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蓉
安化縣梅城鎮東華完小 湖南益陽 413500
美術課繪畫是學生傾心的天地,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指出:“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如何使學生在每一節美術課中都興趣盎然,體味美感,激發想象,創新作品,進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目標,值得我們每一位美術老師去研究與探討。在近幾年的教學及課外活動中,把自己的認識及做法談之一二。
縱覽小學的美術教材,既有生動有趣的童畫,想象畫,卡通畫,又有中外兒童優秀的美術作品欣賞,畫家筆下的動物畫,風景畫;既有動手操作的工藝品,小制作課,又有走出課堂,描繪大自然的寫生課,教師在教學時用有趣,童話般的語言來描繪教材中的畫面,可給課堂注入興奮劑,形成寬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繪畫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憑借具體形象的聯想進行的,雖然他們已經能夠運用某些概念進行判斷,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與具體形象聯系著,針對這個特點,在美術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教師要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采用“一問多思”,“一題多種表現”等方法來教學。如畫“風”,可以對學生設問:“大風吹來時,會出現什么情景?”請每個學生不要忙著回答,多動動腦筋,然后,將各自的想法畫下來。這時就會發現風吹的情景有多種多樣:有的學生畫樹干彎彎的;有的畫樹葉滿天飛,總之,十個同學有十副獨特的畫,都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畫。又如,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有“動物唱歌的模樣”的教材,我讓一同學來學小鳥叫喳喳,一同學學青蛙唱呱呱,一同學學公雞叫喔喔,叫小朋友戴上動物頭飾表演動物歌唱時的優美姿態,大家熱情高漲,個個很投入,玩得特別開心。游戲完了,再要求展開想象,畫一畫動物們歌唱時的可愛模樣。學生的智慧就在這樣的觀察和想象中得到了培養,一幅幅作品生動有趣,美極了!學生作品之天真活潑,富有想象,是常人所不能想到的。
依據學生好奇,易興奮,好探求的心理特點,創設一些以生動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手腦并用,視聽練結合起來,培養思維的集中性。如,在教學中進行“3分鐘接力畫”等活動,在黑板上畫出四個畫框,每個框的不同位置畫上不規則的形狀,告訴學生別小看這不規則的形狀,它可能變成一片樹葉,一枝花,一朵云,繼而發展成一幅畫。游戲開始時,分四組進行,一位學生將框中形狀添畫出一種形象后,第二位學生接著畫,當游戲結束時,由本組同學給畫點題,最后,黑板可出現“課間十分鐘”,“秋游”,“春天到了”等畫面,接著讓學生結合所畫的畫面情景,說一段話。這樣將繪畫和說話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敢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創作觀點的能力,讓美術與語文等學科聯系起來,培養思維的集中性。
創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領域內表現出來的獨特杰出非凡而有價值的才能.它不是單一能力,而是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能力的綜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類組織轉換,敏銳的想象,推測與創新,根據已有的各種信息果斷地選擇最佳方案。成功的創新有三個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創新態度,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而這些因素的形成發展都離不開創新活動。創造性的基礎,可以說創造性是對已有知識重新加工和組織。創造內容上說是制約知識的,否則變成了無源之水。在我們的美術課外小組活動之中以提高審美素質為主線,提高造型能力為突破口,以提高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從不把教師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讓每個學生有個性,有特點,有專長,善于觀察,勇于表現,敢于標新立異。經常帶學生進行寫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比較,動腦筋去思索怎樣進行繪畫創作,并交給他們學會各種適合孩子們運用的繪畫技法:如水墨畫,兒童畫,吹塑版畫,等等。在繪畫創作中,尋找最佳的構圖及最合適的繪畫形式。
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和表達的需要,他們不僅用語言,也常用藝術的手段,用自己的聲音和動作,用自己的畫表達和表現自己的感受和內心體驗。有一次老師請學生照鏡子寫生畫自己,把自己真實的畫出來。可有部分孩子并沒有按照鏡子里的樣子畫。一位同學把自己畫成了有卷卷的波浪長頭發,穿著高跟鞋的現代女郎。她樂呵呵的告訴老師:“這是長大了的我,我不喜歡短發,喜歡長長的卷發。可媽媽不給我留長頭發。”原來這個同學的媽媽為了方便不讓她扎辮子,她只能在畫畫中滿足一下了。有的學生開始畫得很干凈,后來畫面變成一片漆黑,他還得意地說“到了晚上,你們就看不見我了。”有的沒畫自己卻畫了雙奧特曼旅游鞋,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禮物。有的在畫自己時為了說明身體的后面還有屁股,就把屁股畫在了紙的背面。如果依照以往的標準,這些畫都不符合規范,但他們都是孩子們內心真實想法和情感的表露,教師可以從畫中讀懂學生的內心,發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孩子是用繪畫表達自己,宣泄自己的情感,所以教師要適時地肯定和鼓勵,使孩子的情緒得到宣泄,情感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