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萃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越來越重視。圖書館作為書籍的重要存放地可以算得上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載體了,這便對我們相關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教育教學的輔助部門,應重視文獻資源的建設和館員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此,要對高校圖書館館員及其相關從業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
在高校圖書館能有一支具備高水平的人才隊伍是很重要的。當下圖書館的工作已經不再是以往簡簡單單的上書、整理書架了,更需要我們的從業人員有較強的能力去針對教學和科研等提供專業的多面化的服務,這是當下我們所有高校的圖書館以及相關館員要去面對的現實。這便對我們高校圖書館從業人員的個人工作技能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要求我們的高校要對圖書館館員進行一系列的培訓。只有這樣,高校的圖書館才能為整個學校甚至一些社會群體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
當今社會屬于知識型的社會,需要知識型人才來建設。但是人才并非以優厚、高薪的待遇就能留住。相反,現代的人才更看重能否在現在的崗位中獲得定期技能的培訓、自我價值的提升、獲得認同和成就感。只有高校圖書館能提供以上三項,這些知識型的館員才愿意留在館里為圖書館繼續工作。所以,培訓型的“獎勵”是對館員及相關從業人員能力的肯定以及在潛能上的挖掘培養,對于參加培訓的人員來說也是一種榮耀。
俗話說:“得人者昌,用人者興,育人者遠。”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培訓其實是建立和實現圖書館文化的一個過程。培訓時要注重對館員價值觀和行為傾向的指引。使其能更加符合本館的文化特征。并促進館員認同本館的文化,成為優秀的圖書館人,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一個優秀且和諧的團隊。而我們的高校圖書館只有擁有一支優秀的團隊,才能為全校師生提供更多專業且優質的服務。
對于新入館內的剛剛畢業的畢業生或者是新調入的人員,亦或者非本專業的人員,剛開始是很難讓他們明白館內的工作流程及館內制度的。為了能夠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圖書館里的各類崗位工作,需要對其開展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的。然而,從非本專業畢業的或從其他崗位轉到圖書館工作中的很多人是幾乎沒有進行過圖書館相關專業知識學習的,甚至在工作中不知如何應對,所以他們都需從頭學習。那么,開展長遠的專業技能知識培訓是很有必要的。根據工作特色,上崗人員也需要不斷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及知識業務水平。
在館人員的結構、學歷、專業、年齡等等的不同,且人員都是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經驗的。由于長時間單一工作方式或模式,容易造成知識結構的單一化。那么,就容易造成知識接收滯后。為適應時代的高速發展,為更迅速地接受新型事物及信息,應該對在職人員進行及時的培訓。應定期送入相關高階的圖書館或者學校進行培訓。或者,請相關專業專家入館,對館內人員進行不定期培訓。
由于高校圖書館的館藏結構較大,一般高校圖書館都會聘請勤工儉學的學生或者志愿者,或者成立圖書館協會,讓學生們參與到圖書館的學習及整理工作中來,使他們了解高校圖書館的運作。他們與新進員工和無相關工作經驗人員一樣,沒有任何相關知識的儲備,只有對他們進行相關培訓,才能方便他們參與到圖書館的工作中來,才能讓他們在工作中學習到一些技能。
高校圖書館館員培訓的目的不僅僅只是簡單地提升一下館員自身的知識技能,增強館員的自身職業道德水平才是培訓的重要目的。通過培訓可以使館員提高自身的敬業精神、樹立更加先進的服務意識,從而使館員可以一心一意地為全校師生進行服務。只有對圖書館館員及其相關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才能更加全面地提升參訓人員的各方面素質。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其敬業精神的培訓。對我們所有的高校圖書館來說,培訓所帶來的收益都是一個比較長期的收益。所有,我們的高校要重視圖書館的所有培訓。
事實上,所有的高校圖書館都在學校里扮演著“服務部門”的重要角色。其中,最重要的職能是可以為所有的在校師生提供一個現代化的知識庫以及一個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伴隨著整個教育行業的發展興起,社會對圖書館的職能要求也將越來越嚴格。我們高校圖書館的館員必須要加強學習,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工作人員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雖然說一些自覺的館員會在工作中不斷自學,但這些自學是沒辦法替代整體培訓的。在集體培訓中,參訓人員能夠通過系統的培訓內容,達到提升館員技能、知識和服務的能力,逐步發揮圖書館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這種模式就是最傳統也是最簡單且接受性最強的形式——師傅帶徒弟式。由館內具有專業知識水平且工作年限較長的館員來擔任師傅,以面對面的方式傳授,經過一段時間手把手教育到獨當一面,確實能夠起到提高工作的能力的效果,也是能快速讓非專業型新館員得到學習且快速進入角色的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對在崗館員進行再教育。讓不同層次的圖書館人員,參加各種不同形式的教育,來提高圖書館館員的整體素質及工作能力,以適應圖書館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在職培訓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以邀請國內圖書館界專家、學者,定期進行業務講座,介紹圖書館前沿學科的知識與信息。在館內也定期舉辦業務研討,各館員之間進行相互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再就是運用現代化的遠程教育,使更多的圖書館員能有機會參加高水平的培訓。
就是通常所說的離開崗位進行脫產學習。脫產到省圖書館或者具有圖書情報專業的院校、培訓機構中,進行集中學習或者進修。由于它的時間和精力具有集中性,通過這樣的模式,知識技能水平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帶著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去的人員,在脫產培訓中,能夠快速且準確地得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可及時運用到工作中去,效果非常明顯,當然這類培訓較多是針對圖書館的基礎業務。
各大高校之間建立一種互補形式。互相學習各館具有特色的工作方式,并結合自身館內的情況加以調和,形成可以適應于本館的特色工作方式。具體操作可以將本館工作人員派往對口的兄弟學校的圖書館進行實地考察,跟隨他館人員一起工作,可用1~2周的時間,取在本市地區內進行即可。這樣一方面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人員的業務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集體主義精神。這種方式的經濟性、實效性都是比較強的。
總之,為適應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以及知識的快速更新,為圖書館館員提供業務知識培訓,是獲得高質量資源的最佳途徑。通過館員培訓做好能力開發和建設的工作,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圖書館館員個人價值和個人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