期節目都有一個固定主題,將嘉賓和朗讀作品串聯起來,有利于實現文化的傳承與情感的共鳴。
《朗讀者》從節目的宗旨“一個人,一段文”為出發點,制定嘉賓選擇的標準,他們深知打動人心的是情懷而非光環,因此邀請的嘉賓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受眾可以看到各種人物跌宕起伏或平淡或波折的人生經驗。十二期節目邀請的嘉賓中,包含了科學家、外交家、作家、曲藝家和普通人。有濮存昕、斯琴高娃、蔣雯麗、王學圻這樣的老戲骨;有劉震云、鄭淵潔這樣的著名作家;有柳傳志這樣的商界名流;有許淵沖前輩這樣的知識分子;有喬榛、張梓琳這樣的文體界知名人士;還有鮮花夫婦周小林殷潔、無國界醫生蔣勵這樣的普通人。他們是有故事積淀的人,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人生閱歷,帶著自己的故事來朗讀,并與觀眾分享生活感悟。
此外,節目邀請的嘉賓貼合每期主題,制作組精心選擇既與嘉賓人生經歷相符又能被大眾所理解的內容作為節目主題。例如,第一期節目的主題為遇見,邀請了世界小姐張梓琳為嘉賓,她人生閱歷與節目主題十分契合,她在節目中分享自己遇見“世界小姐冠軍”、遇見“母親”這兩次人生中美麗的故事,將自己的生活感悟娓娓道來。節目真正做到嘉賓與朗讀主題相互貼合,嘉賓能傳達主題,主題與所邀嘉賓的生活感悟相貼合。這種巧妙的契合可以更加有力地向觀眾傳達文字的精神力量,彰顯善良、勇敢等優秀的品質,真正擊中觀眾的內心。
作為一檔優質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將娛樂節目模式和傳統文化傳播相結合,消解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感,又契合大眾內心需求。節目始終堅守初衷,倡導公眾閱讀。它借助真實的情感溝通,與觀眾形成良性互動,將經典傳統文化與朗讀巧妙編合,打破綜藝節目桎梏,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震撼觀眾。它通過獨特的文化形態,深入淺出,直擊心靈深處,以朗讀打動人心,以文學和藝術的感染力和造詣為觀眾帶來走心的觀看感受。讓朗讀者及觀眾感悟文化的魅力,體驗現代社會思維與傳統文化的交流碰撞,感悟中華傳統文明的魅力。
《朗讀者》等文化綜藝節目的熱播,預示著在如此浮躁、快速的年代,公眾仍對傳統文化有需求,當下綜藝節目傳承文化引領閱讀的制作模式值得推崇。文化類綜藝節目應銘記初衷,顧慮到公眾對傳統文化產生的純凈、美好、真誠、樸素的情感需求,扛起文化傳承的旗幟,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制作出優良的原創性節目。總體而言,文化類綜藝節目亟須回歸文化內涵之魂,訴諸觀眾以文化與情感,唯有如此文化綜藝節目才能煥發生命力,才能真正贏得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