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廣播電視新聞中心,云南 保山 678000)
電視新聞是現代社會傳播信息的有效途徑,確保新聞的準確性、及時性、新穎性是廣大新聞工作者的重要職責。新聞采訪是新聞素材的重要來源,為了保障新聞的真實性和實效性,新聞記著需要深入到現場進行采訪。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受到現場環境、采訪對象、事件背景等因素的影響,采訪工作往往遇到很多問題,影響新聞信息的采集以及新聞節目的播出質量。為了確保新聞采訪工作質量,新聞記者需要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并靈活掌握豐富的采訪技巧,從而切實提高采訪水平,促進我國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
電視新聞采訪工作容易受到時間、空間等條件的影響,在實際的采訪工作中存在很多復雜的問題,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從計劃性原則出發,做好采訪方案,為采訪工作提供清晰、可靠的指導。在采訪計劃中,需要綜合分析新聞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因素,要對事件的起因和發展有所了解,同時明確采訪范圍,確定采訪對象,從而有計劃地開展采訪工作,確保采訪的全面性、有序性。
電視新聞主要是傳播給廣大受眾觀看,因此,確保新聞采訪的真實性十分重要。在新聞采訪工作中,新聞記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排除虛假信息,避免虛假新聞。新聞記者需要選擇有社會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的新聞事件進行采訪和報道,面對各種復雜的社會信息和小道消息,新聞記者要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秉持認真負責的決心,提取真實、有效的新聞信息,保障新聞質量。
新聞采訪雖然不比技術研究那么嚴謹、科學,但是新聞采訪中涉及的各種因素也是錯綜復雜的,要想理清新聞信息,新聞記者需要具有研究者的耐心和毅力,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研究和報道,發掘新聞實質,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新聞采訪中的采訪對象具有廣泛性、復雜性,其身份、經濟水平、背景等存在很大的差別,這就需要新聞記者能夠針對新聞事件,選擇更加可靠的采訪對象,確保新聞采訪活動的科學新。
在電視新聞采訪工作中,新聞記者不僅僅要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同時也要站在采訪對象的角度,考慮采訪對象的心理,避免為了挖掘新聞信息而對采訪對象造成傷害的事件。新聞記者要從傾聽者的角度出發,要注意采訪對象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在合適的時機,進行適當的提問,從而讓采訪對象更容易接受。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避免個人情緒的影響,做到耐心溝通,提高新聞采訪的有效性。
電視新聞的核心內容是新聞素材,因此,在新聞采訪工作中,新聞記者要學會甄選新聞信息,選取更加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進行采訪。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種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甄選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挑戰。新聞記者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快速獲取消息,從而尋找采訪主題,還要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從而擴充消息來源。新聞記者要保持高度的信息敏銳感和客觀的判斷能力,理智而全面地分析新聞信息的報道價值。在電影《搜索》中,一名新聞記者以某位女乘客乘坐公交車不讓座為主題,不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就進行報道,對女乘客行為進行批斗,這對女乘客的生活造成困擾更影響人們的社會價值觀,這就給予新聞記者一定的啟示,即在新聞采訪和報道中一定保持好科學的判斷能力,慎重選取新聞信息。
為確保新聞采訪工作的順利開展,新聞記者需要從多個方面做好新聞采訪的準備工作。一方面,確定采訪對象,在新聞事件中可能涉及各種不同的采訪對象,而哪個采訪對象是最值得采訪的需要新聞記者進行全面、仔細的分析,在相關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新聞記者可以調查采訪對象的一些個人情況,例如工作、學歷、家庭等,從而經過對比篩選確定采訪對象;另一方面,完善采訪設計,為規范采訪工作,新聞記者需要根據相關的采訪規定進行采訪方案的設計,在了解新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基礎上,需要設定深入研究的課題,不能夠僅僅從表面確定主題,而是要深入挖掘新聞內涵,從而使得新聞采訪更具有實效性。此外,采訪工作可能會應用到很多硬件設施,例如話筒、攝像機等,在采訪工作開始前,新聞記者需要進行認真的檢查,確保設備能夠投入使用。
合理進行提問是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中需要熟練掌握的一個技巧。在新聞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設定的問題對于采訪對象有直接的引導作用,對新聞采用效果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新聞記者需要巧設問題,合理提問。在電視新聞采訪前,新聞記者要預料到可能突發的各種情況,從而做好準備,能夠根據現場情況提出恰當的問題。在具體的提問環節,新聞記者可以先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讓采訪對象能夠適應采訪氛圍,然后逐步深入探討更加深刻的問題。此外,在新聞采訪中還會遇到不愿意配合的人群,甚至排斥新聞采訪,這時新聞記者要有耐心,與受訪對象進行真誠的溝通,使其了解新聞采訪的真正價值,讓其消除顧慮,從而提高采訪效率和質量。
細節決定成敗,在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需要抓住細節問題,對新聞事件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報道。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為了反映各類人群對新聞事件的看法,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采訪對象設定不同的問題,并且要時刻關注采訪對象的情緒變化,避免提問引起采訪對象的不滿。例如,專利性較強的一些新聞事件采訪中,新聞記者要先對有關領域的專家進行采訪,然后再采訪相關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確保新聞資訊的專業性和全面性。同時,電視新聞包含了聲音和畫面兩種因素,新聞記者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精神面貌,以一種積極、親切、真誠的狀態全身心投入到采訪工作中。此外,新聞記者還要注意采訪對象的方言問題,為了贏得采訪對象的好感或者更加方便溝通,新聞記者可以適當學習一下當地的方言,從而保障新聞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為了保障電視新聞的整體效果,在采訪過程中,營造一種良好的采訪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新聞記者在整個采訪中占據主導地位,對采訪對象有引導作用,但是采訪對象才是整個采訪活動的核心人物,新聞記者要給予采訪對象足夠的重視,讓其能夠放下緊張和戒備的心理狀態,在一種舒適、自然的狀態下暢所欲言。例如,《魯豫有約》這檔電視采訪節目之所以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和主持人魯豫營造的良好的節目氛圍是分不開的,魯豫能夠以平和、自然、親切的態度聆聽采訪對象,并用親切、舒服的語言進行提問,使得采訪對象能夠敞開心扉,發表言論。這些語言技巧是值得新聞記者學習的,在采訪中,新聞記者必須學會換位思考,從采訪對象的立場思考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有采訪對象建立一種彼此信任的關系,從而營造一種和諧的采訪氛圍。
采訪技巧應用得當的基礎是新聞記者具備良好的工作素養,因此,為了保障電視新聞的采訪質量,新聞記者還需要積極提升綜合素質。首先,新聞記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新聞采訪會涉及到不同專業領域的事件和人物,新聞記者的知識層面必須廣播才能夠在采訪中發揮自如,這就需要新聞記者不斷進行學習,豐富自己的視野,儲備各個專業領域的知識,從而在采訪中旁征博引,提升互動和交流效果;其次,新聞記者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新聞記者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為了更加正面、積極地引導社會輿論,新聞記者必須要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明確社會主義政治立場,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創作有溫度、有思想、有品質的新聞作品;最后,新聞記者還需要有堅強的意志,新聞采訪工作有時候存在一定的危險,例如偏遠、暴雨、地震、洪災等特殊情況下的采訪,新聞記者需要堅強、果敢,不怕困難和吃苦,為電視新聞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總而言之,電視新聞采訪是一項需要技巧性和藝術性的工作,新聞記者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采訪經驗,合理利用采訪技巧,不斷提升采訪質量。在采訪工作中,新聞記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客觀的判斷能力,挖掘新穎的新聞題材,并做好采訪工作,巧設問題,同時,注重采訪細節,從而確保新聞采訪的實效性,為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