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春華
(七臺河廣播電視臺,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縱觀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民生類新聞一直都是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新聞素材來源于基層社會百姓,與社會的發展貼合度比較強,受到廣大社會觀眾的青睞,現階段隨著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的改革和發展,以及多種媒體技術的融合與創新,對于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也提出了更多的發展要求,面對新的發展趨勢,無論是新聞內容的傳播方式,還是社會主體都朝著多元化融合的方向發展。在此背景下,加速電視民生新聞的創新也要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借鑒多種多媒體技術融合平臺,完善電視民生新聞的創作。這對于電視民生新聞行業的發展以及整個媒體行業的創新都具有重要意義。
民生新聞是我國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電視民生新聞的內涵而言。主要是在節目內容的制作和關注的焦點都堅持了民本思想,通過圍繞平民視角運用人文性的藝術手法來闡述社會基層百姓生活中所發生的新聞熱點,內容上主要是圍繞社會基層百姓的生活和工作,比如與社會群眾生活聯系比較大的醫療、養老、教育以及住房等方面。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國電視民生新聞既面臨著一定的發展考驗,同時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以及多種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以及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現階段手機以及電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人們隨時可以用手機觀看當下的社會新聞信息,甚至很多群眾也可以錄制新聞,并把這些信息隨時上傳到網絡等媒體平臺,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說,對于民生新聞素材的獲取更加便捷,渠道也更加多元化,在此基礎上也進一步豐富了現階段的民生新聞信息,不僅如此,民生記者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以及廣播電臺等方式,實現與新聞主體的互動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直觀地獲取社會觀眾對當下民生新聞的評價信息,同時也容易對民生新聞信息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民生新聞的改革和快速發展。
隨著多種媒體的快速發展和融合應用,各種官方網站、微信官方公眾號以及自媒體等平臺在社會上層出不窮,也進一步推動了社會民生新聞信息的多元化傳播,由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不斷加快,很難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觀看到電視新聞信息,而且多種媒體平臺的發展,有效地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制約,站在社會新聞受眾的角度來看,可通過互聯網、車載廣播和手機等多種平臺獲取實時的民生新聞信息。人們不僅可以進行觀看,也可以進行傳播,引發更廣泛社會新聞主體的關注,有效地提升電視民生新聞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同時也幫助社會新聞受眾了解到更廣泛、更真實以及更加基礎性的民生信息。
新時期,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行業面臨新的改革,各電視臺和新聞媒體在節目內容上都做了調整,紛紛將重點設定為綜藝節目以及娛樂性節目。由于其娛樂性更強,吸引了當下很多社會受眾的關注和青睞,這在一定程度上使電視民生新聞面臨很大的市場沖擊,不僅如此,由于電視民生類新聞在傳播時間上,具有固定性,不能滿足人們隨時觀看的要求,而人們對手機和網絡的依賴性更強,因此對于電視新聞就會缺乏一定的關注性,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會受眾對于電視民生新聞的關注。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大多都是二次傳播,很難做到對新聞事件和新聞素材的現場直播,使得民生新聞素材到最后的節目播出產生一定的時間間隔,實效性相對較低。而在融媒體背景下隨著多種新媒體技術和平臺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媒體平臺信息傳播速度更快,傳播也更加便捷。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等獲取實時的社會新聞信息,給傳統電視民生節目的發展帶來很大挑戰。
縱觀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的制作和播出,整體的市場收視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形式主義嚴重,民生新聞素材的獲取和加工,沒有深入到社會百姓生活的基層,對于人民生活的關注度不高,沒有使民生新聞的制作視為一種社會服務,而是簡單地把它理解成為一種電視節目,這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原本民生新聞節目制作的社會意義,民生新聞編輯記者的制作理念和技術水平,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就電視民生新聞的內容來看,內容的重復度比較高,政治色彩比較強烈,民生新聞是社會普通百姓的發言人,也是生活狀況的記錄和傳播者,如果過于形式化,就會偏離社會百姓的新聞訴求。除此之外,就現階段電視民生新聞播出情況來看,能客觀反映社會現象,反映百姓生活狀態的內容并不多,缺乏一定的媒體傳播意義。
時代成就了民生新聞,民生新聞是以民眾為核心、以黨和政府為指導的產物,新形勢下,民生新聞要利用人民群眾的生活來貼近人民,為人民群眾著想,解決問題,實現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的創新。對于我國電視民生新聞來說,還要積極完善傳統電視民生節目制作理念和制作方式,跟隨時代的發展趨勢,運用新媒體創新節目制作方式,首先,提高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重視,積極開拓電視臺的官方網頁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加強對民生新聞信息的加工和線上推廣,以此滿足快節奏生活背景下人們生活對信息的需求,其次,加強網絡平臺與社會群眾的溝通和交流,掌握更加豐富,與社會基層百姓契合度更強的社會民生信息。除此之外,在節目的編輯和制作過程中,也要深入分析民生新聞的背景,對于潛在的新聞信息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群眾帶來更具有傳播價值的民生新聞信息。對于民生新聞行業來說,這也是提升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的關鍵。
對于社會百姓來說,更加關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和政策的發展變化,因此,創新民生新聞節目,還要積極以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和政治趨勢為著入點,深入解讀政治方針和政策。例如:緊隨黨的指導方針,向社會百姓解讀十九大的會議精神,傳達新形勢下我國的經濟和政策發展要點。其次,在解讀方針政策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社會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和方式,讓政策內容簡單容易理解,這對于社會群眾和百姓來說,才具有一定的導向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會新聞受眾對于新聞民生類信息的關注度。這不僅是電視民生新聞的創新要求,同時也是節目制作和編輯的基本職業素養。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新興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競爭力,然而,傳統媒體并不是全無優勢,新媒體也不可能完全的取而代之。因此,有必要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進行有機的融合,并融入到電視民生新聞中去,傳統媒體可以吸取新興媒體的優勢,新興媒體也能夠以傳統媒體的經驗為指導思想,彼此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共同創新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良性發展。以新媒體為導向,進一步鞏固主流輿論的地位,完善社會大眾的社會價值觀念和責任,促使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不斷完善,收視長虹。
綜合上述觀點的闡述,隨著我國媒體技術的發展,融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民生新聞要積極正視自身發展的不足,結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優勢做好改革和創新的對策。積極走近社會百姓的基層生活,了解社會百姓的民生所需,解決百姓的問題,這也是做好電視民生新聞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