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科
射洪縣金家鎮第二中心小學校 四川遂寧 629200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應對“興趣”這一重要的老師予以充分利用,一些知識內容需要學生自主進行探索,教師難以有效教學,此時教師就能利用“興趣”老師對其傳授知識,帶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未知的知識進行探索,如此,除了學生可以收獲頗多意外,同時教師的教學壓力也能得到減輕,可謂是一舉兩得。
抽象性和理性是數學學科的重要特點,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其實,在數學中蘊含著諸多生活底蘊,其自身具有十分獨特的魅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對美的內涵進行挖掘和展示,為薛恒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促使教學內容趣味性的增強。
以《負數》一課為例,本課的知識點十分枯燥,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刻認識、理解負數,教師可以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增強內容的趣味性,對這樣的教學情境進行創設:中國地大物博,全國各地既在物產資源方面各有自己的特色,每個地方在相同時間段的氣溫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區別。下述是三個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氣溫,背景零下5℃,上海零上6℃,南京0℃。然后,教師再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把一支最低最高的溫度計發給各小組,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將溫度計的結構原理和讀數方法初步了解到,讓學生明白溫度計的基準為0℃,高于0℃的讀法為零上()攝氏度,比0℃低的讀法為零下()攝氏度。零上和零下是一對相反的數,零上和零下分別為正、負,上海氣溫為+6℃,北京氣溫為-5℃。在各地氣溫變化的情境中,和正、負數相接觸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相背而行、乘電梯等生活中自己經歷過的生活情境,讓他們展開現場表演和模擬,在多樣化的情境中加深對“負數”的領悟,將“負數”充分掌握到。在生活情境中融入“負數”內容,增強其趣味性,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也很有趣,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需要合理設置課堂問題。教師要對數學課題內容進行準確剖析,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和學生已有的數學水平相結合,對數學課堂問題進行合理設置,多層次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展開積極思考,在課堂交流、討論過程中,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有效培養。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相關知識時,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角度,對“圓的周長”重要內容予以明確,在實踐教學的整個關節中體現,促進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化。在對課題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和之前已經學過的“圓的認識”相關內容相結合,巧妙設置基礎性問題,帶領班級各個層次的學生積極動腦,將課題概念科學掌握到,在嚴格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以“圓的周長”相關內容為中心,一一促進課堂問題設置難度的增強,采用科學性的方法組織班級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每組為2~4人,在合作探究中,將課堂問題科學解決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把自身的角色扮演好,立足于各小組學生“圓的周長”相關問題作答,在問題的引導下,科學合理地對難易適中的問題進行設置,使學生更好地將課題教學重難點順利突破,進而為學生之后“圓的面積”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對各小組學生的探討情況進行仔細觀察,適當地展開針對性引導,在合作探究“圓的周長”相關問題時,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有效培養,進而順利實現“圓的周長”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于小學生的心理特性,對一些能讓小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的課堂活動展開精心設置,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潛能能夠充分發揮出來,促進學生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師要善于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啟發和引導學生,使其立足于教師的提示自主思考和探究所學知識,當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后,就會信心倍增。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用趣味十足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將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養成。
以“簡易方程”相關知識為例,讓學生將方程的基本特性了解到,充分理解方程與方程解的概念,并把數值是不是方程的判斷能力進行掌握分析是本課的重要目標。教師可以借助黑板畫將以下場景展示在學生面前:一架天平的左邊放了一杯牛奶,盛牛奶的杯子重和牛奶的重量分別為50g、xg,請問一杯牛奶的總量為多少?學生迅速得出答案:(50+x)g。之后,教師再在天平的右邊放上一塊150g的蛋糕,天平保持平衡,之后,再向學生提問:“牛奶為多少克?”并要求學生將一個簡易方程列出來,學生迅速就能把的方程式列出來。通過教師巧妙的提示,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深刻理解所學知識,這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十分有利。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于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和小學數學學科特點相結合,運用有效的、多元化的形式,竭盡全力將合適的教學情境創設出來,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