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直以來,電視新聞媒體都肩負著引導社會輿論、客觀報道民生和政府宣傳窗口的重任,其目的是為更多群眾服務,借助于新聞信息傳播的方式讓廣大群眾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和身邊的新聞事件,幫助人們解決問題。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傳統媒體開始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這對于傳統媒體的發展來說非常危險,所以新聞工作者必須要進一步推進新聞采編工作創新,讓電視新聞節目更加精彩,能夠吸引更多的受眾[1]。
一方面,電視新聞節目能夠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在進行采編工作時必須要對新聞信息予以客觀整理,主動選擇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貼近的內容和信息,進而有效吸引其關注,另外在對新聞信息實施編輯作業時,要在確保信息質量的基礎上提升工作效率,與新媒體比起來,電視媒體必須要保證新聞質量,才能夠真正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電視新聞媒體具備權威性與廣泛性的優勢,所以在開展新聞采編工作時,需要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在新聞采編工作中,盡量以政策宣傳、反映民生和引導社會輿論為主,第一時間幫助群眾解決他們的疑惑與困難,進一步加深電視新聞節目在廣大受眾心中的印象,提升在受眾心中的地位。借助于這些方式,不斷創新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模式,發揮出傳統新聞媒體的優勢,保證電視臺能夠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更好的發展。
新媒體的崛起讓電視媒體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同時也為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提供了新的參考借鑒模式,現代新聞信息傳播方式的轉變,要求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也必須要盡快轉變工作模式,從傳統的單向傳播發展為多元主體傳播,建立多媒體新聞采編平臺。換句話說,新媒體的深度融合能夠讓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變得更加多元化。例如說中央電視臺在報道G20峰會以及APEC會議時,借助于微視頻的方式,在央視新聞客戶端進行全網推送。央視新聞新媒體“V觀習主席出訪”在短時間內在互聯網中走紅。利用這種視頻剪輯快速準確、短小精悍的采編模式,讓更多關鍵性新聞信息能夠第一時間向受眾發布,也為廣大受眾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推進落實電視新聞深度采編能夠有效促進新聞報道價值的提升,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應當依托于自身的專業優勢,依靠深度挖掘,讓更多具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呈現在受眾眼前。在新時期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把深度采編當成是新聞報道的生命線,當成是確保新聞信息具有吸引力的保障;其次應當實施一條龍采編工作模式,充分結合微信、官網等新媒體平臺,發布一些有深度、有趣味性的新聞信息,進而有效吸引受眾,讓受眾和新聞欄目之間形成相互尊重和信任的關系;最后,電視新聞采編必須抓住重大新聞事件和突發事件,解決過去那種接入時間滯后的問題,利用深度采編來提升電視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第一,電視新聞欄目能夠依靠微博、微信等渠道,實時接受廣大受眾對節目的評價和反饋,針對存在的問題予以及時改進;第二,在進行新聞采編作業時,需要重點關注社會焦點,確保電視新聞正確發聲,合理引導社會輿論,履行好自身的社會責任;第三,要做好新聞信息后期編輯,新聞節目必須確保信息真實準確,后期編輯工作是保證新聞節目質量的關鍵一環,在確保新聞信息真實性的基礎上還應當融入更多情感,從而感動受眾,吸引受眾眼球。如在G20峰會和APEC會議的報道時,中央電視臺提前做好準備,對會議流程和要點進行了整理,同時配合會議現場背景與評論解讀,幫助受眾了解更多的深度信息和相關知識,吸引了很多受眾觀看[2]。
電視新聞媒體必須要做好采編作業人員隊伍建設工作,向全社會招募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同時按照人才特征為其合理安排崗位,確保人盡其才。同時,電視臺還需要做好在崗采編作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定期組織開展技能知識講座活動,建立完善采編人員工作規范和職業道德規范,確保每一名新聞采編人員都能夠具備較強的責任感和道德感。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在工作中客觀完整收集新聞信息,發揮出電視新聞的輿論導向和思想宣傳作用,促進電視臺公信力的提升。
總之,即便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對電視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但同時也給傳統電視媒體各項工作的創新與改革提供了機遇。所以,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我們必須要善于抓住機遇,不斷創新新聞采編工作模式,進一步促進電視新聞節目質量的提升,進而吸引更多人民群眾的關注,確保電視新聞媒體的持續健康發展。
[1]田偉茹.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策略分析[J].新聞傳播,2016(16):105-106.
[2]黃成,花凱.試論媒介融合對電視新聞采編業務的影響[J].電視研究,2010(0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