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在“三網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學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對當前人才需求形式有新的認識,以此作為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立足點,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播音主持人才。作為教育者要客觀認識到“三網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而從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師資建設等多個層面改革創新,以此新的媒體環境和文化傳播需求,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網融合”指電視網、互聯網與電信網利用技術改造實現融合,從而為受眾提供更豐富的文化服務內容,通過數據、語文、圖文、視頻等形式實現多媒體業務的有機融合,拓展業務范圍的同時實現資源的高效共享。“三網融合”并不僅僅局限于物理網絡的融合,而是高端應用技術的融合,從而營造一體化信息傳播環境,媒體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從以往單一競爭模式轉變為競爭合作模式,促進媒體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提高。在“三網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在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方面已表現出乏力問題,這就需要學院、教師、學生能夠深刻認識“三網融合”的意義,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跟進融媒體時代的發展特點,以適應新媒體環境對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變化。
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播音主持教學內容如果更新不及時,則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從當前專業教材內容來看,普遍缺少創新內容,難以體現一線媒體的即時性特點,教材內容較為陳舊,教學理論缺少前瞻性和指導性,這樣的教學內容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進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
從當前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模式來看,創新性不足,難以與“三網融合”趨勢相適應,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學方式以灌輸為主,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但教學成效不理想,而且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進而導致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基本功不過關,看稿播出沒問題,但是脫稿播出則很困難,很難駕馭不同形式的節目。
一些高校由于教師數量不足,因此在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會引入一些非專業教師,這些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卻缺少播音主持方面的專業知識,尤其是專業理論分析不透徹,缺少實踐經驗等。此外,還有些高校會聘請電視臺或電臺播音員擔任教師,這些專業主持人雖然經驗豐富,但是理論講解能力不足。由此可見,教師隊伍素質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播音主持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一些高校由于資金或者場地問題,造成教學設施的配置不到位,硬件不達標等,學生在校內的實踐活動不足,缺少實操和訓練基礎,進而導致難以完成教學目標。“三網融合”對于播音主持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由于師資配置不到位,學生的上述能力不能得到及時培養和提高,畢業之后很難適應實際崗位的工作要求,進而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教師是播音主持教學工作的核心要素,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效果,關系到學生專業素質發展的優劣。在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中,人才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高必須有充分的師資力量為后盾,這就需要高校進一步完善師資團隊建設,在教師人才招聘中要嚴格審核人才能力,注重教師的專業性水平。
在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內容上要進行調整,結合“三網融合”的發展需求改變當前單一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思維的局限性,不再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而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實踐條件。演播廳是播音主持學生未來的工作場地,在校園教育中,教師要更多地為學生提供走進演播廳的實習機會,使學生對虛擬演播廳技術有更深入的認識,靈活掌握這一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成為全媒體時代合格的播音主持人。
傳媒院校要注重播音主持專業的教育資金投入,通過硬件條件的完善為學生營造更良好的實習環境。尤其是在教學和實習設備建設上,要保證設備性能良好,學生能夠在校內獲得更便利的實習條件。教師要注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將新理念、新技術帶入課堂,從而使學生對“三網融合”下的全媒體環境有所適應。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必須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這就需要高校在加強實踐教學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播音主持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承擔新媒體環境下的輿論監督責任,這就需要播音主持具強大的時事洞察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傳媒院校在培養學生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新媒體理念的培養,從心理和能力兩個層面提高學生的“三網融合”適應能力。
“三網融合”下播音主持專業教學要改變以往單項式知識傳播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強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通過良好的教學互動營造更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的認知觀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播音主持技巧,通過基本功強化避免出現吐字不清、詞不達意等問題。因為在新媒體環境下,直播、現場主持的概率明顯增加,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現場掌控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作為播音主持能夠在更短時間內適應現場環境,增加學生的模擬現場經驗,提高學生的即興評述能力和突發情況控制能力。通過教學手段的優化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提高。
播音主持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建立起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有機聯系。只有學生實踐能力良好,才能適應“三網融合”背景下被播音主持人才的新需求。尤其是在實際工作中,播音主持會面對不同社會背景、不同年齡、不同角色的群體,因此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交際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現場反應能力。學校可以通過建立播音主持小社團的形式彌補實踐機會不足的問題,通過社會活動將實踐范圍拓展至校外,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巧,促進播音主持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
“三網融合”背景下,傳媒院校播音主持教學的改革創新也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構建全新教學模式,在師資建設上給予大力支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通過專業素養和媒介素養的雙向提高,為社會輸送更多游戲的播音主持人才,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