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業組織形式選擇的法律風險及對策
大學生一旦決定創業,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創業的組織形式,根據調研,大學生剛開始創業時主要選擇的創業組織形式有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這幾種。而不同的創業組織形式,投資者權利的享有、債務的承擔、經營管理的風險各有不同,各有優缺點。因此大學生創業者在選擇創業組織形式時要充分考慮到組織形式債務承擔的風險、組織形式的靈活性、合作伙伴等因素,根據自己的判斷、實際情況綜合考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創業組織形式,并根據各種創業組織形式的缺點進行相應的對策制定,規避風險。
2.創業組織設立過程的法律風險及對策
首先,創業組織設立法定程序的法律風險。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個體工商戶、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投資者與組織形式關系的緊密程度不同,都有相應的設立程序要求。因此,無論大學生創業者選擇哪種組織形式,都應當按照法律要求履行相應的法定程序,只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領取營業執照,辦理相關手續才能進行經營活動。
其次,合伙協議、場地租賃合同、勞動合同等合同法律風險。為了避免合作協議的缺失帶來的法律風險,創業團隊應該在組織創立之初訂立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合作項目、發展規范、股權安排、合伙人(股東)權利和義務、責任承擔、加入與退出機制等事項,通過白紙黑字的約定,讓合作合辦同心協力,保障合作項目的有序實施和推進。大學生創業者一旦著手創業事宜,通常需要租賃場地。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大學生創業者與未經房東同意的房屋轉租者簽訂了租賃合同從而產生法律糾紛的案例。大學生租賃辦公場地一定要弄清楚出租房有無主體資格、租賃合同權利義務的明確等法律問題。如果大學生創業的規模較大,需要招聘員工,應該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給員工繳納國家強制要求繳納的社會保險,從而避免今后發生勞動糾紛、避免發生工傷事故時向勞動者進行賠償,從而導致公司破產的風險。
再次,融資的法律風險。大學生如果要融資,一定要清楚融資的具體方式、回報方式、公司預期收益與融資成本之間的比較等。如果是采取民間借貸的方式,一定要注意高息的風險,謹慎選擇,同時要謹防非法集資的困境。如果有機會引入VC或PE,情況更為復雜,涉及到融資人的法律地位、業績達標要求、增資優先權等專業問題,這些最好是尋求專業的法律服務來降低風險。
創業組織在運營過程中涉及到市場主體間的各種交易行為,法律風險類型較多、涉及面較廣,既有內部管理過程中發生的風險,也有創業組織外部的法律風險,現主要針對經營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幾類法律風險進行分析。
1.合同法律風險及對策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稍有不慎,合同沒有簽好,就有可能導致自己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大學生創業者應當重視并正確訂立合同,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防范風險:第一,締約前應當了解對方是否具有締約資格、履約能力,其市場信譽度、資信能力如何,從源頭上防范合同風險。第二,締約過程中應當多交流溝通,注意締約雙方對合同內容理解是否一致,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合同標的是否合法。第三,締約合同時,如果是對方提供合同文本,應當仔細審查避免細節錯誤,謹防對方違背約定擅自篡改合同,警惕合同中免除對方主要義務加重己方義務的格式條款,如果對合同條款產生歧義,應當及時修正,或者增加補充解釋條款。當然如果能夠由己方起草合同文件,將潛在危險考慮在內,最大程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是最好的。第四,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將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所有文件如合同文本、往來郵件、合同談判紀要、票據等都留檔保存,以便將來發生法律糾紛時可以舉證。
2.侵權與被侵權的法律風險及對策
第一,知識產權侵權與被侵權的法律風險。由于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缺乏,現實中大學生創業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者被他人侵犯知識產權的情況都存在。因此,大學生創業者要提高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意識,自己要守法不去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同時要提高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對于自己的商標、專利、發明等知識產權需要向相關主管部門申請注冊,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遏制糾紛,防范風險的發生。
第二,其他民事侵權的風險。大學生創業者在經營過程中要做到合法經營,不要鼠目寸光為了眼前的利益作出偷工減料、誹謗他人的行為,一旦因此惹上侵權官司,創業組織的經營就岌岌可危。
3.創業組織管理行政違法的法律風險及對策
創業之初的大學生創業者,由于經驗缺乏精力有限,容易忽視內部組織管理,出現不及時辦理年檢、為了避稅而違反稅法規定偷稅漏稅的情況,而這些環節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創業組織陷入被動。因此大學生創業者要規范創業組織的內部管理,及時年檢、依法納稅、安全管理、保護環境,降低行政違法的風險。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創業想要提高創業成功率,不僅要選準創業項目,進行合理恰當的經營,還要在進行創業活動前全面、透徹了解創業相關的法律知識,遠離違法犯罪活動,學會自我保護,提高避免糾紛、解決糾紛的能力。因此,高校有必要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構建對接受創業教育的所有學生的大學生的創業法律課程體系與對創業孵化期、創業初期的學生的大學生創業法律服務平臺的的“雙平臺”的法律風險教育體系。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法律風險教育,提供全方位的跟蹤法律服務,使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實踐中能夠主動了解、掌握、遵守和運用與創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創業政策;培育高職大學生創業者的法治素養,具備法治思維和法律理性,提升法律維權意識和法律風險防控能力。從而達到降低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提升創業的成功率的目標。
1.精選實用創業法律知識,設置科學合理創業法律教育課程。課程設置上,在《創業基礎》等公共必修課程中設置創業法律風險教育的單元小模塊,幫助學生樹立基本的法律風險意識;開設《創業法律風險防控實務》的選修課程,幫助選修了這門課程的學生掌握創業中的基本法律知識,當發生糾紛或出現風險時能根據法律作出正確的判斷,能運用法律手段處理簡單的法律問題。教學內容上,根據大學生創業特點,選擇針對性最強、實用性最高的法律知識,結合實例進行教學,循序漸進的使大學生了解依法創業的過程,掌握創業過程中的風險及防范措施,使其有限的課時里掌握依法創業的實務。
2.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形式多樣創業法律教育實踐活動。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中,應當重視的一個環節就是鼓勵學生們參加各級政府部門、行業舉辦的創業活動與競賽。當同學們在參與這些創業活動與競賽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相關的法律問題,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增長創業法律知識的機會。同時,還可邀請創業成功的優秀校友來高校不定期講座,分享他們創業的成功經驗,以及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及解決辦法,從而幫助大學生獲得相應的法律知識,提高他們的法律風險應對能力。
大學生的創業法律風險的防范是個系統工程,創業法律風險教育不僅教授給大學生必須的法律風險防范知識及解決辦法,還應當給在創業孵化器、創業初期的大學生創業護航,構建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濟的防控體系,構筑大學生創業法律服務平臺,為大學生創業者排憂解難。這對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可以分為主要解決創業孵化器、創業初期大學生在事前、事中咨詢各類創業中的法律問題的創業法律咨詢中心和專門在事后處理創業過程中法律糾紛的律師事務所。
[1]林巧.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及其防范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6(6).
[2]汪琳.高校畢業生創業法律風險及其防范的思考[J].大觀周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