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 佳
(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在數千年歷更中,城市是人類進行商業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城市的諸多功能之中,商業中心的職能十分重要。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城市商業中心是商業系統的中心,體現了城市繁榮,展現城市面貌。
近代西方國家城市商業中心的發展歷程包括六個步驟:
1)以近人的小尺度為主的步行商業街,交通以馬車為主。
2)在20世紀初,汽車交通迅速發展,街道變寬變長,步行環境惡化,之前的街道有的已經消亡。
3)建設新的與汽車交通相對化的步行商業街。
4)發展室內商業中心,以“島”的形式存在,周邊被停車場包圍。
5)改建、重建城市中心的商業中心,從平面人車分流發展到立體人車分流。
6)建設城市中心完善舒適的步行系統,提出了城市空間“步行化”的口號,步行化的潮流興起。
這個過程是一個由被動解決交通矛盾或商業蕭條的矛盾,轉向積極創造以“人”為中心的城市空間體系的過程,將人的尺度放在首位。
第一,商業中心的區位選擇首先應考慮居民的分布狀態;第二,商業中心的形式多樣化,豐富現代城市生活;第三,商業中心要實行以人為本;第四,商業中心要具備舒適的環境。
第一,商業中心地上步行空間設計。
在城市商業步行空間中,舒適的商業步行街的長度在500 m~800 m之間。如果長度過長,可以以廣場等開敞空間分隔,主街道的寬度考慮為20 m~25 m。臨街的建筑高度,控制在2層~4層,保證D/H值在1.5~2.5之間。而“核心”處的綜合商業的高層建筑后退,以形成集中的廣場,形成疏散人流的緩沖空間。
不僅步行區與外部交通聯系便捷,而且有必要的特殊車輛的通行條件。如殘疾人輪椅需用的坡道,消防、救護車的緊急出入,購物車、進貨車、垃圾車的通行等。
在步行街中行人疲勞區內設置綠地休息區,例如:設置座椅、花臺、裝飾、燈柱、貨亭、鐘亭、休息亭廊、雕塑、立體廣場等以及分區性、導向性的各種美麗鋪地、草坪、水池等。
首先鋪裝應該保證人身安全;其次鋪裝應該與周圍環境統一協調;最后鋪裝應當起到恰當的渲染氣氛,賦予空間活力的作用。商業中心界面的連續給人以強烈的連續統一感,相似的材料、色彩和開窗等讓街道中每一棟建筑都表現得很謙和、寧靜,共同組成一個整體。平頂、坡屋頂、尖塔形屋頂、錐形的屋頂、圓形的屋頂等形成的天際線是商業街道步行環境空間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商業中心地下步行空間設計。
商業中心不能只考慮地上,應該結合地上地下立體化開發,商業在地上地下兩個空間方向上發展。地下空間有交通局限性,所以要成為地上空間的有機延續。
地下商業的開發是城市商業設施的補充。加拿大蒙特利爾地下城商業可以到達城市的大部分地區。其中瑪利亞城區是最大的地下城區,其中有6個地鐵站,40個高級餐館,9 000個停車位,8座超高層大樓,4座旅館,8個劇院等等。地鐵連接一半以上的地下城區,在不好的天氣下,可以容納50萬人,成為一個多層次綜合的運輸系統和步行場所。 因此,地下街在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領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王府井大街總長810 m,大約有765家大小店鋪,本次研究范圍南起工美大廈和王府井書店,東西至東方廣場和北京飯店,北至外文書店和新東安商場。
王府井大街以中心商業步行街為主軸,道路紅線寬度為40 m,其中16 m為公交專用道,兩側的人行道和各個綠化廣場,休閑廣場相結合,給予顧客休息的空間,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在現狀胡同的基礎上,東西向步行街增加了輔路,留給機動車和自行車。東區沿校尉胡同、東單三條設置L型輔路,東方廣場內設置單行環路;西區設置兩個半環型輔路,霞公府路東段為單向交通。整體以王府井大街為軸線,東西以“豐”字形為主的步行街,外圍輔路相互平行,與四周城市干路相互交織的路網結構;而且在東、西輔路設置兩座汽車停車樓和地下車庫出入口,增強了機動車和自行車交通的整體可達性,確保人車分流,為步行街提供了有利的基礎交通條件,提高了中心商業區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車輛由步行街外側的機動車輔路開向各商廈設置地下2層~4層的停車場,直接上電梯由地下進入商場,將車輛截流在中心商業區外圍,部分地下車庫相互連通。同時利用周邊三面地鐵,開辟地下商業街,使乘坐地鐵的顧客直接到達想去的任一商場,形成四通八達、安全舒適步行交通。提高空間的利用率,使整個王府井街區呈現出高效、現代、立體的新局面。在局部區域設置了天橋連廊,完善空中地面地下的整體步行系統。
王府井的商業中心環境以極高的藝術魅力和豐富多彩的空間環境為人們提供了高品位的購物環境。王府井中心商業區以王府井大街為軸線,分成東西兩區。東區步行街以“十”字為主,穿插旋轉、律動,點綴郁郁蔥蔥的綠化,不僅建筑物堅硬的外觀得以柔化,而且創造了有趣豐富的小空間,形成輕松自然的氣氛。西區以中央廣場作為空間形態的組成。以穩重、簡潔的線條將三個廣場組成整體,形成開敞的城市空間形態。
王府井設置的地下商業街連接了各個商場的地下街道,形成了連續活動的空間,也為人們提供了另一種安全感。
王府井商業中心設置了人性化、生活化、細致化的基礎設施,如坐椅、小亭、廣告牌、鐘塔、雕塑小品等,并融合了文化性、民族性、藝術性的元素。統一的城市空間環境,塑造了王府井商業中心的特色空間。
本文系探討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商業中心的城市設計方法。先論述了城市商業中心設計原則,并根據此原則展開對設計方法的討論:包括地上步行商業空間設計和地下商業空間的設計,促使我們去反思和探索如何在商業中心的設計中避免商業中心的諸多弊病而發展更適合的手法。
參考文獻:
[1] 李艾芳,王 佐.融合城市環境的現代商業建筑設計[J].建筑學報,2005(6):38-39.
[2] 黃 娟,陸 建.城市步行交通系統規劃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7(2):66-67.
[3] 劉曉暉,李先逵.國外當代商業建筑的多元設計類型與設計傾向[J].建筑學報,2005(7):69-70.
[4] 商一言.現代新城商業發展構想[J].北京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74-75.
[5] 劉彥君.商業步行街設計[D].重慶:重慶大學學位論文,1999.
[6] 戴志中.國外步行商業街區[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7] 陳滄杰.創建高質量的步行空間環境——購物街“步行化”后的思考[J].上海城市規劃匯刊,1992(1):72.
[8] 吳 晟.王府井改建規劃基本思路[J].北京規劃建設,199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