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技術創新致使傳統媒體的媒介體制與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逐漸弱化并消解記者的傳統角色與職能。既然這樣的變化不可逆轉,就需要傳統媒體記者在新媒體時代積極轉型。那么究竟應如何轉型呢?接下來將對此進行相應的探討。
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備觀念新的優勢,完全將用戶需求作為出發點,依托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實現技術創新,同時有機統一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傳播元素,創新傳播手段,更快、更全面地為大眾提供豐富的新聞與資訊,產生更新更好的傳播效果。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更注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新媒體依托各種各樣的終端變成掌上媒體,滿足現代人的多樣化、個性化、便捷性信息需求。在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下,傳統媒體記者的轉型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傳統媒介環境里,傳統媒體記者的工作主要是采訪和一般的編輯,而新媒體時代催生很多高科技圖像采集設備,為傳統媒體記者向采訪加攝影的全能型記者轉型提供機遇。很多傳統媒體記者在新媒體時代嘗試使用手機加自拍桿的方式開展現場報道活動,這值得推廣,促進傳統媒體記者實現全能化轉型[1]。與此同時,傳統新聞報道依托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傳播的范圍與影響力倍受限制,需要傳統媒體記者將新媒體作為新聞報道途徑,找尋新聞深度報道新范式。
實際上新媒體時代的傳統媒體記者在不知不覺中正實現轉型。新媒體的信息量巨大,成功的傳統媒體記者務必要提升網絡意識,對新聞具備極強的敏感度,每天依托網絡關注各種各樣的信息,了解時下重大的事件,形成獨特看法,并深入跟蹤網絡熱點,關注他人的評論,掌握大眾的看法,在新聞報道中真正做到以受眾為中心。傳統媒體記者還要學會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拓寬電腦、手機等新聞渠道,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源、整合信息,挖掘新聞價值。面對海量信息,傳統媒體記者必須分析整理信息,預防新聞內容的重復。即便是同一件事,也應從獨特角度探索事件背后的新聞價值,把握受眾心態進行準確定位,依據新聞敏感度挖掘滿足受眾需求的信息。
技能是新媒體時代的全能型記者一直探討的課題,一專多能更適合傳統媒體記者在新媒體時代的職業規劃與轉型發展。傳統媒體記者具有豐富的傳統新聞采訪與制作經驗,在新媒體時代需要做的就是繼續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并盡可能更新技能,掌握多媒體技術,而數字視頻技術和數字靜態攝影技術對記者轉型而言至關重要。
傳統媒體記者往往對攝像技術有一定了解,但在新媒體時代應嘗試自己拿小型攝錄機,為受眾更好地描述故事,這就需要記者先在心中形成構想,依據大眾的思維模式記錄畫面,注意拍攝時的取景,預防將主要拍攝對象擺在取景框正中間。原因在于大眾的視線總是習慣看距離頁面邊緣三分之二的點上,所以記者適宜將人放在三分之一或左邊的線上。就拿傳統媒體的代表電視媒體來說,聲音也是記者在攝像環節需要注意的元素,要盡量使用麥克風,盡可能讓其靠近所需聲源,或戴上耳機一邊聽一邊錄,減少后續處理工作。傳統媒體記者在應用數字視頻技術時應注意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了解新媒體設備的功能,把攝錄機的黑白平衡調節好,保證拍攝出自然真實的畫面[2]。
作為新媒體時代的全能型記者,報道新聞時不允許花費太多時間拍攝成千上萬張攝影作品,但至少要掌握數字靜態攝影技術,盡量多拍攝照片,為新聞報道服務。之后就是整理制作采集的資料,選出適用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照片,處理需要調整之處,明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照片格式要求,必要時添加一些自己制作的說明類、解釋類的圖片,更好地向大眾說明新聞報道,幫助他們理解。再然后就是制作視頻,需要傳統媒體記者向非線性編輯軟件輸入采集的圖像,選出與新聞主題最契合的畫面,保證每一幀都是穩定的、完整的畫面,再依據一定敘述順序組合,添加動畫演示,提高新聞報道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在媒介融合過程中,圖形圖像處理與視頻處理相互交叉,傳統媒體記者一旦選出最適合的新聞報道畫面,就要思考呈現的形式。在新聞融合報道中,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可能同時需要,傳統媒體記者務必要清楚知道在哪一個新聞報道階段使用這些內容最為合適。
掌握多媒體技能,更新媒體技術,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傳統媒體記者應積極參加相應的培訓,定期參加交流會或講座等,接受更多正能量,學習更多新技能,并在日常采訪中與那些在攝像、攝影或制作視頻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同行交流,向他們取經,更快地在新媒體時代轉型和成長。
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對傳統媒體記者而言尋求轉型、適應時代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傳統媒體記者務必要正視新媒體的沖擊,明確轉型方向,堅持提升網絡意識,真正做到以受眾為中心,同時注意更新媒體技能,持續提升業務素養,從而有機結合傳統媒體追求客觀真實的精神與新媒體的優勢,做新媒體時代合格的全能型記者。
[1]羅梅.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記者如何轉型[J].新聞窗,2016(06):30-31.
[2]徐樹青.新媒體時代職業記者的轉型要求 [J].視聽,2015(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