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威
哈爾濱華德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華德學院和蘇州吳江區的很多企業深入合作了十幾年,合辦了“臺達機械班”企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授課,針對企業需求進行定向培養,畢業學生幾乎全部在企業就業,這就是“訂單班”。華德學院“訂單班”的學生,有著“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廣,又上得去”的特點,在企業中工作幾年,有的走向管理崗位,有的走向了研發崗位,我院通過訂單培養了2000多名畢業生。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實現與哈爾濱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共建,企業全面融入教學,開啟合作新篇章;哈爾濱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世界知名研究機構,是我國焊接類標注的制定單位,其工程技術人員和設備全國一流,這將為我校焊接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提供優質的軟硬件資源和良好的學習環境,必將培養出優秀的焊接技術人員。
小平同志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2018年5月舉辦“華德-吉利學院”的揭牌儀式標志著校企雙方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更加深入,也使哈爾濱華德學院成為吉利控股集團目前在國內唯一深化課程改革、共建學院的合作高校。
學校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積極推進學校與企業的聯合培養,企業進校園,建立了“3+1”、“2.5+0.5+1”、“2+1+1”等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形成了“六共同”、“一實踐”的育人平臺。
“3+1”模式是指校企聯合制定培養方案,前3年在學校學習,最后1年到企業學習和實踐,根據企業需求完成畢業設計環節的培養模式。
“2.5+0.5+1”模式是指校企聯合制定培養方案,2.5每年在校學習專業課程,0.5在學校學習企業相關課程,企業專業講師任課,最后1年到企業進行定崗實習和完成畢業設計環節。
“2+1+1”模式是指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2年在校學習專業課程,在學校校企聯合培養,植入企業課程,最后1年到企業進行定崗實習和完成畢業設計環節,吉利學院第二批學生學生采用此模式進行。
為了保證學生學習課程的完整性,我們與企業形成了六共同,一實踐培養體系主要是:“六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標準 、共同制定培養方案 、共同進行課程設置、共同組建教師隊伍、共同建立實踐教學中心、共同進行質量評價,企業參與學生培養的全過程。
“一實踐”即企業實踐環節,學校和企業協同育人,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定崗實習,校企共同制定實習方案和考核辦法,校內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進行指導,同時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鑒定和評價。實踐結束后根據企業用人需要選聘學生到不同的技術和管理崗位,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及企業生產智能化、集成化進一步提高伴隨著中國逐漸進入老年社會,人才缺乏問題開始凸顯,一方面“有業無人,有人無業”、“有單不敢接,有錢不敢賺”的現象不僅影響企業的發展也限制了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市場逐步擴大,企業仍需發展。行業企業普遍認識到人力資源的競爭已逐漸超過物質資源,金融資源的競爭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
(1)校企合作有利于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企業的發展影響著人才的培養定位和評價標準,如何準確的定位專業的培養目標,使培養的學生更適合行業發展的要求,這些問題皆可通過企業合作獲得清晰的方向,使人才培養體系定位更加準確和更具針對性。
(2)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實驗室的建設
利用企業資源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更有利于應用人才的培養,在國內很多高校校園里建立了以企業產品為實驗器材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實驗室,很大程度上提高實驗的條件和水平。
(3)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掌握先進的技術和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先進的技術在不斷的使用、企業競爭等情況的存在,先進技術在各企業之間是封閉的,而且我們現在教學的內容往往要滯后于技術的發展,因此通過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解決相應的技術問題,通過校企合作獲得行業內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滿足應用性人才培養的需要。
(4)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師資隊伍的培養
校企合作為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企業為教師學習新技術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為提升教師能力,接軌生產的新技術提供了保證。
(5)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技能水平提高
有了校企合作的平臺,可以更好的按照企業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訓練和指導,可以根據企業的需要建立針對性技能培養方案,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的就業
校企合作不僅僅為學院的教育創造了條件也為宣揚企業文化和提高企業在學生中的影響有積極的作用,建立與企業之間的人才培養機制,為企業輸送優秀的畢業生,減少企業的培訓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