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的深入,我國新聞傳媒開始發生變革,使得其傳播方式發生了改變,究其變革的根本原因在于外界以及自身等多種原因的影響。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屬資本和技術兩方面影響頗深,因此這也表明我國新聞媒體的發展正在朝著新生態、新業態方向發展。文章根據中國新聞媒體業的最新情況進行研究,所述觀點僅供參考。
我們在這主要就是談論宏觀方面的中國傳媒業的構成。所謂的新聞傳媒業混合方式的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方面,之前的傳統媒體,傳媒資本是歸國家所有的,進行企業化管理雖然說業外的資本也可以進去媒體的經營之中,同時也要始終秉持這宣傳與經營分開的模式,并且還要以國有傳媒資本控股為原則。以往的傳媒都是隸屬于國家部門,而現階段的互聯網媒體則歸屬于民營企業,因此傳統媒體和互聯網這一媒體性質有所區別。
第二個方面,以BAT為代表的一些民營資料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以參股、合作以及收購等形式來實現對新媒體的布局。例如。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以12億元的投資入股《第一財經》這一欄目,并持有30%的股份;12月份阿里巴巴又收購了香港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阿里巴巴已經對多個傳統媒業進行并購,已經在現在的視頻、社交媒體、傳統媒體占據了一定的領域,大型的傳媒帝國已經形成了。
在當前新老媒體共存存在的形式中,傳統媒體面臨著下降的風險。2015年電視上廣告的投入明顯下滑,比2014年下滑了5.6%;報紙也更是在下滑的嚴重,停刊和休刊在傳統行業已經經常發生了。受當前互聯網的沖擊較小的廣播傳媒也開始出現了下滑態勢。而網絡傳媒的實際市場份額卻得到了移動的擴張。截止到16年年底,我國網民總數已經超過了7031億人次,全國范圍內的互聯網普及率在505以上,手機網民數量接近7億人,手機網民的增加利率從15年的90.1%增長到現階段的95.1%。互聯網媒體的市場占比為51.8%,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等下降到20左右。
基于新媒體格局背景下,民營新媒體占據其中的主導性地位,其對社會的影響力也是逐漸增加的。就拿移動端的市場作為例子,國內著名的數據機構曾經顯示出,而2017年媒體業傳媒前三位的分別是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網易新聞,這些客戶端都是屬于民營新媒體。而去除像《人民日報》覆蓋較廣,規模較大的媒體外,傳統媒體采用合用端用較少。
所謂制播分離就是新聞內容的生產和發布渠道之間進行分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上:首先,新聞的獲取、評論以及轉發開始將社交媒體作為主要傳播渠道,例如微博、微信等等。而作為較為代表性的“今日頭條”以及“一點資訊”憑借對用戶的準確推動以及人們關注的新聞內容,使用人群及規模在不斷擴大。而采取制播分離的模式雖然可以有效推進新媒體與傳統主媒體間的有效融合,但是在某些方面上,也會使傳播權利的發生改變,導致傳統的媒體淪為為互聯網提供內容的供應商。
通過對前二十年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聞報道并不是互聯網的主業,但是在近幾年來,大量的資本家進軍傳媒業,并且不斷收購現象層出不窮,互聯網媒體新形勢就會作為這個傳媒業的主體。
根據國內國外的報道,媒體投資快速升溫,規模較大的商業集團、科技企業等都開始有計劃的進入到媒體行業中,這是因為國內互聯網憑借自身良好的資本和優勢吸引了各方關注。截止16年底,國內互聯網上市企業達到90家以上,市值5.4萬億元,其中騰訊公司以及阿里巴巴公司總市值就達3萬億人民幣,這兩家企業占據中國互聯網的57%。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大鱷開始要進軍媒體行業。例如,騰訊和百度早就已經進入了媒體行業,并已經創建出體系較為完整的新聞媒體體系。
綜上所述,在當前中國傳媒業的新生態下,資本和技術推動了傳媒業的發展,然而在新的傳播模式中,互聯網傳媒模式在慢慢替換之前傳統的傳媒模式,跟隨著資本家的不斷進軍媒體市場,也使得現在的傳媒業多數都是民營傳媒,通過互聯網與傳統之間的合作,讓商業大鱷進軍媒體業,對于中國傳媒業新生態的發展有著更好的發展。
[1]黃文蔚.淺析新聞傳媒業的新生態、新業態 [J].科技視界,2017,(28):181,199.
[2]龔榮生,陳道生.當前中國新聞傳媒業新業態的積極應對[J].聲屏世界,2017,(12):5-7.
[3]王晶.大數據時代:新聞傳媒業的發展與創新[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7,(4):89-93.
[4]方琪.淺析"互聯網+"戰略下我國新聞傳媒業的發展[J].視聽,2017,(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