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瀾
中國建設銀行有限公司太原龍城支行 山西太原 030001
近年來,金融科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要,商業銀行也隨之開始不斷進行金融創新,無論是經營理念還是服務觀念都發生了改變,從前臺服務到后臺運營都在進行金融科技創新。商業銀行科技金融業務的實踐在區塊鏈技術規則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轉型升級,大大縮減了業務辦理時間,有效的控制了風險管理,同時也有效的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金融鏈條統籌管理、統籌監督和自主運行。
所謂的科技金融值得是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相互融合。科技的進步促進了金融的發展,金融的發展又為科技的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因此二者的融合能夠有效的推動經濟的發展。大多數的高科技企業都面臨著較高的行業風險,因此對資金的需求也比較大,而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其實就是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簡而言之,科技金融就是服務于科技企業科技成果發展、創新的多方資源體系的技術。
第一,以金融機構貸款為主。近年來,在我國的大力號召之下,科技企業與商業銀行的合作也越來越多,以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為主的商業銀行向科技金融類公司提供了貸款服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科技企業的資金壓力。
第二,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近年來,商業銀行相機開展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提供融資幫助。另外商業銀行還會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評估服務,幫助其辦理相關的抵押手續,最終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在業界普遍認為是金融科技的發展打破了分業經營的界限,在線上就能夠實現跨區域、跨行業交易,極大的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但是基于安全性的宏觀審慎原則來看,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因此在這個不完善的體制當中。還不能完全的放開分開經營的規則。因此也就給市場的參與者帶來了一些困擾,既要不斷進行市場經營,又要不停地應對監管,造成了商業銀行與監管的博弈。
任何事物的創新都有一定的風險,科技金融在創新的過程中往往也會出現一定的風險,技術創新能夠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成果,但是是其固有的不穩定性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科技金融的不可預知性、不確定性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極大地風險,一旦發生突發性事件,在金融市場傳導機制的波動情況下,往往會產生金融危機事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從而給金融市場帶來難以預知的波動性。
在商業銀行的服務體系當中,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的主要風險,科技金融的數據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優勢充分的提升了商業銀行的信用管理能力,但是科技金融過于依賴于大數據、云計算,因此一旦出現了技術性的偏差,很有可能會加劇商業銀行的業務風險,甚至是造成信貸損失,引發一系列的外溢效應。科技金融本身具有的缺陷,會對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帶來一系列的威脅,是的技術金融性風險日益凸顯。
增強風險管理是金融市場永恒的話題,對于科技金融而言,更要不斷的強化風險管理能力,對于潛在的風險進行預估和規避。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
第一,完善衡量指標,從制度是確定基礎性工作,通過多個指標衡量科技金融是否符合標準,規范創新流程體系監督。
第二,對于潛在的風險進行分析總結,制定出相對的解決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其當遇到風險時能夠井井有條的解決相關的問題。
第三,同一區域的商業銀行通過建立應急準備金聯盟,當一家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時,借助應急準備金幫能夠助其渡過困難,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
在商業銀行運行模式當中,每個新事物的誕生都需要相應的新的制度與配套措施來保駕護航。因此,當出現新的科技金融模式時,商業銀行就要將原有的內部管理結構進行調整,由原來的層級制的治理結構,轉變為扁平化的組織體系,調整商業銀行原有的內設部門,例如在總行設置科技金融事業部,調整管理結構。
首先,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借助科技金融服務發行綠色債券,開展一系列的綠色信貸金融活動。目前,在金融市場當中,這種信貸活動屬于是“超前”服務,既為環保事業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相應了國家綠色生態的號召。
其次,借助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建立“投行+商行”的金融服務新模式,合理的配置資源,不斷地增加對新能源、綠色環保、高端設備、生物醫藥等產業的投入,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最后,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優勢,開創跨境金融服務新模式,積極地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延伸自貿區的金融服務范圍,充分的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借助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斷地擴張商業銀行的服務范圍,占領更多的金融市場份額。
通過結合當前金融市場的現實情況,對商業銀行科技金融業務發展概況進行簡單的分析,可以發現了科技金融帶給商業銀行的風險挑戰。因此建議商業銀行應當強化風險管理能力,抵御潛在風險。建立起與新金融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化經營組織架構;圍繞生態系統建設,積極開展業務創新。不斷地對金融服務體系進行完善,促進商業銀行科技金融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