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平
滎經縣嚴道一中 四川雅安 625200
傳統的物理考試多為筆試,它最大的缺陷在于難以全面地評估學生學習物理的水平,并且與教學目的相去甚遠,甚至會把教學引向歧途,使物理教學變成了脫離實際的空談,把學生逼進了茫茫題海。為了使物理考試與教學目的相結合,讓物理考試能促進教學目的的實現,我覺得在物理筆試中應作以下改革: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把實驗操作引進筆試,可以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給一根細導線,要求學生用直尺把該導線的直徑測算出來。這類操作題,需要的器材簡單,操作也不復雜,并且方法多樣。通過操作,很容易得出結果。此類問題能促進學生學習時手腦結合,把學習物理和解決問題聯系起來,這對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培養以及習慣的養成有促進作用[1]。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物理教學的另一個重要任務,以前的物理筆試中一般不涉及學生實際觀察的內容。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我建議把實驗觀察引進筆試,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實驗作為考題,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以及現象產生的原因寫下來。
例如:在同一房間內放上兩杯一模一樣的水,一杯用酒精燈加熱,一杯不加熱,觀察兩杯水的汽化快慢,并說明現象產生的原因。此類觀察試題,效果十分明顯,從答卷上不僅能區分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眼腦結合學習物理。
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想象力的一條途徑。在筆試中經常設置簡單設計實驗試題,會敲開初中生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大門[2]。
例如:給你一個電源,電壓表、電流表各一個,開關一個,已知電阻一個,導線若干,利用以上器材,你能設計出幾種測未知電阻的阻值的方法?通過實驗設計,開發了學生的智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提升。
物理知識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為了讓學生把學習到的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緊密結合,學以致用,在筆試中引入大量生產生活事例,要求他們找出這些現象與事實所依據的物理知識。
例如:早春時節,農民為什么早上要把秧田里的水放少,傍晚時分又要往秧田里放水?這類試題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物理知識,把學習物理知識與認識世界聯系起來,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培養學生追求知識、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探索精神,這不僅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指導,而且必須通過考試加以督促,才能立竿見影,收到成效。因此在筆試中插入這樣的試題,把簡單的實驗事實擺出來,要求學生根據事實進行探索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有意義和價值的。
例如:在有關浮力的測試內容,可以給學生一個實驗事實,兩個同樣體積的實心小球,一個材料是木頭,另一個是鐵,把它們同時放入燒杯中,木球浮在水面上,鐵球下沉。怎樣通過探索證明鐵球也受到水的浮力?經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去解決一些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探索能力不斷提高,在此期間,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幫助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指導學生自學知識,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有了整理歸納知識的技能,就意味著他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生如果能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說明他們有了較高的自學水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校的教育教學就是一種教會學生自學的教育教學。
在筆試中,加入讓學生歸納知識并提出問題,或者給他一段閱讀材料,讓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并提出問題等等。這樣做可以鼓勵學生朝著吸收和探索兩個目標努力,檢查學生閱讀整理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水平,因此這類試題對促進學生學習作用巨大。
綜上所述,要想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教師必須在考試上多下功夫,改革傳統的物理筆試的做法,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共同努力,在意識上逐漸改變,心理上慢慢接受,注重過程,減輕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從多方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此使學生在多方面都得到發展,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而不是機械記憶知識,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是很有意義的[3]。