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彬
(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廣播電視局,黑龍江 鶴崗 154211)
2010年維基解密事件發生后,學術界和新聞界都對數據新聞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度。因為各新聞工作者、研究學者和技術人員等關注點和實踐均有不同,因此對數據新聞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媒體通過大數據處理技術,在大量的數據中抽提出具有新聞價值訊息,并以數據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報道。
(1)業務實踐的鮮明特色。數據可視化,是指將數據用圖形圖像的形式來進行表達,并利用數據分析和開發工具,將其中未知信息進行處理,達到傳播信息的目的。數據可視化是數據新聞的重要敘事手段,它注重視覺語言表達的互動性、突出不同數據間的聯系性以及強調可視化應用過程中的關聯性。數據可視化與新聞報道的邏輯一致,都是希望用戶在視覺上有良好的體驗后,能夠進一步加強與制作者的交流。數據新聞,主要是以精確性、調查性、預測性等類型進行報道的新聞。在采集證據、揭露真相的同時來豐富調查主體,以便提高調查的質量。例如赫伯特和瑪麗翁·桑德勒夫婦出資創辦的ProPublica,曾獲得過兩次普利策獎的原因,在于其將調查方式與數據新聞緊緊結合在一起,從而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數據新聞以解釋為目的來進行數據論述的特色,便于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聞所向人們傳達的內容。
(2)小型團隊合作的優勢。新聞數據中小型化團隊的運行模式,已經成為了主流趨勢,促使其形成發展的原因也復雜多樣。國內外的職業人員流動十分頻繁,在傳統媒體轉向數字化媒體的過程中,互聯網在職時間均比其他行業短暫,所以小型團隊對于團隊的穩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全新的報道方式,數據媒體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在目前新興媒體盈利并不明確的情況下,數據新聞高額的消費支出更凸顯了小型團隊組建的優勢。目前以高級人才稀缺的情況來看,小型團隊更利于組建,且有益于市場風險的減少。
(3)多元化的運行模式。媒介公司以敏銳的商業嗅覺,把數據分析作為前提,開發出信息咨詢、數據分析、產品制定等多種業務,為其在進入數據分析市場的過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礎。決定數據新聞能否持續發展的主要條件,就要看其是否經得起技術和盈余的考驗。伴隨“大數據時代”在互聯網上的發酵,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型運用模式出現在數據新聞中。
(1)業務層面。對于數據新聞業界的研究,主要是從數據處理技術和新聞報道技巧來入手。數據新聞報道技巧,作為一種新的特色報道方式,以其為主要探討對象的議題也在逐年增加,這代表著人們對數據新聞發展的關注正在逐步增加,與此相反,關于數據處理技術方面的議題討論量逐年遞減,標志著開發數據新聞的主要技術逐漸完善。
(2)價值層面。在大數據時代下,許多數據不再是人們不可觸及稀缺資源,各種各樣的海量數據更是讓人目不暇接。數據作為制作數據新聞的關鍵因素,就是利用可視化技術,從海量的數據中尋找出有價值的數據,并對其進行信息處理,從而制作出高水平的新聞。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國家都開展了“開放數據”運動。開放數據,是指不受著作權、專利權和其他任何限制,并開放公眾進行自由查詢和使用的數據。開放數據運動可以使記者拓寬新聞報道主題,積極主動地尋找有新聞價值數據來進行數據新聞報道,從而提高了數據新聞的價值。
雖然近年來媒體發表了數量非常客觀的數據新聞,但其質量著實不敢恭維。許多的數據新聞,都是對數據進行簡單的二次加工,不僅缺少對數據的分析和理解,更沒有展現出數據所要表達給讀者的深刻內涵和意義。在互聯網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雖然對公開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已經變得非常容易,但對原始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才是制作數據新聞的重點,不進行數據分析只大談特談大數據的理念,制作出來的數據新聞將沒有任何價值。
以我國國內為例,國內的數據新聞對于數據信息的呈現,大部分的表現形式都是用信息圖表來制作,缺少動態信息圖表的對比,就顯得相對單一起來。呈現數據新聞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視頻等動態形式,表達出數據可視化方式的互動性。雖然靜態的數據圖表表達方式淺顯易懂,讀者閱讀起來覺得毫不費力,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會使讀者產生視覺疲勞,降低閱讀的興趣,從而影響數據新聞的傳播與發展。
我國數據資源的獲取,大部分來自于科研單位和政府公布的數據,但還是有還不少無法公開的數據,導致人們對新聞數據能獲取的資源十分有限。與西方國家相比,缺少可供用戶直接使用的開放平臺,雖然國內也存在著幾個數據網站,但數據資源的獲取仍然十分受限制。所以我國的數據資源獲取的大范圍開放仍需要等待,因為只有在開放的環境中,才能在不同的數據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制作出高水平的新聞報道。
隨著數據新聞的發展,新聞記者的核心技能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要人才的推動,所以培養新型新聞人才的理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在傳統媒體向數字化媒體轉型的過程中,對于專業數據人才的培養,是幫助其成功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為了加快數據新聞的發展,必須要加強對專業人才的重視,培養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新型人才。
傳統新聞的思維方式與業務流程的創新和發展,形成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新聞。過去制作新聞,主要是靠政府部門提供線索,傳統新聞不僅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反而會阻礙新聞的傳播。因此,在數據新聞的時代下,要求傳統新聞記者積極轉型,收集采納多方面的數據來篩選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并不斷提高自身新的技術能力,加快進行新聞傳播觀念的轉變,制作出形式多樣的價值新聞,促進數據新聞的更好發展。
數據新聞所具有的真正意義,并不是簡單的把數據拿來,使其成為表達新聞內容的工具。記者需要培養自己對于數據敏感度,從不同的渠道去獲取多種類型的數據,并善于學會篩選其中的關鍵數據,深入挖掘數據背后的意義,制作出高水平的數據新聞。
在媒體業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傳統媒體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其所承受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彭蘭教授指出,大數據的價值在于對趨勢的預測。所以媒體在轉型的道路上,要善于從對海量數據中,抓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分析,挖掘數據的深層含義,從而制作出高水平的數據新聞。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數據新聞的報道方式,給讀者帶來新鮮體驗的同時,也加深了數據新聞在讀者腦海中的印象,進而加強讀者對數據新聞的閱讀興趣。雖然數據庫的開放獲取越來越普及,但媒體還是應該建立屬于自己的數據庫,在方便媒體隨時進行使用的同時,更有利于提高對數據新聞的創作。
與傳統新聞相比,人們對數據新聞的優勢和價值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數據新聞發展的現狀,以及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針對問題給予合理的解決方法。總而言之,如今人們對與數據新聞的研究只是冰山一角,媒體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重視對數據新聞的推廣,加強對數據新聞的探索,制作出更好的數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