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才 福
(山西新世紀交通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近年來,已建成運營高速公路在多霧路段的重特大交通事故頻發,特別是山嶺重丘區高速公路在設置有特長隧道、長隧道、橋隧連接路路段時,極易產生小氣候,形成團霧。因此多霧路段的安全性設計應根據該類路段的安全性特點,有針對性的分析其對駕駛人員的影響,并從主體工程、安全設施等方面,對施工圖紙在安全性設計方面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
由于大霧使光線發生散射,并能吸收光線,視物能見度下降,致使駕駛員看不清前方和周圍的情況,降低了駕駛員視距,導致駕駛員對車距、車速判斷失誤。同時大霧降低了人的視覺深度,讓駕駛員看到的事物比較模糊,對交通標志、道路設施等識別產生困難,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大霧使駕駛員心理造成緊張感,根據相關研究發現,有70%左右的駕駛員在進入霧區時心理過度緊張,有85%左右的駕駛員在霧天開車易駕駛疲勞,有87.5%駕駛員駕駛姿勢會發生變化。
高速公路應采取當地居民沿線走訪,在路基工程施工期間重點觀測等方式,確定霧區路段。高速公路霧區路段應統籌考慮主體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等設計內容,形成系統的安全性設計方案。
設置霧區路段公路氣象站,配備必要的檢測設施,并將數據傳輸到信息中心。霧區路段監控系統應能對霧的情況以及道路上的交通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并提供相關的預警信息,通過積極的引導以及對交通的有效控制,對突發的異常情況能夠快速地響應,消除不利影響,最終達到保障霧區路段行車安全與暢通的目的。建議在海拔高度較高的(1 500 m以上)路段設置公路氣象站,配備相應的氣象監測設施并實時傳送到控制中心。
1)霧區起點專用警告標志:在霧情多發地區設置警告標志,提示駕駛員注意霧情,謹慎駕駛。如“前方進入常年霧區”“多霧路段,注意安全”“前方有霧,減速慢行”“前方有霧,保持車距”“前方有霧,禁止超車”等警告標志。
2)在高速公路各互通立交入口收費站前配備移動式警告標志,如“前方有霧,減速慢行”“前方有霧,禁止通行”“xx路段有霧,減速慢行”等。
3)霧區路段服務區、停車區入口標志宜輔助使用主動發光誘導設施,主動發光誘導設施為黃色,在大霧時啟用。
4)高速公路出口預告標志應視能見度水平予以加密,霧區路段出口預告標志增加3 km預告。服務區和收費站預告標志增加3 km預告,停車區預告標識增加2 km預告。
5)霧區路段宜設置專用的霧區路段速度提示標志和標線,半圓形車距線間距為50 m。
6)霧區路段車道邊緣線宜采用振動標線或設置路肩震動帶。
7)有條件情況下,霧區路段標線突起,路標宜采用主動發光突起路標,主動發光突起路標宜采用黃色光源。
8)高速公路霧區設置可變限速標志,一般天氣情況下顯示路段正常限速值,有霧時,根據能見度大小,分級顯示霧區限速值,嚴格控制車輛行駛速度。部分可變限速標志可以顯示漢字,可交替顯示“多霧慢行”“打開霧燈”等文字信息。有條件時,可利用門架式可變信息情報板發布霧情信息。一般設在隧道入口、互通立交入口路段。
霧區路段應重視視線誘導的設置,統籌主動發光誘導設施和被動反光誘導設施的設置。
1)高亮度級反光輪廓標。霧區路段宜全線安裝輪廓標,在中央分隔帶和路側護欄上安裝高亮級反光輪廓標,路側使用白色,中央分隔帶使用黃色,主線不小于24 m間距布設,互通匝道按4 m間距布設。
在霧區,輪廓標設置距離可適當加密,其尺寸可適當加大,例如采用φ100的圓形反射器,并將輪廓標安裝于波形梁護欄的立柱上,可以增加在視線不良的情況下的視線誘導效果;也可以將圓形反射器通過支架安裝在波形梁欄板的上緣。
2)霧燈。霧燈一般布設在高速公路兩側,它能在霧情發生時為駕駛員提供一條清晰、連續的光源線條標示道路邊緣,提供及時有效的遠程智能交通引導,警示車輛控制車速,提高霧區行車的安全性。
3)主動發光誘導設施。根據JT/T 2012—68霧天公路行車安全誘導裝置(征求意見稿),主動發光裝置是一種霧天公路行車安全誘導裝置,用于在霧天等低能見度條件下誘導在途車輛安全行駛以確保和改善行車安全水平(按照特定間隔連續安裝的若干霧天行車安全誘導裝置,借助通信鏈路及其本身自帶的控制器可以組成霧天公路行車安全誘導系統)。可根據不同的交通與環境條件或交通管控需求,為駕駛人提供道路輪廓強化、行車主動誘導、防止追尾警示等行車安全服務功能。
按特定間隔連續安裝的若干誘導裝置,在誘導系統的統一控制下,黃色發光顯示單元為常亮、同步閃爍、防止追尾警告工作模式。
防止追尾警示:當有車輛通過公路左右兩側成組設置的誘導裝置所形成的檢測斷面時,會觸發上游(來車方向)若干組誘導裝置的紅色發光顯示單元點亮,形成紅色警示區間來提示前方車輛存在以及前后跟馳車輛的安全行車間距,此時,其他誘導裝置的黃色誘導燈同步閃爍;當車輛向前行駛經過下一組檢測斷面時,紅色警示區間會與車輛動態同步前移,但構成紅色警示區間的誘導裝置組數保持不變。紅色警示區間的長度最短不宜小于40 m,最長不宜超過100 m。
多霧路段多位于特長隧道、長隧道、橋隧連接路處,上述路段極易產生小氣候,形成團霧。在長大隧道的安全性設計時應結合高速公路霧區路段的特點綜合統籌設計,建議從以下幾方面綜合考慮。
1)在隧道出口設置反饋式隧道限速標志,提示駕駛員減速。
2)反饋式隧道限速標志應與隧道前的減速標線、彩色標線等安全設施相配合,以達到較好的使用效果。
特長、長隧道內,駕駛員在隧道封閉的空間內長時間行駛會感到煩躁,對自身車速的敏感程度會降低,加上趨駛效應的作用,車速會越來越快,這對隧道內和隧道出口的交通安全不利。
1)建議在部分特長、長隧道內設置控制車速標志和反饋式隧道限速標志,提示駕駛員時刻注意行車速度。
2)對于連續下坡中的特長、長隧道,建議在隧道內設置提示標志,如“連續下坡隧道,請控制車速”,及時提示駕駛員控制車速。
加強對高速公路多霧等特殊路段的駕駛人員影響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安全性設計建議可以提高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質量,同時可以給項目后期運營和養護工作帶來潛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構建安全、舒適、優美、和諧的高速公路通行環境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