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強
(肇東市廣播電視臺,黑龍江 肇東 151100)
記者采訪的效果優劣直接關系到新聞內容的質量和信息價值,實際的采訪活動中,“開頭難”是影響訪問進行的關鍵因素,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社會對信息需求上升的形勢下,只有保證采訪的質量,才能滿足要求。為此,多角度分析記者應對采訪“開頭難”問題的措施,具有現實意義。
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受訪者的配合程度對后續的采訪工作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開始采訪的前期階段,對訪問的后續展開十分重要。就目前的記者采訪而言,“開頭難”指的就是記者與被采訪者開始接觸時,因熟悉程度不足或完全陌生,出現的問題。“開頭難”問題的出現,外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受訪者和記者雙方之間的熟知程度不高,訪問問題和內容的設計上,只停留在基礎的問題層面,可能會出現涉及隱私等現象,難以展開后續的采訪活動。另一方面,一般情況下,記者的正面采訪都會提前與被訪問者預約和溝通,被訪問者在接受訪問前,心理和行為上都會表現出緊張和期待的表現,往往會表現在訪問環節,一旦記者采訪開始之初,未照顧到這一點,就會導致之后的采訪效果,嚴重時會直接終止訪問活動。
對于任何的事情,開頭都具有一定的難度,記者的采訪活動也不例外,甚至困難程度更高。而影響到采訪開始的因素中,一是受訪者的心理和行為。通常情況下,記者采訪可以分成積極和消極兩種行為,接受訪問的主體面對不同的訪問形式,訪問前的心理建設和行為模式也存在差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采訪活動的開展。二是記者的應變和訪問能力。盡管采訪工作的主體是受訪者,但記者的引導卻是推進訪問進行的關鍵。面對受訪者不同的心理和配合程度,在開始之初引起接受采訪的興趣,更好地展開采訪都需要記者具備處理現場情況和訪問的技巧能力。
通過上文的研究可知,記者采訪“開頭難”與被訪者訪前的心理等因素有著重要的關系,想要做好訪問的開始工作,就必須綜合考慮到多個方面,改進和創新采訪方式和內容,以解決“開頭難”的問題,具體的措施如下。
上述的分析中,已經提到被訪者的心理和行為對訪問的開始有著影響,為降低心理因素的影響,就需要記者能夠了解和把握訪前心理和行為,以便提高采訪的順利程度。
1.積極的訪前心理和行為
從心理的角度分析,積極正面的訪問行為會使得受訪者產生興奮、緊張和期待的心理。由于正面的報道通常都會提前通知,被采訪者若是主要的受訪人,就可能會提前預設記者訪問的問題、考慮記者的知名度、接受訪問后的影響等問題,也可能會因考慮到利弊,而刻意地注意記者的問題并迎合記者的取向,雖可能導致內容一定程度上失真,但這種積極地準備和接受采訪的行為也使得記者的訪問工作比較順利,緩解了“開頭難”的問題。針對受訪者積極的訪前心理和行為,記者可以適當地在訪問之前,將可能提問的大致方向傳達給受訪者,緩解心理上的壓力,更容易讓受訪者接受,以便為現場采訪的開始奠定基礎。
2.消極的訪前心理和行為
記者采訪的內容涵蓋了各種種類的社會性話題,不僅有積極向上的內容,消極和問題也同樣是訪問的重點。但如果受訪者接到的通知中,直接提出了就企業或單位的問題發表觀點和看法,或代替領導接受采訪,就會產生消極擔憂的心理和行為。訪問前,在不安心理的影響下,會考慮到如何規避采訪中提出的企業或單位的問題。這種消極的抵抗心理回避行為,明顯給采訪工作帶來了影響,加大了開始的難度。為了削減這些問題,記者在開始采訪工作時,要判斷受訪者的思想,對新聞的價值進行分析,綜合考慮到受訪者的思想觀念和立場,以更加合理的問題引起采訪,以免出現玄機的信息內容。
記者訪問“開頭難”問題的應對,除了要對被訪者的心理活動有清楚的認知外,自身訪問能力的高低對開展訪問工作也有重要的作用。在提高記者素質能力的過程中,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認知。職業認知是對自我身份認知的過程,能夠確定自我的社會定位、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以及規范行為模式。因此,改變記者的訪問心理,增加對職業的認同感對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接著,要調整記者的訪問心態。新的發展形式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改變了記者的訪問方式,尤其是年輕的記者接受能力強,但浮躁心理也比較嚴重。在開始訪問時,可能會對采訪的重點把握不清,難以引起受訪者對問題重點的掌握,進而影響到采訪的效果。所以,要針對記者的不同年齡層次采用不同的方式以強化記者的心理。要加強思想教育,讓新聞記者也要對新媒體形式保持關注,不一味排斥和接納,從新聞出發,綜合利用媒介融合環境的優勢,提高傳播速度和影響力。并且,要努力地完善自我技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培養對采訪的敏感度和起始采訪的能力。之后,要在工作中避免將信息進行單一堆砌產生“新聞民工”的過激認識,應該秉持對采訪工作客觀和人文關懷的精神,發揮傳統媒體無法被媒介融合替代的作用。
最后,提高社會對記者采訪的認可度。通過分析近些年的調查報告,筆者發現記者的社會支持同工作倦怠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狀態,而被訪者對采訪的認可度不高,也導致了“開頭難”問題的出現。所以,為了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記者要加強社會責任感,以人為先,從工作中得到認可。還需要堅守職業道德,堅定事件真實報道的原則,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規范。更要從思想上清楚地認識到新聞的價值,實現新聞理想,杜絕出現“新聞黑洞”的問題。
對于記者采訪來說,可能會出現接受采訪者主動和抵觸的情況,采訪進行的過程中,情況的不同應對方法也存在差別。其一,受訪者主動的情況。一般來說,受訪者主動要求和接受采訪時,對記者的訪問技能要求程度并不高,“開頭難”的問題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削減,甚至記者無需過多的提問,受訪者就會將信息全盤托出。在這種情況下,記者要重視對信息真實度的考察,并且認真地傾聽受訪者提供的信息,認真地搜集有價值的信息。同時,也要運用提問的技巧,找出受訪者不愿提及和隱藏的信息,始終保持思維的清晰,圍繞訪問中的核心信息,及時地進行信息的核實,尤其是對前后矛盾的回答內容要特別重視,以便為之后的信息整理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二,抵觸情況。從近些年的采訪情況來看,突發采訪和深入訪問的情況越來越多,而受訪者明顯對這兩種形式的訪問接受度不高,訪問的難度也較大。針對這種情況,記者在開始采訪時,要先迅速地讓被訪者認識自己,建立融洽的關系,并結合“單刀直入”“先發制人”等訪問方法,快速得到想要獲取的信息。
總而言之,記者訪問“開頭難”問題影響了訪問工作的進行和信息的收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分析被訪者心理行為和提高采訪素質等方面出發,進而提高的采訪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